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艷
(西北政法大學 民商法學院,西安 710122)
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之數量預測
丁艷艷
(西北政法大學 民商法學院,西安 710122)
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對其就業具有重要影響,在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形勢下,對其數量進行研究具有必要性。針對未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的不可知性,本文采用GM(1,1)模型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014-2018年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進行預測,以期為相關部門及學生個人提供參考。
GM(1,1)模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畢業生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多方面的關注,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分別明確指出:“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突出位置”“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盡管有如此導向,至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仍然突出,其中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尤為顯著。由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0至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0至2015年本科“紅牌專業”法學連續6年榜上有名。由此可見,專業結構性失業狀況不僅存在,而且構成穩定、持續性強。此外,本科法學專業不僅就業率低,而且畢業生數量大。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達到了12.27萬人,這不僅會嚴重影響我國依法治國進程的推進,也會對全國大學生的總就業率產生重要影響,從而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王立芳認為法學專業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學專業的發展規模增長過快而教育模式滯后,因此提出必須加強職業教育;滕曉慧、徐靜海均從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學生自身幾個方面探析了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汪習根、汪沛提出構建面向基層法治改革的就業新模式是解決法科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隋晶秋從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視角,分析了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目標定位、法學專業培養模式、招生規模、大學生自我價值的認識與就業觀念存在的問題。也有部分學者研究了法學本科生的擇業觀,如古瑞華以司法考試為背景,提出法學專業本科生應實現從一元化到多元化擇業觀的轉變,并分析了多元化擇業觀的現實化路徑;蔣亦華、蔣言對法學專業大學生從事法律職業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以上研究均從定性角度對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缺乏定量分析,且忽略了一個問題,即大學生就業難是供給、需求及供需匹配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以上研究大多以供需匹配、需求為重點,忽視了法學本科畢業生的供給問題。眾所周知,供給對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采用GM(1,1)
模型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進行預測,期望為相關部門及學生個人提供參考。
GM(1,1)模型是利用原始數據序列累加所生成的新數據序列建立模型并進行預測,然后利用累減逆運算還原原始數據序列。GM(1,1)代表一個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GM(1,1)模型的計算步驟如下所示:
第一步:對原始數據序列x(0)進行一次累加生成
假設非負原始數據序列為x(0)=(x(0)(1),x(0)(2),…,x(0)(n),對x(0)進行一次累加生成,即可得:x(1)=(x(1)(1),x(1)(2),…,x(1)(n))。其中,

第二步:進行準光滑性檢驗
公式為:

當k >3時,如果ρ(k)<0.5,則滿足準光滑性檢驗。第三步:進行準指數規律檢驗
公式為:

當k>3時,如果1<σ(1)(k)<1.5,則滿足準指數規律。
第四步:計算參數值a、u,確定模型時間相應序列

第五步:還原求出原始數據序列x(0)的模擬值
對式(5)所生成數據進行一次累減,得到原始數據序列x(0)的模擬值。
本文選用2006-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法學本科畢業生數據進行分析,原始數據序列如表1所示。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表1 原始數據序列x(0)

表2 一次累加生成數據序列x(1)

表3 原始數據序列x(0)的實際值與模擬值(千人)

表4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014-2018年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預測值
對原始數據序列x(0)進行一次累加,得到一次累加生成數據序列,如表2所示。
利用公式(3)、(4),得到數據序列均滿足準光滑性檢驗與準指數規律檢驗。則可對x(1)建立GM(1,1)模型。
利用MATLAB軟件,得到:模型時間相應序列為:


對由式(6)所得數據進行一次累減,得到原始數據序列x(0)的模擬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平均相對誤差為1.859%。
由于2007-2013各年模擬值與實際值的相對誤差均非常小,并且平均相對誤差也非常小,故該模型為殘差合格模型,可用于預測。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014-2018年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預測值見表4、圖1。

圖1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014-2018年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預測值(千人)折線圖
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從1994年至今,總體上呈持續上升狀態,法學一直是眾多學子所熱衷的專業,然而在就業方面卻連續數年位于“滯銷榜”。那么,就業難的現實對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影響如何,本文運用GM(1,1)模型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014-2018年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進行了預測,得出近幾年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還將呈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很小。結合往年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和畢業生數量,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招生指標控制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學校可以利用專業調整法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學生個人則可以對法學本科畢業生數量、就業難度做好心理與行動方面的準備,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主要參考文獻
[1]王伯慶.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與專業結構性失業狀況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
[2]鄧峰,孫百才.高校擴招后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的變動趨勢研究:2003-2011[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32-138.
[3]朱清香,戚佳,劉志堅.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
[4]張昊,張德良.高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張力與耦合——以高校教師發展為例[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3).
[5]譚花蓉,趙培瑞.高校畢業生就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4).
[6]曹洪軍.專業設置預測與大學生結構性失業治理[J].學術論壇,2008(4).
[7]蔣楠,原凱.關注就業需求變化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5(6).
[8]劉志堅.建立良好市場機制,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J].社會科學家,2006(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2
G647.38
A
1673-0194(2016)14-0253-02
2016-06-12
2015年陜西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2015FX 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