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建波
摘 要:高職旅游管理特色專業的建設,切入點在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就“承接旅游服務外包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而帶來的高職教育的職教思想、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師資水平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的預期效益進行了分析,以期對推進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推動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承接服務外包;預期效益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職教育教學活動的永久課題,本文對實施該模式將帶來職教思想、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師資水平建設等方面的預期效益進行了分析。
一、實現職業教育辦學思想的根本性轉變
通過實施“承接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促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對所學專業有真實的感受與認識,理解和掌握崗位能力要求,從而大大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通過“邊教、邊學、邊做、邊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實訓課程化建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師資隊伍水平建設、課程體系建設等重要方面實現校企的深度合作;更重要的是“承接服務外包”模式將學校、企業、學生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合作發展,多方共贏。推行職業教育應“面向企業、行業” “服務企業、行業”和“就業行業、企業”以及“人人皆可成才”觀念,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思想,促進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實現面向市場、面向行業和就業辦學的根本性轉變。
二、推動高職辦學模式的突破性轉變
“承接服務外包”就是將教師、學生置于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生產勞動、頂崗勞動是既包括技術的、管理的、服務的勞動,也包括體力的勞動;通過“邊教、邊學、邊做、邊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懂得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程,實際上就是“從基層做起”;這種模式以生產合格產品(顧客滿意的服務)為目的。評價學生的動手能力取決于市場(顧客)、企業,改變了以前只培養動手能力而不管生產(服務)效益的落后思想,能真正實現企業、學校、學生多方共贏。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一線服務人員——勞動者與技師,既然是一線服務人員,就要求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而且是為顧客提供滿意(優質)的服務,更進一步,則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前途。所以,總結起來就是通過“邊教、邊學、邊做、邊評”的方式,培養能生產合格產品或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具有市場調研與分析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系能力的一線生產(服務)人員。
三、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與觀念的革命性轉變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解決“如何去培養人才”。“承接旅游服務外包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將在校企合作方式與深度教學模式、個性化課程體系、考核評價方式、實訓課程化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新型校企合作關系
“承接旅游服務外包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雖然還是工學結合,但本質有所改變。它是指企業將自己業務的某些服務外包給校方,讓學生直接面對消費者(市場),把自己的服務賣給顧客,然后取得收入,這就從本質上改變了以前 “頂崗實習”付給學生或校方報酬的方式,讓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利益捆綁到一起,做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前的頂崗實習,學生只是以實習生的身份實習,生產出來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質量如何,不是學生所關心的,甚至“實習生”的身份給了其推脫責任的好“借口”。
“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最大的缺限在于沒有考慮學生的意愿:學生在不了解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的情況下“入圍”,結果發現這個企業的崗位、職業方向并不適合自己,并不是自己意愿所在。承接服務外包模式將學生置于某一企業的不同崗位、某一行業的不同企業(方向),通過分批輪換、把學生輸送到不同的企業(崗位),讓學生親身感受不同企業的文化、特征,讓學生去發現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所在。
2.大大地挖掘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承接旅游服務外包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充分考慮旅游行業、旅游市場的淡旺季,以酒店、旅行社、景區為平臺,在形成緊密合作關系之后,旅游企業把景區講解、酒店客房(餐飲、前廳)、旅行社的接待等服務項目外包給學校,學校以此為平臺,以項目為載體,研究如何推行頂崗實訓課程化建設,如何實施“彈性學期制”。
