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 羅江華
(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東川磷礦資源開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淺析
楊克 羅江華
(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
東川隆起區塊內本身環境極為脆弱,屬泥石流高危區域,而以礦業開發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東川在銅礦資源開發時,做到合理、規模化開發區內磷礦資源,做到開發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相結合,做到“統籌規劃、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做到“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東川;磷礦資源開發;隆起區塊;地質災害
云南省東川銅礦經歷了從露天礦體開采至深部開采的各個階段,露天銅礦開采已對近地表造成破壞,特別是湯丹鎮黃水箐大溝及因民面山山體崩落、塌陷,局部已造成當地村民整體搬遷,但東川區銅礦隨著開采時間推移,已探明資源前日趨枯竭,作為以資源建市(現屬昆明市的一個區)的東川,露天磷礦資源開發已提上日程,露天磷礦開采破壞地表草甸和灌木,對泥石流頻發的東川將增加一些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素。本文從磷礦資源開發前整體規劃、毀土堆存、后期治理著手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地質災害治理的方法,為東川磷礦資源開發提供一些建議。
2.1 研究區構造及出露地層
研究區處于東川斷隆區,被小江斷裂、普渡河斷裂、金沙江斷裂、麻糖斷裂所圍限,主要出露元古界昆陽群、第四系、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下二疊統碳酸鹽與碎屑巖系、中寒武統西王廟組、下寒武統筇竹寺組、下寒武統漁戶村組、上震旦統。磷礦資源主要賦存于下寒武統漁戶村組地層中(詳見圖1東川地層分布及構造簡圖)。

圖1 東川地層分布及構造簡圖
2.2 研究區域環境
區內磷礦資源分布于轎子雪山東翼,最高海拔標高為4180m,最低海拔標高為2100m,受構造影響,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土母質以白云巖、白云質灰巖為主,少量草甸、灌木腐殖物,土層厚度0.15~2.5m間,土壤類型為高山草甸土,植物以高山草甸為主。地下水補給主要受大氣降水的補給,總體向西的普渡河或向東的小江排泄,最終匯入北部金沙江。
(1)區域內構造發育,致使白云巖、巖漿巖、噴出巖等脆硬性巖石節理極為發育,風化、剝蝕嚴重,造成流域范圍內滑坡、坍塌十分嚴重,殘積、坡積、沖積粘土及砂、礫石等松散固體物質豐富,為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
(2)磷礦資源出露區域位于高中山地貌區,受北北西向構造影響,溝谷縱橫,加之降雨的時空分布不均,降雨量較為集中(每年5~10月),規模和頻率較高,客觀的地形條件創造了較好的水動力條件。在松散的固體物質參與下,極易形成泥石流災害。
(3)區域內磷礦資源開采已產生的棄碴堆存于山脊、順坡排放、堆置于溝道中或溝道兩側的斜坡上,如出現強降雨、洪水、地震等,將形成泥石流災害威脅下游安全。
(4)區內土層薄,高寒,植被生長緩慢,近年過度放牧,小型礦山無序開發,導致大面積草甸被毀,在雨水的沖刷下基巖已裸露地表,強降雨時極易形成洪流而產生泥石流。
(5)區內小江深大斷裂長期處于活動中,給本身脆弱的隆起區塊提供強大的動力,產生山體崩落等地質災害。
東川區礦業因“牛奶河事件”、“4.25炮煙中毒事件”以及新的《環保法》出臺,許多企業處于停產整頓中,但經濟發展受到較大影響,為使經濟發展快速恢復正常,同時減少人為的對自然的破壞,按“統籌規劃、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啟動磷礦資源的開發,做到“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
(1)東川磷礦開發目前生產量小、棄碴堆存量少,采用溝道中建設欄碴墻進行攔擋;對緩坡堆存棄碴進行放坡、分臺階、修建排水溝及部分棄碴回填至采坑內,基本達到地質災害治理的要求。
(2)隨著銅多金屬礦產過度開采導致資源枯竭和經濟下行礦產價格低迷,對蘊藏豐富的磷礦資源按“統籌規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引進負責任的企業本著安全、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進行開發。
(3)控制磷礦開采區放牧密度,杜絕私挖濫采,嚴防草甸退化;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防止遇強降雨、洪水沖刷形成新的溝谷而產生泥石流;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源點的監測,嚴格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中的各種措施,嚴格驗收程序。
總之,東川隆起區塊內海拔高差大、植被脆弱、地形與構造復雜,區內本身泥石流多發,加之礦山無序開發與過度放牧,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已給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經統計,近年來的礦山地質災害問題大多由于采用不合理的采礦方法、安全環保意識淡薄而造成,為有序、與環境共成長、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強礦山地質災害環境監管,妥善的解決礦山開采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有利于國家礦產資源的開發和采礦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
TD32
A
1004-7344(2016)09-0171-01
20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