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嬋
(遼寧省鐵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遼寧 鐵嶺 112000)
鐵嶺市新品種引進現狀與今后發展方向
李嬋
(遼寧省鐵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遼寧鐵嶺112000)
鐵嶺市地處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境內共有水庫91座、面積12萬畝,池塘面積3萬畝,魚類資源豐富。1979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899噸,2014年水產品總產量15256噸,36年增長了近20倍,引進魚類新品種為鐵嶺市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四十年來,為適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養殖品種結構,鐵嶺市從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先后引進水產養殖種類30余種,具體引進品種詳見表1。

表1 鐵嶺市引進新品種目錄

20 懷頭鯰 90年代末 池塘養殖21 德國鏡鯉 2000年 池塘養殖22 大口胭脂魚 2002年 池塘養殖23 匙吻鱘 2003年 池塘養殖24 南美白對蝦 2003年 池塘養殖25 美國鰣魚 2004年 池塘養殖26 淡水白鯊 2006年 池塘養殖27 湘鯽 2008年 池塘養殖28 虹鱒 2008年 南城子水庫試養29 長豐鰱 2011年 池塘養殖30 唇魚骨 2013年 池塘養殖31 卡拉白 2014年 池塘養殖
1.建鯉
是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中心20世紀80年代初選育出來的一個優良品種,為長體型,比野鯉背高、體寬,建鯉的生長速度比其它雜交鯉快30~40%,我市于1988年引進推廣到至今。
2.大銀魚
屬鮭形目,銀魚科,個體小,常見個體體長為15厘米左右,體細長,頭部上下扁平。吻尖,呈三角形。我市于90年代初引進大型水庫自然增殖。
3.池沼公魚
屬鮭形目、胡瓜魚科、公魚屬,屬于小型魚類,主要分布黑龍江、圖門江、鴨綠江。我市于80年代初引進大型水庫自然增殖。
4.細鱗斜頜鲴
屬鯉形目、鯉科、鲴亞科,斜頜鲴屬。為小型魚類,我國江河、湖泊均有分布。我市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進水庫自然增殖。
1.引進新品種必須嚴格把關
引種前必須經專業部門組織專家論證,要有一定科學依據,才能夠引進養殖,決不能盲目按照某個人想法和領導的決定想引進就引進,否則將出現嚴重引種后患問題。
2.引種必須保持種間生態平衡
引進的新品種必須和原有的土著品種間保持生態平衡,開發原有剩余資源或者未被利用部分的潛能,發揮其最大生產能力。如柴河水庫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引進的細鱗斜頜鲴,利用水庫附著藻類,開發水庫水體剩余的餌料資源,同時該水庫還具備繁殖條件,至今已成為該水庫漁業資源增殖品種之一。
3.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環境條件的種類
我市36年間引進30多個種類,到目前能堅持養殖的品種不超過20%,許多種類受環境條件的制約,沒有繼續養殖。例如,虹鱒、羅非魚我們曾經養殖多年,但現在已無養殖。
4.引進經過國家種質資源管理部門認定的品種
實踐證明,經國家認定的品種能夠保持子一代和子二代生長優勢。最好選擇適應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能夠在本地越冬和繁殖的品種。例如,異育銀鯽繁殖出的下一代并沒有生長優勢,反而彭澤鯽繁殖下一代具備生長優勢。因此,水產品種遺傳性狀的穩定非常重要,例如我市引進的建鯉,在池塘養殖30年仍然保持穩定。
5.引種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不完全以市場需要確定引種對象,要以市場需求和發展養殖品種的前瞻性兼顧來決定引種對象。我市引進水產養殖種類50%以上是上世紀90年代引進,有很多種類隨著形勢發展和市場熱潮盲目亂引,造成引種失敗。例如引進羅氏沼蝦、克氏螯蝦都在那個年代引進,不具備養殖條件,北方地區不能越冬,養殖一年就徹底失敗,完全失去引種的意義。
6.引種要避免種間沖突
引種不能與原有種群發生種間競爭,尤其大型水域更要注意,防止引進一種排斥或者取代另一種,導致不良結果。例如,清河水庫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首先引進池沼公魚,經過幾代的自然增殖,魚產量非常可觀。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又引進大銀魚,兩種魚類生活習性和食性基本相同,經過幾代繁衍增殖,據近幾年捕撈漁獲物和產量上看,現在兩個品種魚總產量加起來,還不如原來池沼公魚一個品種的魚產量。而且池沼公魚規格明顯減小,大銀魚產量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