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和基層管理能力、人際交流溝通能力,并研究以旅客滿意度為考核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真正實現學校、企業、社會、學生自我的新型質量評價—反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質量考核評價方法,最終構建具有應用價值和高職特征的人才培養方案。
3.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
承接服務外包模式同時也是將教師置于生產線上,實現 “邊教、邊學、邊做、邊評”教學模式。所以,承接服務外包模式不是紙上談兵,更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能動手就可以上崗,重要的是將產品或服務賣出去,以鍛煉學生真正“值錢”的動手能力。
4.培養具有市場眼光、職業上升能力的行業藍領、灰領以至業界精英人才
承接服務外包模式把學生置于生產線上,而且需要學生能生產(提供)合格的服務,所以,學生必須煉就把握市場的眼光和與人交流溝通的本領,而不是做埋頭苦干的流水線上的作業工人。這是一種務實的觀念,在定位培養勞動者和技師的同時,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加注重鍛煉學生的市場調研能力、與人交流溝通能力和職業上升能力。
5.彰顯學生個性化發展與就業競爭力培育
承接服務外包模式與“生產實習” “認識實習”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是讓學生了解某一方面的內容,而是將某一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和崗位全部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為學生搭建實踐的舞臺,讓學生通過不同專業方向的實訓后,能真正明白自己的特長、興趣所在,了解、認識所學專業,為今后的就業增加資本、積累經驗打下厚實的基礎,為將來就業培養就業競爭能力。
四、促成專業建設聚焦于內涵建設
1.教學模式的改革必將推動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承接企業的外包服務,推行“邊教、邊學、邊做、邊評”教學模式,教師到崗位上去教,就能增強崗位技能,也能更新知識。講授的知識、技能就能更加適合企業需要,更貼近市場;更加重要的是,在承接企業的外包服務實踐中,在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中,通過校企合作研討人才培養方案、教材合作、技能培訓、管理制度制訂等活動,教師將獲得大量生活案例和素材,課堂教學就有了新鮮內容,論文、課題、科研更加具有自己的思想與觀點,杜絕那種教案靠網上拷貝、講課照本宣科、科研是閉門造車等學術不正之風,開創師資水平建設新氣象,提升師資水平。
2.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必將推動課程改革以及課程體系建設
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成果最終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去是課程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承接旅游服務外包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出現生產性課程體系、個性化課程體系、能力遞進課程體系、彈性學制、分批輪換等嶄新內容,在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制訂出符合企業需要、適應市場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3.構建新型教學質量的評價考核體系
高校(高職院校)要實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從“封閉式”向“開放式”即引入市場、企業、行業協會、學生及學生家長的評價,引入“第三方”(即游客滿意度)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定期與合作企業座談、企業調研、學生自我評價、游客滿意度反饋等方式全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而且,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所謂人才培養質量,即不能片面以分數高低“論成敗”,也不能以動手能力強弱“論英雄”,還應強調培養學生的“軟功夫”,即和諧人際關系構建能力、身心健康調節能力、市場調研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等,唯有那種學習能力強、動手能力強、人際關系良好、職業發展有前景的“人才”,才會受到企業的廣泛歡迎。
4.推行頂崗實訓課程化
把頂崗實習納入課程化管理中,制定相關制度和課程標準,做好課程化設計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評價指標及成績評定, 切實解決頂崗實習效果不明顯問題。打破以往那種按章節設置課程內容的觀念,“典型案例”就是學習的內容,每一個案例都來自崗位,設置多個情景,每個情景下面還設置多個子情景,每個情景對應的是訓練學生的某種(些)能力;對每一個情景都進行考核,設置考核內容與標準,最后在課程實訓結束后進行綜合考核。
總之,承接旅游服務外包為特征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采用彈性學期制,即打破傳統的學期期限,將傳統學期分為兩個學期(或三個學期),周期為三個月(或兩個月),將暑假時間納入安排,根據旅游市場淡旺季的不同,推行“彈性學期”,每次派遣一定數量學生(根據企業用人數量而定)進入企業頂崗實訓,按批次輪換,滾動式前進;將學生置身于“生產線”,將其培養成合格“生產者”,生產出合格“服務產品”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張 鵬,徐月華,徐小雅.廣東高職教育形勢SWOT分析[J].職業時空,2009,5(6):42-43.
[2]林建華,任清華,黃林毅.基于珠寶玉石人才培養的“四模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時空,2015,11(12):44-48.
[3]王 偉.高職服務外包方向日語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以合肥地區為例[J].商,2014,(24):27.
[4]王曉鋒.淺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風,2013,(11):250.
[5]曹惠玲.高職財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為例[J].江蘇商論,2012,(32):247-248.
[6]普 星,俞國紅.高職院校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