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林
(重慶市開縣鐵橋中學 重慶開縣 405400)
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分析與建議
張小林
(重慶市開縣鐵橋中學 重慶開縣 405400)
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成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術因為應用方便,因此在教育行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高中數學一直以來都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學科,一方面涉及到高等數學思想,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中數學是高考的必要考核對象,對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涯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也充分的應用了信息技術,以此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效率。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發現目前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就此進行了相應的探討,以期促進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分析;建議
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時以包括PPT、Flash等一些了軟件來應用推廣的,在應用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在高中階段的普及更快,這與學生接受掌握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實踐證明,信息技術的廣泛引入,可以實現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良好教學環境、開展教學實驗等功能,能夠在教育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方式概念圖
1.1 創新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隨之發生了改變,將課堂不局限于粉筆與黑板之間,而是以一個多元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將教材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動態元素,如聲音、圖像、動畫等內容。目前我國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與教材相配套的內容中有大量電教素材,同時,互聯網上提供了海量的應用、素材,通過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為平臺,可以靈活的進行選擇和切換。
豐富的資源是進行教學方式創新的基礎,也是有力支撐,互聯網不僅可以提供這些資源,還可以實現良好的交互性。通過構建班級為集體的學習交流群,實現網上交流,擴大課堂教學的延伸,這也是一種教學方式的具體表現。
1.2 改變教學結構
信息技術在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的同時,也提供了很多知識應用內容,便于教師根據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教學結構。事實上,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只是已經進入了初級抽象邏輯階段,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注重“講授”,學生很難通過想象來理解數學理論,導致學習的枯燥乏味,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
信息技術根據內容構建出全新的教學結構,以學生為中心,實現發現式學習和有效性教學,這一前提是,弱化學生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思路,利用信息技術擴展學生的數學事業。同時,信息技術還可以很好地展現出數學的實踐價值。數學與其他學科如生物、化學等存在一定的區別,數學學科的形成是在人們實踐生活中總結而來的,隨后根據不斷的推理和驗算,發展為現代數學的形式。而生物、化學等學科屬于典型的自然科學,其理論和數據來源于大量的實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直觀性。因此,要探討數學的知識體系,利用傳統的方式很難形成直觀感受,而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將數學知識漫長的進化史直觀地展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
2.1 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師生的有效交流
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之下,課堂被局限于黑板之上,課堂上的溝通局限于老師的提問與同學的回答,具有太多的局限性,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向上性。而引入信息技術以后可以講課堂由原本的黑板引入一個更多元化的氛圍,在授課時可以以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元化的形式進行表達,這樣一來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與討論。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后的交流,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2.2 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
高中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集合語言、函數語言、邏輯語言、平面解析幾何等知識都非常的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加上抽象的空間立體幾何問題,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困難。信息技術的特點是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結合起來,形成生動、形象、動態的動畫進行展現。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難懂的數學相關知識以數據、圖形、動畫互相轉化的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的知識一目了然,并能夠不斷地思考。信息技術為高中數學的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是高中教學中有效的輔助手段。
信息技術引入教育體系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從最初的目的來看,是實現與國際教育的接軌,改善我國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知識水平,促進手腦能力實踐。通過長期的實踐來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滋生了一些問題。如盲目的要求信息技術應用,造成教學目的的喪失,影響了教學效率;從辯證角度來說,任何一項事物都有兩面性,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
3.1 影響了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
以高中數學教學為例,引入信息技術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的結合,但在實踐中,信息技術所提供的一些功能,反而弱化了這一目的。例如,計算機技術中的一些軟件功能,可以實現運算、判斷、分析等,學生只需要掌握計算機的應用方式,就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反而無法得到任何的鍛煉,容易形成懶惰依賴的心理。
同時,信息技術不斷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同樣也具有娛樂性,其魅力遠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吸引人。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被信息技術的“高尖端”特性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學習目的。
此外,高中數學課堂上過分依賴于信息技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就減少,相對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被信息技術所隔斷,必須經過這一節點,導致信息輸出和輸入的能力受到限制。
3.2 課堂準備內容復雜繁多
要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需要專業的學習,尤其在與數學內容結合以后,大量的公式、定律、圖形等,在制作過程中難度很大,這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些功能應用不好,就會出現反作用,如課堂效率降低、學生興趣減退等。
4.1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在高中數學中展開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明確在哪些方面可以應用,哪些方面可以忽略,并非所有的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如一些常規性知識的描述,通過制作課件、演示,反而不如在課堂上直接交流的效果。相應的,在代數、幾何等一些高難度理論中,如三角函數、余弦函數等,可以采取信息技術的演化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因此上,應該對高中數學中的知識進行劃分和精準定位,結合實際需求展開。
4.2 防止信息技術過度
①“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掌握和理解;②“全程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也容易導致交流的缺失,預防過度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直觀重要。
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內容,但如果缺乏限制,會造成主次不分、思維混亂等問題,尤其在網絡技術的作用下,資源越多,迷惑也就越多,一些沒有經過篩選、辨別的內容進入數學課堂,反而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4.3 強調教師主體地位
信息技術無論多么先進,始終是一種教學手段,而教師則是課堂上應用的主導。教師的作用是動態性的,信息技術盡管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但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也無法僅僅利用這一途徑來獲得知識技能,因此教師的地位是不能被替代的。
目前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各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設備也不斷的面世,在信息技術逐漸滲透的作用下,高中數學教育也逐漸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特征,發揮了積極地作用。但是在進行高中數學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注意到有益的方面,還應重視目前存在的問題,針對信心技術應用方面的不足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善,最大程度上應用信息技術,提高高中數學的教育水平。
[1]王愛玲,李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7):20~21.
[2]蔡祥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4(3):9.
[3]趙曄明.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4):145~147.
[4]孫毅.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12):116.
G633.6
A
1004-7344(2016)21-0032-02
201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