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永超
(東興京族博物館 廣西東興 538101)
探討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滕永超
(東興京族博物館 廣西東興 538101)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所以文化底蘊深厚,文物的多樣性必須要有博物館來承載和保護。博物館不僅成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擔任了科研的重要使命,一方面在文物保管與標本收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民眾起著很大的文化宣教作用。我國的地方博物館與國家大型的博物館一起收藏著民間以及國家的文化精華,通過這些精品,人們可以正確看待我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博物館工作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當前的文物管理現狀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需要重點通過實際的問題分析從而提出改進的相關措施和建議,以供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借鑒和參考。
博物館;文物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對于我國的博物館而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進行文物管理[1],而重大文物的呈現也是我國博物館發展立足的基礎,當前的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的文化珍品,所以促進了地方文化的發展。在許多人看來,博物館就是進行文物的征集、文物的典藏以及文物的具體陳列和對文物進行實證研究的一個公共文化場所,其實不然,文物管理是一項十分系統而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有效科學的管理,還需要展開科研保護以及資料的整理歸檔、文物的定期或不定期公開展覽,從而為我國的傳統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借鑒和參考依據。
2.1 缺乏健全的博物館文物管理制度
文物的管理制度是基礎,對于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來講,需要資源的共享與組織機構之間的信息交互,所以人員系統的復雜性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規章制度來保證我國各大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的有序操作。但是從當前的地方性國家機構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博物館的管理現狀來看,很大的問題就出現在缺乏一套明確的規章制度上,在實際的操作中,管理人員不能夠做到以身作則,所以在對文物的封存以及入館、建檔等操作時,不夠規范詳細,政府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所以在制度建設方面顯得不足,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缺乏約束力,操作不規范的情況經常發生,有的地方政府受傳統思維管理模式影響嚴重,所以偏向于實用主義,以致在資金的投入方面和制度建設方面大多流于形式,對文物不能妥善保管,對文物的保管環境以及免費開放陳列展覽等方面的制度建設非常滯后,長期以往,必將嚴重影響當地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2.2 博物館的文物管理設備落后
文物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任務,因此僅僅依靠傳統的人工管理很難完成文物保管工作,由于文物保管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無論是文物的資料信息考證,還是計算機信息檔案資料的保管封存,都需要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計算機信息處理設備作為人工操作的輔助性設備,但是當前很多小型的博物館由于建設資金缺乏,在大型先進設備的管理與引進方面缺少執行力,至今所采用的依然是傳統落后的器材和設備,所以對當前的貴重文物而言不僅難以滿足其空氣濕度的要求,更難以達到文物所需要的保管環境,例如字畫等對環境的要求很高,需要引入先進的溫度、濕度、光線等控制調節設備才能保證文物處于科學合理的特殊保管環境當中而得以妥善保管。
2.3 博物館的文物管理缺乏精細化
文物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工作,對工作人員的耐心程度和細心程度都是一項重大的考驗。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我國的許多博物館在文物精細化管理方面的工作較為滯后,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城鎮博物館中,這一問題就更為突出。由于博物館為非盈利的機構,所以經濟收入較低,社會性專業人才難以吸收進來,在保管中缺乏專門的保管部門,所以各個組織機構之間的相關責任不明確,存在跨層管理的現象,不能做到文物的精細化管理,例如貴重文物需要專門的技術性人才來保存,缺少定期維護和相關的突發事故防范機制與對策,不能定期對相關文物展開受眾普查,對博物館的文物環境相關溫控指標不能進行實時動態監測,等等。這些管理細節容易被工作人員忽視,從而為我國文物管理的精細化流程埋下了潛在的安全隱患。
2.4 博物館的文物管理法規不健全
文物管理工作是國家性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利國而且利民,所以需要靠國家的政策保護與支持,但是從目前的的地方性博物館管理工作現狀分析,國家和地方部門機構缺乏有力的政策性法規,例如在重要的文物保護館應該設置一定的免費參觀政策、重大節假日和客流高峰期實行限流政策等等,一方面可以減少人為因素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另一方面通過免費政策將文化精品向廣大民眾開放,真正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走向民眾,這就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和修改文物保護法,對文物的不可復制性與稀缺性加大社會保障力度,通過政策的支持,獲取民眾的認可和響應,在硬件和軟件方面要不斷加強,通過政策傾斜向某些文化館以及小型的博物館進行資金支持,并通過相關的媒體進行宣傳保護,增加民眾的認識,改進傳統文物保護中的不足之處。
3.1 建立完善的博物館文物管理制度
