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最近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推薦大家讀讀。這篇文章出自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平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鐘偉先生之手。文章中論述了“中國經濟轉型中切勿輕犯的十大錯誤”,很好!文章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經濟學思想”,從問題的兩個方面闡釋了中國經濟不能極左,也不能極右的道理。
這篇文章許多地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談到中美關系的時候,鐘偉指出:“不要陷入經濟全球化有助于弱化甚至消除沖突的幻覺。”不少學者認為,中美之間已到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程度。“這種認知可能值得懷疑。”迄今為止,并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能證實全球化和經貿交往有助于弱化持續的安全競爭。用經濟合作取代政治沖突,以為出讓利益就可以維持和平,這是幻覺, 但是不是可以因此而任其失控?當然不是,實際上,強化互信才是王道,但這是雙方的事情,一廂情愿沒用。
鐘偉還認為,經濟新常態難以避免,但切勿低估維持中高速經濟增長的決定性意義。不唯GDP論也好,L型增長也好,供給側改革也好,都極其重要,但只有中國經濟確實保持了穩定的中高速增長的現實和預期,才是凝聚信心的關鍵。
我認為,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調整、提高經濟質量、供給側結構改革并不矛盾,且相輔相成。有人提出,要經濟有質量的提高,就需要容忍經濟增速的降低。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實際充滿“只要質量好,可以任由經濟減速”的韻味;可以不管速度,只要關注質量即可。為什么我不同意?因為如果經濟沒完沒了地下行,甚至可能出現失速或衰退,這是最壞的經濟質量。這樣的觀點變成自我安慰的行動,那中國經濟可就慘了。
在談到收入分配的問題時,鐘偉采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框架,否定了新自由主義的觀點。他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后,切勿低估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他告訴我們:經濟學家之間有一個冷笑話,即如果一個學者特別關注收入分配問題,那么他本質上不是一個經濟學家,而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家或者政治家。
在鐘偉看來,收入分配惡化是包括次貸危機在內的資本主義危機的深刻根源。至今,人們對次貸危機的反思大致停留在以金融因素解釋經濟危機,從金融技術因素給出了絕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的深奧莫測的危機根源。但是,如果從馬克思主義框架來分析,經濟危機是膨脹的生產力對于勞工階層微薄收入的相對過剩,是龐大的金融資本對于創新和盈利能力脆弱的實業資本的相對過剩。各種經濟危機看起來表象不同,但本質都在于政治精英對收入分配惡化的漠視。鐘偉說,中產階級的萎縮和低收入群體的龐大引發的憤怒和焦慮,可以用來解釋英國脫歐現象和特朗普現象。
總之,鐘偉論述了很多的情況,這些問題都與中國經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我在這里特別推薦,希望大家認真讀讀,相互啟發而建立起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原理,看清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