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丁冬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省紹興市 312000)
交互式英語口譯課程教學的實證性研究
壽丁冬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省紹興市 312000)
本文首先對英語專業口譯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以具體實驗例證對交互式教學在英語專業口譯教學中的作用展開了實證研究,在實驗論證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針對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的交互式教學模式。
交互式;英語口譯;課程教學
專業化英語口譯人才的社會需求正呈逐年增長的趨勢,高校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出來。在大部分高校英語課程的設置中,英語口譯教學很少設置針對性較強的口譯訓練方面的單獨教學,近年來不少高校已經意識到人才市場對學生口譯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口譯教學方面展開了積極探索,但目前來講英語專業口譯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交互式教學法是目前較為流行的英語教學方法,此方法相比其他教學方法有更多優勢,通過交互式教學,更加增進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還能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普遍難題,因此交互式的教學方法在英語口譯教學中的優勢也已初步嶄露頭角。
當前口譯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還是以教師為主、以口譯技巧為主的單項知識傳輸型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自主開展口譯練習的機會少之又少,學生的口譯體驗嚴重缺乏;口譯教學目標的設置過于寬泛籠統,不夠細化,口譯教學細節的把握缺乏具體參照標準;對于學生在課堂中口譯表現缺少對應的可操作性強的評估標準,口譯教學成果的檢驗多是考察或者考核的形式,沒有統一嚴格的評判標準;個性因素十分突出,一方面英語教師的口譯實踐經驗不足,參加過大型會議,陪同口譯的教師較少;口譯方法和技巧多停留于單純的教學層面,而不能滿足實際對話的口譯需求,另一方面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夠扎實,口譯學習、練習及實踐模擬都存在很大難度,加之日常生活中缺乏對口譯初學者的練習環境和機會,進而使得學生對于口譯課程的學習熱情并不能保持持續的熱情[1]。
2.1 研究對象
以某高校外語系英語專業兩個教學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作為研究對象的兩個教學班是以方差分析理論為依據選定,并將兩個教學班隨機編定為控制班與實驗班,兩班學生分別為68人和70人。實驗班以交互式開展英語口譯教學,控制班以普通模式開展口譯教學。實驗班學生和控制班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成績等評分進行X2檢驗,P>0.05,兩組數據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2.2 研究問題
在分班的情況下,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反饋,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總結。借助多媒體設備,在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后,得出交互式英語課堂口譯教學和普通模式開展口譯教學的成效差異。
2.3 研究設計
兩個班組由同一個英語教師實施英語口譯教學,所用教材、每周課時總量的安排也全部一致,實驗周期為七個英語課次。在實驗周期內,教師針對不同班組在研究實驗中的性質不同,對其教學環節和活動進行分開備課,以典型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普通教學模式分別對實驗班和控制班實施相同內容的教學實踐活動。實驗進行期間要對有關的控制型指標展開及時全面的數據搜集,按照統計學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加工及深度處理[2]。
2.4 研究結果
以實驗數據為依據,按照相應的理論方法如圖所示的實驗成果圖,圖中與實驗班相對應的是系列1,與控制班相對應的是系列2。從圖1中折線的形狀變化不難看出實驗班相比于控制班不論是失分率還是失分的下降程度都更加優良,換言之,以交互式進行的英語口譯教學成果要明顯優于普通教學模式下的口譯教學成果。
此外,以問卷的形式對兩各班組的學生就英語口譯課堂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學生相比于控制班的學生具有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致和學習積極性,90%以上的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交互式的口譯教學模式的課堂,他們認為多媒體設施的合理介入對于改善學習心態和加深學習印象有很大的幫助。

圖1 兩個班級平均失分率比較圖
3.1 交互式課堂的構建思想