文物保護需要健全的文物保護制度做基礎,國家應該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制度性研究,制定出符合文物特點與當地實際的合理規章制度。按照我國《博物館藏品的管理辦法》規定,博物館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責任明確、鑒定科學、數據條目編制詳實,弄清楚博物館藏品與具體文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如圖1所示)以及保管有序、查詢調取方便,所以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嚴格的規章操作制度來對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約束和規范,使各個文物管理機構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文物保管的資金使用方面,需要透明科學地使用每一筆資金,確保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少,收獲效益大,在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時不斷提高文物保管的安全性。
圖1
3.2 積極引進先進的文物管理設備
當前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所以傳統的文物保護工作需要適應當前信息化時代的形勢需要,博物館等文物保管部門需要積極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的基礎配套設備,例如通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不斷整合文物資源,拓寬傳統文物精華宣傳的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視聽合一”的媒介優勢讓我國傳統民族優秀文化走向大眾;通過大型的文物展覽讓文物的“原生性”與“現代性”有效結合起來,采用3D三維技術處理[2],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展示和呈現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物原貌和社會發展演變過程。目前,在我國大型的城市博物館中已經引進了智能化技術,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新媒體技術等多項信息化技術,實現了文物展覽參觀的“人機交互”,民眾在參觀展覽的同時,還可以展開信息互動。此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將優秀的文物資源資料信息展示在網絡平臺,通過文物數據庫的建立,構建數字化博物館和集網絡購票以及參觀展覽、信息資料獲取為一體的大眾化文物保護管理系統,推動我國文物管理的現代化。
3.3 不斷細化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
其實,當前的文物管理工作已經比較完善,但是難免存在一些細節漏洞,例如信息身份的驗證,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博物館的文物管理更應該為每一項文物量身定制自己的身份信息,通過準確的信息數據模型參數建立,當博物館遇到突發的自然災害以及人為因素的損害導致文物資源丟失損壞時,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文物身份信息為該文物的復原與修復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模型參考,從而加大了文物保管的安全性;此外,對于字畫等難以保存的文物,就需要對特定的環境細節進行不斷改善和調節,通過安裝自動溫控裝置每當外界或者文物館內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就智能化報警,這樣可以加強文物管理的有效性;還有在籌備文物展覽時,需要進行拍照、制表以及查閱相關的歷史檔案資料;在引進新的文物藏品時,需要有嚴格的入館制度,數據資料要入檔備份保存,加強數據的核實,在出館時同樣需要嚴格的出館流程,通過細節的把控,做好每一項文物保管的交付工作。
3.4 不斷完善博物館的文物管理法律法規
法律的目的在于維護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在我國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中同樣離不開法律法規對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參觀人員的嚴格管理和制度化約束,不僅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社會民眾的積極參與,文物保護的工作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勤于督查,針對文物保護與建設的基本矛盾,可以通過修訂文物保護法和出臺專項的法律法規,把我國文物行政許可納入國家文化項目建設審批事項中,進一步規范文物行政審批流程,形成基層博物館部門自查、上級主管單位審批巡查、社會民眾監督督查的全方位制度約束體系,不斷量化博物館工作考核業績標準,杜絕違法亂紀行為出現,切實保護我國文物精華的法律和社會尊嚴,要借助社會輿論的約束機制作用,維護社會文物管理秩序,促進博物館文物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要通過積極的政策宣傳,例如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科研價值的文化知識宣傳,加大民眾的文化宣教力度,切實做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文物管理工作人員要按照相關的館藏法規,遵守職業道德,杜絕重要文物的外流,嚴格按照既定的規章制度流程進行操作,如圖2是我國博物館藏品管理流程圖。
圖2
綜上所述,文物是國家文化資源的象征,需要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更是需要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通過與國家以及館藏人員的配合,不斷提升我國文物保護的有效性。文物由于具有不可復制性與稀缺性,所以文物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不僅需要對文物進行妥善的保管,還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以減少和防范文物管理問題的出現,從而確保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能夠卓有成效地開展。
[1]馮秋馥.地方文物管理站文化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5,04:79~80.
[2]楊勤.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探討[J].大眾文藝,2015,14:48.
G264
A
1004-7344(2016)05-0009-02
2016-1-26
滕永超(1984-),男,博物館助理館員,本科,主要從事文物征集和保管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