焦淑宇
?
院外護理在健康體檢臨界高血壓人群中的應用價值
焦淑宇
【摘要】目的 探討院外護理在健康體檢臨界高血壓人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12月在吉林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體檢篩查出的臨界高血壓人群2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院外護理,干預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健康行為狀況及干預前后血壓。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不良生活方式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血壓受情緒與過度緊張等影響、肥胖人易患高血壓、減肥及有氧運動有助于控制血壓、高血壓診斷標準、高血壓需終身服藥治療、高血壓可并發心腦血管疾病等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調節情緒、定期監測血壓情況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健康體檢臨界高血壓人群實施院外隨訪等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其血壓,有助于提高其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積極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等。
【關鍵詞】院外護理;健康體檢;臨界高血壓
臨界高血壓是指血壓在正常值與確診高血壓值[收縮壓140~149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90~94 mmHg]之間,是高血壓疾病的一個發展階段,雖然患者血壓偏高,心腦腎等靶器官無器質性損傷,但研究發現其高血壓病發病率和潛在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1]。早期對此類人群血壓進行控制、積極預防高血壓發生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就護理干預在健康體檢臨界高血壓人群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篩查出的臨界高血壓人群260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關于臨界高血壓診斷標準[3],均有固定住址,能保持通訊聯系,無精神疾病史及腫瘤史。其中男156例,女104例,年齡25~61歲,平均(43±13)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 1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領取體檢報告時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發放本研究小組自行編寫的《臨界高血壓健康手冊》;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院外護理,具體如下。
1.2.1 成立干預小組 由責任心強、理論水平高、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1名醫師和4名護理人員)組成干預小組,負責護理干預工作。
1.2.2 制訂個性化護理干預計劃 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習慣、評估其心理狀況及高血壓相關知識認知水平,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護理干預計劃。
1.2.3 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 電話隨訪:每1~2周1次,主要了解患者對護理干預計劃的執行情況,對其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解答,囑其定期監測血壓、門診復診等;家庭訪視:每4周1次,強化高血壓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使其正確認識疾病,既了解臨界高血壓的危險性,又懂得可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預防高血壓,充分認識到健康行為的重要性。
1.2.4 聘請專家授課 每個月組織集中聽課 1次,邀請專家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重點強調要正確面對臨界高血壓,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緩解生活和工作壓力等能有效預防高血壓,增加患者對護理干預的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均填寫“原發性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情況調查表”和“健康行為調查問卷”,評價和比較兩組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健康行為狀況及干預前后血壓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不良生活方式與高血壓密切相關、血壓受情緒與過度緊張等影響、肥胖人易患高血壓、減肥及有氧運動有助于控制血壓、高血壓診斷標準、高血壓需終身服藥治療、高血壓可并發心腦血管疾病等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健康行為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調節情緒、定期監測血壓情況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比較[例(%)]
2.3 血壓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交感神經張力升高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是臨界高血壓發生和維持的主要機制,其中交感神經作用于血管α腎上腺素能受體,可引起小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后可通過導致水鈉潴留而使血壓升高。另外,高血壓的發生、發展還與個體生活方式密切相關[4]。臨界高血壓人群雖然血壓偏高,但無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器質性損傷,演變為高血壓后,由于臨界高血壓早期無特異癥狀、體征及器質性損傷,且臨界高血壓人群對疾病認知程度較差,極易被患者忽視。傳統護理模式僅將護理干預局限于醫院內,是一種短暫的教育,而院外護理干預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形式可對臨界高血壓患者定期進行“一對一”連續性健康教育,并可檢查、監督健康計劃的執行情況,能夠更好地提高該人群對護理干預的依從性。本研究調查結果提示院外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措施能提高臨界高血壓人群對疾病的認知水平。
表3 2組護理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Hg±s)

表3 2組護理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Hg±s)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收縮壓 舒張壓對照組 130 141±6 139±8 90±5 89±6觀察組 130 142±7 129±5 92±4 81±5 t值 1.3517 8.4198 1.6827 3.6821 P值 0.4834 0.0027 0.2539 0.0062
國內學者對臨界高血壓人群實施護理干預,結果顯示人群臨界高血壓患者的轉歸得以明顯改善[1,4],毛俊等[5]對 108例社區臨界高血壓老年患者實施運動鍛煉干預,運動3個月、6個月后患者血壓均低于運動干預前。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調節情緒、定期監測血壓情況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提高對高血壓的認知水平、改變不健康行為等措施能有效控制臨界高血壓患者進展為高血壓的趨勢。
綜上所述,對健康體檢臨界高血壓人群實施院外隨訪等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其血壓,有助于提高其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積極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等。
參考文獻
[1] 李雪云.有氧運動對青少年臨界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4,35(6):56-58.
[2] 黃潔平,鐘綺玉,唐申,等.護理干預對體檢人群臨界高血壓患者轉歸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9):186-188.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編委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7.
[4] 王春娟,吳東波.健康干預對臨界高血壓患者發展為高血壓病的療效觀察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2):36-38.
[5] 毛俊,李亞潔,鐘華蓀.運動鍛煉對社區臨界高血壓老年人血壓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1):1673-1674.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