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君
摘 要:以課堂提問為切入點,對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進行剖析、研究和反思,探討通過優化課堂提問,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英語;課外閱讀;課堂提問;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1-0095-01
課外閱讀作為英語教材的有效補充,越來越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關注與重視,也是當前英語教學的熱點話題。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集中注意力于學習內容,保持高度的思維活躍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使用目標語言結構,檢查理解情況,串聯教學環節。
一、案例描述
1. 教學內容分析與目標設定
“The Hungry Dragon”是一篇課外閱讀,講述了一只饑餓的小龍在下山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偶遇小男孩彼得,而聰明的小彼得通過不斷地給小龍食物而保護自己的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能夠聽讀并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生詞;能夠復述、表演故事,學有余力的同學嘗試續寫故事;體會并學習小男孩遇事沉著、機智應對的精神;在閱讀過程中,學習根據常識預測下文、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閱讀策略。
2. 教學各環節的問題設計
(1)閱讀前。教師可以通過詢問對方的愛好而引出故事的學習。問題設計有:Whats your name?Do you have any hobbies?Whats your hobby?Do yu like reading stories?
(2)閱讀中。本故事共有七個小節,可分三段進行閱讀教學,分別了解故事的背景、小龍的情況和小男孩的處境以及故事的主要內容。了解故事背景時,通過問題引出新單詞dragon,deep,mountains的學習。設計的問題有:Do you know him(the dragon)?Where does the dragon live?Hes not happy today. Why?第二小節主要介紹小龍的情況和小男孩的處境。問題設計有:Where does the dragon go?What does he want to eat for breakfast?Does the dragon like eating boys?How do you know?(What does the dragon say?)第三至五小節是故事的主干。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讀前預測故事情節、讀時猜測單詞和句子的意思及讀后復述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問題設計有:What will the little boy say?Does the dragon eat Peter?What does Peter do?Where does Peter take the dragon to?What food does the dragon eat in…?How many…does the dragon eat?Can you eat…?Is he full now?How do you know?Does he like…?How do you know?What does he eat in…?Is there any food in…?第六小節至七小節是故事的結尾。在揭示故事結局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預測,然后再通過閱讀來證實。問題設計有:If you were Peter,what would you do?Is there any food in Peters pocket?If theres no food in my pocket,what can “I”do?
(3)閱讀后。故事雖然結束了,對于故事本身的理解、角色性格的分析以及對后續故事的猜想,都值得重視和利用。問題的設計有: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ragon?What do you think of Peter?Next day,the dragon is hungry again.He finds Peter in the village.What will happen?
3. 問題設計的數據分析
一般來說,問題根據答案的類型不同可分為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前者答案唯一、便于教師檢查學生的理解,后者一般要求學生解釋、說明,提出個人見解,引起更高層次的探究。經統計,本節課主要提出30個問題,其中展示性問題有19個,參考性問題有11個。
二、案例反思
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優化課堂提問設計就尤為重要。
1. 問題設計的“真”與“準”
英語課堂總是需要創設不同的情境,教師有時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不僅會“編造事實”,而且會“明知故問”。其實,真實的情境不需要創設,比如新老師可以通過自我介紹和詢問信息,與學生互致問候、拉近關系,引入話題等。有時,為了引學生入話題,教師會連續設計好幾個看似有關聯,實則費時費力的問題。事實上,問題的量不在于多,往往開門見山、瞄準主題的問題效果更好。
2. 問題設計的“難”與“易”
課堂提問的設計不應一成不變,而應隨著學生的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斷提升,適當增加難度,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課堂上,應給予學生獨立、安靜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學生不僅需要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課堂提問應給予學生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
3. 問題設計的“趣”與“新”
有趣的問題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陳舊的問題也可以換一種有新意的方式。故事教學中,教師要緊貼趣味性進行提問。教師常會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如果再追問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不僅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還可以觸發學生新的思考,進一步掌握閱讀的策略。
三、結束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好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將教學環節自然連接,將學生輕松導入學習的情境中,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實現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夏云,李春暉.教育游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2(02).
[2]黃東華.“課內”與“課外”融合: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必然選擇[J].陜西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