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葉
摘 要:賞識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學習動力,賞識的本質是愛,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是人性中最本質的要求,其特點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在新課程改革之下,無論社會、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改變觀念,把表揚帶給每一位學生。家庭與學校應密切配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地進行賞識教育,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的成長。本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對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賞識教育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賞識;學生;表揚;鼓勵;尊重;寬容;愛心;誤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1.高目標,低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常常會犯這樣的毛病:給孩子定的目標太高, 非要讀高中、考大學不可,所以對子女的學習成績就非常在意。分數低了,一頓臭罵;就算成績有七八十分了,名次落后,還是一頓指責。我們老師也經常犯這個毛病,給學生定的目標太高了,變成苛求了。
2.要多看優點常贊美
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要懂得賞識學生。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將學生分成三組,對第一組表示信任,予以贊美與鼓勵,對第二組采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對第三組則不斷提出批評。試驗結果表明,經常得到鼓勵的第一組進步很快,總是挨批的第三組有些進步,而被漠視的第二組則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見,真誠、坦率、得體的贊揚與鼓勵能夠創造奇跡。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引導、表揚等方式來彌補他們的短處。
3.要尊重信任、善于期望把學生當自己孩子
“賞識學生”就是要求老師像愛自己孩子那樣去愛學生,要能做到換位思考,多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要善于發現和放大學生的優點。要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有學生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擁有自信,并對學生不斷提出更高要求。
4.無中生有,錯中求對
賞識教育里,“無中生有、錯中求對”是個好辦法。學生違反紀律了,是壞事,應該批評嗎?應該。如何批評,這就要講究策略,講究智慧,就要帶著求“好”的思維,善于從錯誤中發現好的方向。就如同周弘老師所說的:“第一,先賞識,后教育;第二,對事不對人;第三,以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第四,要表達對孩子的疼愛之情。”
一次,我班一小組長怒氣沖沖地來找我說,李××同學故意把她們剛拖的地弄臟了,找我處理。說還要罰他掃一周地。李××同學天性活潑好動,但學習較懶惰。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來到我面前,對我愛理不理。我一看,可能里面還有文章。我先支走其他同學,讓他冷靜下來,和顏悅色地問他,他很快就說出來,且語氣較沖。原來是拖地的同學不讓他進教室,又不幫他拿東西,他就硬闖了。我也明白了,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錯,只批評、懲罰可能不管用了。我想,看來我得反其道而行之了!于是,我抓住其進教室去是為了別人拿東西這一點表揚其為人仗義,夠朋友,能舍己為人;更可貴的是他還想到,只他一個人進去弄臟的地方不多,如果一伙人進去的話,就搞太臟了!這一番表揚下來,連他都不好意思,他連忙點頭,說:“老師,我錯了,我去把地拖干凈,你不要罰我了,好嗎?”
5.要正確夸獎,不夸張
孩子的成長的確離不開父母的鼓勵、表揚。夸獎是一種激勵,激勵的效果要好于批評,但也不能走極端。因為我們會發現由于不適當的表揚而留下的后遺癥,而經不起批評,承受能力差的學生多是備受家長、老師賞識的學生。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家庭與學校應密切配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地開展賞識教育,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的成長,同時也要盡量避免不恰當的“褒獎”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對于后進生,很多老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很多時候會說出一些嘲諷與貶低的話,其目的也許是為了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但卻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所以我們作為老師要注意批評的語言,要用賞識的語言、期待的語言,指出其錯誤,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愛他,所以賞識他。
總之,愛是不能中斷的,賞識是生命中的空氣和水,如果愛自己的學生,就應該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學生,只有在心底里堅信他們行,給學生一個快樂的心情,一切才有可能。
參考文獻:
[1]邵曉荷.運用賞識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5).
[2]梁 慧.賞識——學生前進的階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體會[J].中學時代,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