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九芮
福雷的音樂美學思想在即興曲創作中的體現
相九芮
格勞特的《西方音樂史》中寫到:“法國器樂傳承中的三條潛在線索中,有一條特定的法國傳統,由加米爾·圣-桑傳下來,由加布里埃爾·福雷繼續下去。”福雷作為法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聲樂和器樂作品,特別是創作的五首鋼琴即興曲,篇幅雖小,卻貫穿了其一生,體現出了福雷的音樂美學思想。
加布里埃爾·福雷(Gabriel Faure,1845-1924年),法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鋼琴和管風琴演奏家,被稱為法國音樂歷史上跨越19世紀和20世紀的橋梁。福雷一生創作了大量聲樂作品,而他所創作的器樂作品體裁豐富多樣、風格樸實優雅更獨樹一幟,包括鋼琴獨奏曲、協奏曲、弦樂四重奏等。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鋼琴獨奏曲為船歌和夜曲,其他創作體裁包括即興曲、變奏曲、即興圓舞曲、前奏曲等。福雷的作品內容和形式都體現出了法國的音樂傳統與其濃厚的性格特征,是他音樂美學思想的體現。
法國歷史悠久,既具有深厚的底蘊又有豐富的內涵,而法國人獨有的理性與浪漫融入其中,使法國大地上充滿著浪漫、謙遜、自由卻又不拘一格的藝術氣息。
(一)法國的民族文化與音樂淵源
法國音樂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最早居住在法國本土的高盧、克爾特等部族的音樂及文化,即高盧-克爾特文化。公元前58 -公元前51年,羅馬人征服了高盧人,形成了高盧-羅馬文化、希臘-羅馬文化。紀元后初期,法蘭克人占領了高盧,哥特人入侵法國的西南部,勃墾第人入侵法國的東南部,他們都帶來了各自的部族文化,這些部族文化和部族音樂為法國的文化與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
最早記錄法國民間音樂的文字文獻描述了法國古代的數字游戲歌、敘事音樂及笛、風袋管等樂器的使用,而當時的高盧圣詠作為禮拜儀式音樂,含有許多神教和世俗因素。9世紀,世俗音樂滲透到宗教音樂中,出現了“西斯昆”和“特羅普”。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游吟歌手的歌曲成為中世紀方言歌曲的重要成就之一,世俗歌謠曲體裁盛行一時。古典主義時期,代表法國宮廷審美情趣的洛可可風格極其盛行,田園詩般的牧歌式歌劇也慢慢融入其中。法國的民族音樂在18世紀后期逐漸衰落,外國作曲家在法國樂壇上起到主導作用并活躍在巴黎的舞臺上,如格魯克、羅西尼等。直到19世紀后期,柏遼茲、比才、圣-桑等音樂大家的出現,才使得法國音樂復蘇。1871年,法國民族樂派的杰出代表弗蘭克和一批作曲家成立了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為復興法國器樂音樂而創作,而福雷就是眾多藝術家中的一員,音樂作品中體現出的是法國的音樂傳統與深厚的民族情感。
(二)法國的時代特征對福雷美學思想及音樂創作的影響
福雷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而他作為“民族音樂協會”的一員,繼承了法國傳統的美學思想,音樂蘊藏詩意,感情含蓄深淵,語言具有典型的法國特色,和聲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法國的沙龍文化也影響著福雷的創作風格,既展現出法國音樂的傳統特性,又散發著古老優雅的氣質。福雷創作的音樂作品中滲透著巧妙、細膩、飄逸與精致,把法國的古典美演繹的淋漓盡致。福雷善用音樂表現音色的變更,用聲音塑造想象的意境,而宗教音樂風格是福雷音樂創作的主要源泉。他的室內樂精致凝練,恬靜大氣,他對理想的追求,使得樂思婉轉而氣吞山河。
這一時期頻發的社會事件、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潮泛起、各國文藝流派匯聚巴黎對福雷的音樂創作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各國文藝流派的匯聚使巴黎成為歐洲的焦點,許多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都來到巴黎進行演奏和教學,巴黎成為藝術的天堂。作為一位敏感而富有詩意的音樂大師,福雷的創作中體現出世紀之交的思想和眾多文藝流派對他的影響,使得個性和創造力得以彰顯和實現。
法國當時的象征主義詩歌與印象主義繪畫對福雷的音樂創作也起到了直接影響作用。象征主義詩歌多以抒發感情,描寫內心世界揭示真理或生活奧秘。福雷藝術歌曲的靈感很多來自象征主義詩人魏爾蘭等人的詩歌,并創作出了新的鋼琴音樂風格。他不喜歡為器樂作品加標題,賦予了演奏者和欣賞者廣闊的想象空間,作品中充滿著由衷的抒情性和歌唱性,音樂語言純潔、自由,希望所有人都能從音樂角度去理解他的音樂并發現美好。
(三)福雷鋼琴即興曲中的法國音樂傳統
福雷的創作追求純粹的法國音樂風格,他認為法國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是創作的源泉,但他的音樂創作并不直接引用民族民間音樂,而是以其為素材,并從音樂上表現出崇高的境界。福雷的音樂語調溫和而有節制,情感熱烈又不大肆渲染,表現含蓄又具有分寸感,體現出了傳統的法國音樂特點和均衡的古典主義精神。