交互式教學的核心在于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自主互動及平等交流。在英語專業口譯教學中構建交互式課堂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形成教師-多媒體-學生-多媒體-教師的閉環交互模式,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致,找回其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充分交流,促使師生關系向平等互助、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轉化[3]。
3.2 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使學生取得口譯記憶能力的突破
學生為主、教師輔助口譯練習是交互式英語課堂的基本原則,最簡潔的要求就是學生要自主對教材中編排的口頭短語、慣用語、固定搭配、專有名詞熟記于心,在自覺性的促使下主動開展口譯練習。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是短語記憶以及口譯技巧的熟練運用,在確保口譯意義準確性的同時,注意對自身翻譯習慣的有意識改進,要善于發現自己在口譯過程中遇到的語言難點,并有意識、有目的地與其他同學或者老師進行針對性交流和探討,積極尋找良好的修正途徑,及時提高優化自身的口譯能力。
口譯自主訓練的重點是口譯記憶能力的突破,通過重復性的邏輯化練習達到口譯記憶能力的顯著增長。口譯訓練的邏輯化主要在于記憶信息的邏輯化,通俗來講就是關鍵詞的準確鎖定和高效記憶。英語口譯中所謂的關鍵詞既可以是講話原語中攜帶重要信息的詞匯或短語,還可以是口譯人員從講話主體語言信息中歸納概括出的關鍵意思的表達,口譯員只要能把這些邏輯線索中的關鍵成分準確激活,原語整體所傳達的意義就基本上被全部翻譯出來。所以,口譯練習的重點之一學生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從原語中提煉話語關鍵詞的技巧和能力,并在理解原語的前提下,進一步對關鍵詞進行重組和整合。
3.3 創設情境,鍛煉學生口譯交際的技能
交互式課堂重點在“交互”,是學生之間的交互,也是師生之間的交互。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口譯教學內容創設不同模擬情境為學生練習口譯提供必要背景。在合適的場景設置下借助于角色扮演等多人參與的手法,按照角色設定的特點給學生分配不同任務,采取聽寫、復述和影子聯系等多種手法同步結合的方式鍛煉口譯過程中的短時記憶能力。目前多媒體教學設施中的口譯同傳功能擁有無比強大的優勢,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均能開展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等多種形式的口譯訓練,高度仿真模擬真實的翻譯場景;并且具有交傳、同傳等口譯練習功能,教師可以從后臺對學生執行口譯訓練的總體情況展開實時監控,多媒體系統中的錄音功能可以幫助教師把每個學生的口譯練習內容進行實時刻錄,教師可以在學生口譯練習結束后把錄音內容加以回放,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口譯中的亮點和不足,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以對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以幫助其改進口譯技能[4]。
3.4 創新交互方式,拓寬教學渠道
教師要主動實現角色扭轉,也要促進學生進行角色扭轉。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員,而應該是集管理課堂、提供信息和協助學生等各種功能于一身的多重角色,而學生也有原本的知識接收者的單一性豐富為課堂主導者和語言使用者。師生交互不能僅僅局限于英語課堂上,學生在課下可以借助于微信、QQ以及微博互動等當下流行的方法與教師進行口譯方法和技巧的交流互動,特別是課堂上比較害羞或者成績后進的學生以這種不必面對面的方式甚至是匿名的方式提出自身在口譯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口譯進展情況進行全面把握,從而對教學手法實施有目的的調整和優化,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英語專業口譯課程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語言翻譯和口頭表達并重的教學任務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和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開闊和寬松活躍的口譯學習及練習環境,交互式的教學方法很好地迎合了這一需求,在英語專業的口譯教學中將發揮越來越強大的作用和優勢。
[1]宋春梅.多媒體環境下交互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8):145~146.
[2]王建華.基于記憶訓練的交互式口譯教學模式實證探索[J].外語學刊,2014(3):134~136.
[3]趙爽.交互式教學模式與口譯記憶訓練[J].考試周刊,2014(76):74~75. [4]孫乾坤,李想.交互式口譯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3(8):18~20.
H319.3
A
1004-7344(2016)29-0030-02
2016-9-28
壽丁冬(1988-),女,浙江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