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榮堯++趙國宏
本書以歷史的眼光闡述能源監管的理念與模式,分析了國際能源監管的實踐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從原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兩個不同時期,全面總結十年電力監管、三年能源監管工作,結合中國能源監管的理念演變及路徑選擇,全景式展現了中國能源(電力)監管的實踐精華。
監管的出現,來自于市場本身的不完美。獨立監管的產生,則起源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管理體制幾經變遷,能源監管逐步深化。經過10年電力監管,3年能源監管,我們樹立監管理念,建設監管標準,探索監管手段,取得了初步監管成效。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重大歷史時期,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逐步深化,能源管理方式正在深刻轉變,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正在加速,需要更加扎實地做好能源監管。
能源是特殊商品。為更好地治理市場違規行為、壟斷行為和市場失靈,政府對市場采取了有效監管方式。能源監管模式的選擇與經濟理論和能源監管理論的新發展密切相關,自然壟斷產業組織理論、博弈論、規制經濟學理論等都為能源監管模式、思路提供了指導方向。在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都采取獨立監管的模式來規制和治理市場,而在市場經濟不完善或處于發展狀態下,一般都采取“政監合一”模式。
由于電力供需狀況的逆轉,以及上世紀70年代國際電力市場化改革浪潮的影響,我國于2002年開始實施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催生了獨立電力監管。隨后10年,我國電力監管明顯呈現開端、發展、深化等三個特征各異的不同階段。其間,電力監管機構在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試點電力市場建設,加強安全監管、市場準入監管、價格成本監管、電力交易監管、節能減排監管、供電服務監管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同時也暴露了我國電力管理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
2013年,原國家電監會與原國家能源局重組,成立新的國家能源局。我國能源行業管理體制從“政監分離”向“政監合一”轉變,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分散管理、分業管理、分段管理的問題,初步形成了橫向互動、縱向聯動的能源監管新格局。
數年來,能源監管基本實現了轉型升級,但在法律法規、體制機制、工作程序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中國能源監管仍處于探索路上。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風云變幻,大數據、"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等新概念、新技術的發展,都將深刻影響能源領域。世界能源面臨著能源安全、價格震蕩、環境保護與氣候壓力等突出問題,主要國家能源戰略向多元化、挖掘國內潛力、強化儲備和國際合作、重視科技等方面加速調整。新常態下,中國能源監管機遇和挑戰并存。
中國的能源管理體制幾經變遷,在綜合管理部門和專業管理部門之間反復。近年來,在大部制改革的浪潮中,能源管理進一步由分散走向集中。而能源產業組織,則基本上由政企合一、大一統走向多元化、競爭性。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能源管理體制的調整完善還將繼續,能源監管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還將繼續,需要在探索中找到更加適合中國的能源監管模式。
中國的能源監管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是一個不斷探索、總結、完善的過程。獨立能源監管模式的確立和形成將是一個伴隨著能源市場發展的漫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