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玲
(安徽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技術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程東玲
(安徽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技術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企事業單位的發展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機遇和挑戰,企事業單位的發展對于會計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為會計人員知識水平和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徑,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在現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此基礎上,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根據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對策
1.1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會計工作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很大程度上對會計工作人員適應性、專業性以及靈活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時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會計工作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信息處理工作,會計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更加全面,逐漸的成為了企事業單位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會計人員需要掌握更多的企事業單位成本管理、資本運營、人力資源、投資決策以及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我國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已經超過了1600萬,表1給出的是我國截止2015年會計從業人員數量狀況。

表1 2015年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數量非常龐大,但是不同的會計工作,所從事的企事業單位事務以及享受的企事業單位待遇卻有很大的區別,這種區別實際上跟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知識以及技能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會計從業人員也要適時的根據市場的變化,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不斷地吸收新知識,適應市場人才需求。
從表1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我國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的技能素質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的落差,正是這種落差導致了會計從業人員不同的社會待遇,再加上現階段,會計手段信息化速度加快,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越來越緊密,會計信息化的實現必然會對會計從業人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信息化的實現必然會逐步的替代傳統會計人員的工作,快速高效的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必然會讓一大批會計從業人員面臨更加嚴峻的社會考驗,“鐵算盤時代”已然過去,圖1給出的是現代社會企事業單位對于會計人員技能的需求。

圖1 企事業單位對于會計人員技能的需求
從圖1中可以看出,企事業單位對于現代化會計工作人員的技能需求已經不單單是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現代化的發展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多技能方面的要求,所以會計從業人員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完善自我技能,適應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1.2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現狀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會計從業人員數量龐大,同時會計從業人員的學歷、職稱等差距非常大,對于繼續教育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現階段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是按照全員培訓的原則進行,所以整體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
1.2.1 培訓目標模糊,沒有針對性
理論上來說,會計繼續教育培訓主要是針對會計理論、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業務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培養等方面,現階段繼續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設定在國家財政部以及稅務總局每年新頒布的一些法律法規等方面,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家在本年度推行的法律法規比較多,考慮到繼續教育的課程安排,只能夠進行簡單的培訓,但是繼續教育工作針對不同的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所以就會導致培訓效果的差異。由于會計人員學歷和接受能力參差不齊,所以一部分會計人員在短時間內無法接受大量的知識,更不同說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所以這種缺乏針對性的繼續教育模式沒有時效性。
1.2.2 培訓機構能力有限
我國目前大多數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是由地方性的財務部門進行安排的,所以對于繼續教育培訓的一系列事務都是財務部門制定和安排的,通常情況下,通常都是在會計事務所和社會辦學組織中進行,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大多數都是高等院校專業教師或者是當地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這些教師群體從事的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培訓,沒有理論實踐的經驗,所以最終的培訓根本無法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和學以致用,無法實現會計從業人員對于實踐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1.2.3 缺少有效評價手段和方法
現階段我國會計人員每年的培訓需要完成24個學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參加幾天的面授培訓之后,通過最后的開卷考試就完成了培訓,所以這種繼續教育方式根本沒有效果,無非是做無用功。而企事業單位對于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僅僅是作為任職以及晉升的依據,對于培訓的整體評價卻沒有過度的重視,不會在乎會計人員是否真正的參與培訓,沒有按照量化的考核體系進行,所以根本沒有效果,最后導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走與形式。
2.1 豐富繼續教育資源,提高時效性
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第22條明確的規定,對會計繼續教育的師資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基礎,培訓教師一定要有社會實踐的經驗。所以為了保證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專業性以及整體質量,要逐步的提高會計繼續教育教師隊伍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適當地和相關企事業、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審計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從這些部門中選擇合適的人員和教師隊伍一起從事繼續教育培訓工作,通過這種合作的形式,一方面能夠提高繼續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能力,增加實踐的經驗,另一方面還能夠在繼續教育培訓環節增加更多的行業案例,提高會計從業繼續教育工作的專業性和時效性,讓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能夠時刻的把握會計領域前言信息,更好地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2.2 實行網絡培訓,提升培訓針對性
各企事業單位多數會計人員均在職在崗,而且工作時間性較強,如果進行脫產培訓,必然會影響實際工作。實行網絡培訓,它的學習時間比較靈活,有助于會計人員更好的利用自己零碎的時間來學習,而不至于影響了日常工作。同時會計人員可以視自己的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有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這樣更具有實效性。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培訓必會成為未來會計人員培訓的主要模式。
2.3 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保證培訓質量
對于不同層級的會計人員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例如根據業務能力和知識機構不用,不同級別的會計人員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例如中級會計人員可以適當的采用開卷考核的形式,開卷考核著重體現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理論知識的考核要注重企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財務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深層次的問題,對于初級會計人員主要專注于理論性知識,旨在逐步的提高他們的理論技能。
2.4 鼓勵自學和自學考試
我國目前一些地方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中,對于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也有提供幫助,例如對于參加職稱考試或者是會計知識競賽的方式可以按照繼續教育培訓形式同等對待,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鼓勵會計人員通過不同的形式來提高自身技能,這也符合繼續教育的最終要求,一方面能夠提高會計人員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分擔繼續教育工作的壓力。
總之,作為我國的一項政策性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宗旨就是提高會計人員的技能水平,讓會計人員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要,會計人員要堅持終身學習的原則,不斷地提高個人技能和知識水平,更加適應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需求,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何金龍.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
[2]王鄉華.改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建議[J].經營與管理,2012.
[3]鄭宇梅.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思考[J].財會通訊,2011.
[4]孫國慧.新時期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1.
[5]梁建平.論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商業,2011.
P233
A
1004-7344(2016)16-0269-02
20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