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基因:創新創業
深圳是全國的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的建設和發展始終受到中央的高度關注與支持。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考察工作,這是在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到地方調研。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宣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堅定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次廣東之行,首站便來到深圳。
習近平總書記既來到被視為深圳改革開放30多年縮影的羅湖區南湖街道漁民村社區,也來到代表深圳未來與希望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習近平總書記還考察了光啟、騰訊兩家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
在此次深圳之行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蓮花山公園,深情瞻仰鄧小平塑像,并親手種下一棵高山榕。習近平總書記說,30年過去了,廣東、深圳的實踐充分說明,鄧小平同志的決定是英明的、正確的。鄧小平同志不愧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們今后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這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要上新水平。
2014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的審議,回憶起自己到廣東進行考察調研時表示,希望廣東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對于深圳,習近平總書記說:深圳的發展是一個奇跡。1978年我去的時候還是一個漁村,現在變成這么一個了不起的城市。我們生長的時代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要有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革命戰爭年代沖鋒陷陣、英勇獻身,現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市委和市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銳意改革、扎實工作,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為經濟特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批示指出,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批示要求,深圳市要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進一步開動腦筋、解放思想,特別是要鼓勵廣大干部群眾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中創造新業績,努力使經濟特區建設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
深圳的4個“90%”都來自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長期以來,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擺在與改革開放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008年以來,深圳制定了全國首部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和促進科技創新的地方性法規,先后出臺自主創新“33條”、創新驅動發展“1+10”文件、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規劃等系列政策,去年又出臺了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建設實施方案和關于加強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正抓緊制定新的吸引人才、鼓勵創新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更有競爭力的政策環境。
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709.3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05%,占比水平相當于世界排名第二的韓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524家,約占廣東省的一半;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累計達到1283家,約為2008年的6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56項,獲中國專利金獎、優秀獎130項,PCT國際專利申請超5萬件,分別是“十一五”的1.8倍、4.5倍和3.2倍;有效發明專利累計近8.4萬件,約占全國十分之一。
2016年4月末,深圳公布了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全市生產總值3887.90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分別比2014年、2015年同期提高1.1個、0.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和廣東省增速1.7和1.1個百分點,實現“十三五”開年首季“開門紅”。
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廣東省經濟面臨“雙重擠壓”的大環境下,深圳市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的優良表現來之不易。
對于“開門紅”的成績,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表示,這得益于歷屆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停步,咬住“轉型升級”不放松,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
“深圳非常尊重企業家,他們都很了不起。”馬興瑞說,“在深圳,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
1991年,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邁瑞”)在深圳成立。邁瑞董事長李西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邁瑞的發展基本上是跟著深圳抓高科技的過程走過來的,我們對深圳很有感情,可以說邁瑞的發展占足了深圳給高科技企業發展創造的環境土壤的優勢”。
和已經成功的邁瑞選擇在深圳起步一樣,海歸博士劉自鴻2012年選擇了在深圳和硅谷同時創業。
“深圳和硅谷都是移民城市,都有開放多元的移民文化及活力四射的環境,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敢闖敢試的人聚集起來,碰撞出創新的火花,這是很多城市所不具有的特征,對于創新創業非常有利。”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深圳的電子產業鏈非常發達,這在美國硅谷是沒有的。深圳毗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面向世界客戶,特別是出臺了很多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開明政策,使得我們這些海歸能夠安定下來,集中精力加速產品和技術研發。”
201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要聞版刊登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以創新驅動提升供給能力 以質量引領擴大有效供給》的文章。
文章指出,創新水平決定供給能力。深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要求,著力推動創新從“追跑跟跑”向“并跑領跑”邁進,加快建設國際化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以創新打造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創造新供給、催生新需求,形成以創新引領為鮮明特征的供給側新優勢。
文章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深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要求,把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作為主攻方向,對標國際一流供給體系,將設計、標準、品牌作為提升供給質量的三大支撐,實施提升工業設計、打造深圳標準、培育自主品牌三大專項行動計劃,著力提高供給質量,推動高端消費回流,引領消費潮流。
馬興瑞表示,“十三五”時期,深圳將不斷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以更大力度補齊創新發展短板,以更大力度發展創新型產業,以更大力度壯大人才隊伍,以更大力度優化創新生態,進一步增創發展新動能,著力把深圳打造成為產業化能力最強、市場化環境最優、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硅谷”,為加快創新型廣東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打造中國硅谷,深圳轉型升級的“四路縱隊”
在6月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深圳市長許勤轉達了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對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的問候,并表示,深圳愿意進一步加深與世界經濟論壇的合作,并期待成為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辦城市,深圳將為論壇的舉辦提供一流條件、一流服務。
施瓦布表示,深圳已經成為中國的硅谷,是華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城市,希望未來深圳能深度參與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的發展,繼大連、天津之后,成為第三個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城市。“祝福深圳——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領軍力量。”在贈書上施瓦布這樣題詞。
深圳經濟領跑全國,但要一直保持“優等生”的地位也并非易事。如何轉型升級?哪些產業將會成為深圳經濟的新名片?
深圳市長許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對于深圳下一步重點發展的產業,深圳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就做了安排和部署。目前,深圳已形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四路縱隊”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深圳從2009年開始先后出臺實施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政策。“十二五”期間,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近20%,約為同期GDP增速的兩倍,產業總規模由8750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引擎。
在未來產業方面,自2013年開始,深圳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的基礎上,前瞻布局了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智能裝備、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未來產業,打造可持續的產業競爭力。2015年未來產業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十二五”期間,深圳服務業占GDP比重由53.7%提高到58.8%,提高5.1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金融業增加值達到2542.8億元,占GDP比重為14.5%,增速達15.9%,高于GDP增速7個百分點;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 2421萬標箱,連續三年居全球第三位;科技服務行業年均增長25%,2015年高新技術服務產業增加值達到 1483億元。
在優勢傳統產業方面,加快推動黃金珠寶、服裝、鐘表、眼鏡等優勢傳統產業向研發、設計、品牌等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深圳獲iF國際設計獎連續4年居全國首位,擁有馳名商標159個,是“十一五”末的2.6倍,累計淘汰轉型低端落后企業超過1.7萬家。
對于傳統產業如何升級,傳統產業的升級如何走向微笑曲線的兩端?許勤以女裝舉例,“我們的目標是鼓勵企業用全球的設計團隊來提高設計水平,讓企業走向設計、研發、品牌和市場總部的這個方向,不是鼓勵生產,企業在世界任何地方生產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