受性格影響,福雷偏愛小型音樂體裁,但也受當時小型鋼琴體裁作品盛行影響,勃拉姆斯、格里格等作曲家均用民族音樂語言描述具有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而福雷受到這種潮流影響,他的鋼琴作品多為民族性較強的特性小品,如船歌、夜曲、即興曲等。
即興曲(impromptu)意為“現成的”、“迅速的”,是19世紀興起的一種抒情性音樂小品,它在形式上沒有幻想曲自由,多采用奏鳴曲式、變奏曲式或復三部曲式等規范形式,但較之又揮灑自如,不拘于形式的束縛。
福雷創作的五首鋼琴即興曲是其鋼琴音樂創作中篇幅比較小的一組作品,從創作時間看貫穿了福雷的一生。
(一)福雷的鋼琴即興曲創作法國音樂作品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洛可可風格強調音樂的趣味性,其風格靈活、細膩、絢麗,表現手法簡潔,與巴洛克時期宏偉、莊嚴、深刻的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福雷五首鋼琴即興曲一覽表
洛可可風格的法國古典鋼琴音樂以短小的標題性小品或套曲為主,音樂織體為主調性,以小動機代替寬廣的旋律,內容多為世俗性的生活景象,用羽管鍵琴演奏。該時期的代表人物為庫泊蘭和拉莫,庫泊蘭在音樂創作中注重對裝飾音的運用,演
福雷所的鋼琴即興曲中前三首即興曲(Op.25、Op.31、Op.34)作于他的創作初期,在內容和曲式結構上有著相同之處,音樂中表現出了法國沙龍式的悠然與優雅,但又不失純真感,是典型的法國浪漫主義風格。到了創作中期,福雷的音樂增加了深邃的內涵,創作手法上多種調式相結合,并用到了復調的鋼琴技巧,打破了固有的調性感,音符在較遠的調性關系中穿梭,突破了調性的束縛。福雷創作晚期更加大膽地運用和聲肢體、更加簡化的音調、加入豐富的復調,使他的音樂創作在當時獨樹一幟,在音樂史上有了權威的地位。Op.91、Op.102這兩首作品分別創作于中期和晚期,是他的代表性鋼琴曲《船歌》第七首(Op.90,Barcarolle for piano No. 7 in d minor)和第九首(Op.101 Barcarolle for piano No. 9 in a minor)創作之后所作,具有中晚期的風格,韻味深遠,是福雷音樂創作風格的具體體現。
(二)福雷五首鋼琴即興曲中對洛可可風格的繼承與發展
法國鍵盤音樂的第一個鼎盛期正是洛可可風格流行的時候。洛可可(rococo)源于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一詞,是指17世紀后期法國在建筑藝術和裝飾藝術中產生的一種線條繁復、精致典雅、富麗堂皇的風格,它是整個社會注重人性的前提下而產生的。洛可可風格在17世紀后期-18世紀中期的奏時發揮羽管鍵琴輕巧、純凈的音色功能去表現樂曲內在的神韻,這種創作風格一直被后世的法國鋼琴家繼承。
福雷的五首鋼琴即興曲繼承了法國傳統音樂中輕巧而精致的風格,沿襲了法國音樂傳統的作曲方式。他的五首鋼琴即興曲結構精巧、音色豐富,旋律優雅,有法國音樂中特有的貴族氣息。他音樂中的精細、純凈與風趣感與德國音樂的宏偉、絢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音樂語言體現出了法國優雅的貴族氣質,輕巧含蓄又不失典雅的趣味性,但在和聲的運用上,福雷更注重音響的色彩感,音樂較之更為嚴肅和深刻,這正是對庫泊蘭和拉莫音樂創造的繼承與發展。
(三)福雷五首鋼琴即興曲中對浪漫主義風格的繼承與發展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古典樂派而出現的新流派,創作風格上喜歡表現主觀情感的崇尚,與古典音樂的嚴謹與高貴典雅風格截然不同,浪漫樂派的作品像色彩豐富的水彩或油畫,豐富又具有層次感。
在浪漫主義大師圣-桑的教導下,浪漫主義風格對福雷的音樂創作影響很大,特別是肖邦的影響。肖邦的音樂自由而舒展,旋律線長,對比強烈。福雷吸收了肖邦音樂創作的精髓,對肖邦音樂的繼承體現于音樂的理解上。肖邦的音樂從本質上講是抽象的,沒有具體的形象,福雷的五首鋼琴即興曲繼承了肖邦的觀點,并賦予了自己的感情和靈性,音樂不受拘束的自由中充滿了純粹的情感流露,音樂雖沒有具體的表現,但較之肖邦的音樂創作更為細膩和隱蔽。福雷的五首即興曲創作手法上旋律線條優美,和聲的進行與轉調吸取了肖邦的特點,但比肖邦更大膽也更具色彩性,他常在不改變和弦性質的前提下,將音升高或降低,達到了更微妙的音樂效果。
福雷的音樂創作融合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以及當時其他音樂流派的風格特征,眾多的風格特征都在他的音樂作品中留下了痕跡,他在創作中突破固有的浪漫主義模式,大膽嘗試新的創作模式,形成了多種調式相結合的音樂創作風格。
福雷的創作雖處于浪漫主義、民族主義和印象主義的交錯疊合之間,卻并不屬于任何一個流派,他用音符與轉調將簡單枯燥的練習曲變成了一部部藝術品,他用發散的音樂思維與純凈的內心實現了音樂的思維革命,他用妙不可言的音樂證明了自己的不朽,也為法國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九芮(1982—),女,山東臨沂人,畢業于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音樂教育碩士,現任教于山東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西方音樂史論。
山東管理學院 2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