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臣
六十六載寫師德(紀實)
張紹臣
每年教師節前夕,我的家中就格外熱鬧,電話不斷,人來人往,來人都是我和老伴兒教過的學生,這么多年了,年年如此。我家祖孫三代六人從事教育工作,還被授予“河北省優秀教育世家”稱號,承前啟后、矢志育人,用熱情和生命詮釋“傳道、授業、解惑”的師德真諦。
我家從事教育始于我的父親張秀杰。1950年,高小畢業的父親被唐山豐南五里屯小學聘為老師,從此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父親愛校如家,那時我家不富裕,可家里的鐵锨、掃把等尋常要用的物件經常被父親拿到學校,等家里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了。”
我家原來在開灤林西礦小工房居住。1938年冀東舉行抗日大暴動,父親參加礦上斧子隊,用斧子砍鬼子。父親因為抗日進了憲兵隊,飽受敵人的折磨,坐老虎凳,灌辣椒水。解放后因為母親和奶奶雙雙患半身不遂,家里無人照顧,父親離開礦上,回老家經營土改分得16畝3分2地。村里需要老師,父親教一年級兼總務。

插畫 張 楊
“父親跟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比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都多。”童年的我時不時有這樣的抱怨,但看到父親被學生愛戴、被學生家長尊敬,年少的我也勵志長大了要當老師。受父親影響,上小學四年級的我就成了街道義務掃盲班里的“小先生”。在工房的一條胡同,一棵大樹,夏天樹陰滿院子,幾位老姐們自家帶板凳,大腿為寫字的“桌子”。在院子的南墻模一塊黑板,我這個小老師教“人口刀手”這就是掃盲認字的課。
父親回老家到小學任教。2010年父親教的學生都知道我是張老師的兒子,老人們都對我格外敬重。
“當教師就是教書育人,我們做的都是一名教師應該做的。”
2015年9月10日,我又與30多名學生聚會,共度教師節。“這些學生都是我1964年教過的,2008年聯系上以后,每年都來和我一起過教師節。”從2008年到2016年,八年師生情之旅。這些學生年齡最大的70歲,年齡最小的也已經65歲。
是什么讓師生情綿延50多年,點點滴滴總關情。我沉思后認為“我在當老師時,一以貫之對同學一視同仁,保持等距離的關系,對每一個同學不偏不向,尤其是對表現差的同學,更是關懷備至。我總認為平等對待每一個同學是一位合格老師的基本條件。”
我的學生更有發言權。他們說,張老師不僅課講得好,而且對我們每個學生都很上心,所以大家打心眼兒里敬重他、愛戴他。聚會的組織者廉海船同學說:“自從2008年大伙兒“找”到張老師以后,每一年教師節,同學們都想著與老師聚會。”
廉海船對我說:“從2008年我們和您聚會至今,我們已經收到了《張紹臣作品自選集》《收獲2009》《六行詩一百首》《硯齋說禪》《夕陽是怎么煉紅的》等五本書。老師,我們還跟著您念書,因為您永遠是我們的老師。”
從2008年到2016年,整整八年。這八年,我沉浸在濃濃的師生情之中。“我每一次看見這些學生,就想起他們上學的情景。”每次記者采訪,我總要感謝學生們。
我的老伴叫王書硯,也是一名教師,當老師37年,教的都是聾啞、失明或智障的孩子,對于這些不一樣的孩子,王書硯付出了更多愛和努力。老伴說:“我帶過一個唐山福利院的孤兒,這個男孩頭發、身上、被子上都是虱子,我給他洗澡,剪頭發,把他的被子拆洗后用開水煮了再重新做上,那一年,我才20歲。”
老伴不僅像媽媽一樣對待每一名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且創新教育方法。上世紀80年代,我國針對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剛剛起步,王書硯通過深入了解盲聾啞、智障兒童的差異,因材施教,成功總結出相應的特教方法,不僅被評為省級優秀少兒工作者,1985年,她的事跡還被中央電視臺以專題片《愛的奉獻》播出。當時我正在路南培訓中小學老師講師團,當副隊長。所以我有機會寫解說詞:
震后風風雨雨14年,金色的唐山,風姿多彩。
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五月的鮮花開不敗。
震災區的路南,教育設施配套成龍,弱智培育中心,應運而生,步履矯健,歷經兩載。
學校是愛的事業,教師需要付出巨大的愛。
然而,這里的孩子,他們的智力,受到風吹雨打。
黨和政府指示,要格外地愛。
在人生的路上,這些孩子無憂無慮,全國也有千千萬。他們只知道索取,父母無奈,百般地滿足。傷心的淚,在心底流淌。
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他們同樣需要愛。
在每一位教師的心里,都銘刻著一句至理名言:對待弱智兒童要像園丁,像醫生,像媽媽;愛生樂教、持之以恒,使其成材。
這是美的事業,愛的奉獻,情的歸宿,心的自白。
在大釗公園,孩子們在陽光下沐浴。
他們在球床上摸爬滾打,無比幸福。
他們乘飛魚,在水中漫游,他們駕飛機,凌空翱翔竟自由。
他們也會劃船,乘風破浪。
盡情地放縱,無拘無束,園丁們為孩子的活潑而歡笑,為孩子們陶醉的瞬間而欣慰。
弱智兒童的教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希望孩子們長大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教師們不斷咀嚼這兩句格言:“對心身障礙兒童進行工作的歷史,乃是在社會的種種矛盾中,為爭取創造人的新的價值觀而戰的一環。”
“并不是乞求憐憫政策,把人世的光輝恩賜的孩子,而是因為這些孩子本身就是閃閃發光的實體,要使之愈磨愈亮,竟放光華。”
教師們要付出巨大的愛。
他們做簡單的,為孩子系鞋帶。
