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從數字打開重慶
看見重慶、看懂重慶的方式很多。其中,數字也是正確打開重慶的方式之一,透過數字,看見重慶,看懂重慶。
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和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分別于2016年1月24日和1月23日開幕。40頁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有很多很理性、很實在的“重慶數字”,囊括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看得見,摸得著。
這些數字,有對過去的客觀回顧與總結,如“十二五”期間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對未來的理性規劃和科學決策,如“十三五”重慶發展的目標任務;有對現實的實在構想與計劃,如“十三五”開局之年重慶要做什么,怎么做,達成什么目標。
在這里,我們從數字打開重慶。

全市發展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顯著增強,綜合經濟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57
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2.8%,人均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年均增長11.8%。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汽車產業實現產值4700億元,裝備、化醫、材料、能源和消費品工業均發展為千億級產業,金融業增加值占比增至9%,金融資產和銀行存貸款余額均翻了一番多。

傳統服務業繁榮活躍,新興服務業加速發展。全市商品銷售總額達到2萬億元,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9.7%,入境游累計達到1199萬人次。

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呈現良好態勢。小微企業市場主體由92萬戶增至194萬戶,非公經濟占比超過60%,市屬國有企業資產達到2.5萬億元,翻了一番多。

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城鄉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累計完成生態環保投入1411億元。優化能源結構、搬遷污染企業、控制各類揚塵和汽車尾氣,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2天。

構建大通道大通關大平臺體系,內陸開放高地基本成型。渝新歐鐵路累計開行490班,貨物種類和輻射范圍持續拓展;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連續五年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糧食、生豬、蔬菜等基礎產業穩定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全產業鏈產值年均增長10%,規模經營集中度達到32.9%。防洪抗旱能力明顯提升,解決了108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2000多個行政村開展環境連片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扶貧開發成效明顯,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54.2萬人。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心城市樞紐功能加速形成。建成“一樞紐八干線二支線”鐵路網、運營里程達到1929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2500公里,對外出口通道增至13個,“4小時重慶”全面實現。

持續改善社會民生,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五年新增城鎮就業330萬人,累計建成投用公租房1488萬平方米、配租21.4萬套,惠及58萬人,累計改造城市棚戶區1332萬平方米、農村危房64萬戶。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率達到97.2%,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3%和40.5%。

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
經濟保持年均增長9%左右,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不斷增強。到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邁上2.5萬億元新臺階,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5萬元左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力爭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民主法治建設邁出新步伐
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群眾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實保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茖W民主決策制度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市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顯著進展,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政府公信力明顯提高。

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
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城鄉居民科學文化素養和健康文明素質普遍增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水平顯著提高,城市整體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文化強市建設深入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明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質保持總體穩定,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到46%。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建成生態文明城市。

社會治理創新取得新成效
完善社會管理體制,優化社會治理格局,充分釋放社會組織活力,構建起高效便捷的網格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暢通有序的社會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工作體系、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科學化和法治化,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
就業比較充分,累計新增就業300萬人左右。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到2017年,按國家現行標準,基本完成農村脫貧攻堅任務。

重慶國貿中心 攝影/張成勇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 高水平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
● 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推進一批重大改革事項
● 運作好戰略性開放項目
● 扎實推進“雙創”
● 切實強化“三農”和庫區工作
● 辦好一批民生實事
Opening Chongqing with Number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