他們兩年來的中午,從未休息過,為孩子們喂飯。午休,教師從不倦怠。
然而,當孩子們午休時,他們備課,研究工作。
社會上捐資助教,唐山少管所,開平鎮耐火材料廠為學校獻深情的愛。
家長們為學校美化,放棄星期天。
孩子們自力更生,他們學縫紉機,學種菜,簡單的勞動也有利智力的開發。
孩子們放學了。
孩子們在公共汽車上為乘客讓座。
教師深情地目送回家的孩子。
孩子們在車上學雷鋒,安慰了教師一片赤誠的愛。
愛的事業,需要人人愛。
30分鐘的電視專題片播出后,學校收到全國各地的來信,要求到唐山培智中心來上學。
我希望教師這個職業在我們家繼續傳下去。
子承父志,我的兩個女兒又站上了三尺講臺,她們分別執教于唐山電大、唐山學院,都是市級優秀教師。 女兒這樣說,“父母對待學生的態度、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姐妹倆,身教勝于言傳,我們都是看著父母的言行、遵循著父母的家風在教學。”我的兒媳也是一名教師。我們的家訓是“老實為人,踏實做事”。
“我家祖孫三代六人當過教師;我家的老師有教幼兒園的、教小學的、教中學的、教大學的;我家老師教過掃盲班、教過小復式、教過大復式、教過半日制、教過全日制;我家教師教過健全人、盲聾啞學生、工人、農民、教師、干部、記者;我們是省級優秀教育世家。”提起這些,我無比自豪。
“德高為師。只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而愛是教育的源動力。”我家三代為師,回首這66年接力當老師的歲月,最重要的是師德,每個學生都是可愛的,有些只是稍稍調皮了一些,但是留心觀察你會發現他的可愛之處。用心施教,學生怎么會不愛老師呢,老師怎么會教不好學生呢?
在教師崗位上默默付出,也收獲了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傳道、授業、解惑,亦師亦友,幸福了他人,也幸福了自己,這就是教師工作的魅力。一代一代耕耘在三尺講臺上,希望教師這個職業在我們家繼續傳下去。2015年,我家被河北省評為“善美家庭”。
我的兒子、兒媳雖過不惑之年,但黨齡已經20多年。他們鼓勵孩子入黨。2015年高考,我的孫女張木葉考上了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院,她入學半年就當選為班干部,她學院抄寫節目單,不辭辛苦一直到夜里1點以后。她又被選為學生會干部,還兼任團支部書記。我家第四代當老師大有希望。
“四年以后,爺爺不想讓你只當書法家。因為咱家1998年獲得河北省優秀教育世家的稱號。你考進師范大學,張家第四代就大有希望繼承祖傳師德。”
孫女今年考上師范大學,我特別高興。1958年我以初中學歷一躍考上天津師范大學。
10月3日清晨,天剛擦亮,我起身找紙和筆,欲給孫女寫囑咐的話:《示孫女 博大精深書法之美,學而不厭民族之魂,誨人不倦祖國之光,勇攀高峰家庭之風。 乙未年秋月祖父雅囑》。 學而不厭是中華民族之魂。我們提倡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全民族要創建讀書型社會。我們的祖國發出朗朗讀書聲,尤其莘莘學子更應該充當時代的讀書先鋒。我家的家風就是勇攀高峰。從個人、家庭、祖國、民族四方面示孫女,希望她成為對人民鞠躬盡瘁,對黨忠心耿耿的人!
北京師范大學也有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是堅守育人的宗旨,摒棄浮華、孜孜以求的方向。每一個師范學生都要以校訓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孫女,你要牢記校訓。
我讀報才知道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中醫藥成果獲得世界最高獎。原來科學家的名字出自《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名字是父親起的,當時并沒有人預料到詩句中那株野草會改變這個女孩的一生。中國的書法也要走向世界。我想孩子是秋天降生的,一定要從秋天的詩句去找。我尋到屈原的《九歌》,其中有一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因為有“秋天”,主要是“木葉”一詞是屈原第一次在詩中用。希望孩子在人生之旅中有爭第一的精神。今年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院,在河北省招五名新生,孫女的文化成績排第一名。那就是說我為孫女起的名字有了好兆頭。在網上查一查,叫“木葉”的還沒有重名。古詩中很少用“樹木”一詞的。尤其是自屈原的妙詞一出,幾乎無人再用“樹木”入詩了。一葉一木也可以漂洋過海,讓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開出中國書法的燦爛之花。
木葉剛剛初中畢業曾為河北省道德模范臧嵐,潤筆寫了一個條幅:“臧善珍藏助人順 嵐霧難掩醫德心”。聯是我撰寫的。這是一副冠頂藏頭聯。臧,善也,臧,藏也,臧嵐是唐山市老年志愿者的第三號,她不僅助人為樂,而且死后自愿捐獻遺體。嵐是山中的霧。她是一個醫生,自己給患者診病,不收診費,有時還要送藥。這樣的醫德理應發揚。67歲的臧嵐高興地接受我孫女寫的條幅,并且寫下這樣的話:“祝你學習進步。天天向上!身體健康。快樂成長每一天!”一切為了孩子,爺爺奶奶首先要鼓勵孩子向道德模范學習。以德起步,步步高升!
身在福中不知福,在蜜罐里長大不知甜為何物?讀大學就是攻克學問難關。如果心里一直想著吃喝玩樂,那么在曲阜沒有這個條件,這個想法離成才十萬八千里。我的孫女有抱負那就立志我寫我心,不要心猿意馬總以為鴻鵠之志乃唾手可得,那是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