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亮
(宣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安徽宣城242000)
城市園林植物的養護和保護措施研究
常亮
(宣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安徽宣城242000)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對城市綠化、城市園林景觀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園林景觀作為城市規劃及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城市環境、提升人們幸福指數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為了促使城市園林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綠色空間,重視植物養護及保護非常重要。本文從城市園林植物養護及保護現狀入手,并深入探討城市園林植物養護及保護的措施,旨在為我國城市園林工作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城市園林;植物;養護措施;保護措施
園林植物作為城市園林景觀的基礎,是改善城市環境、創造城市美景的關鍵。但是園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常常遭受多種病蟲的侵害,導致園林植物生長衰弱、甚至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植物的健康生長、發育,降低城市園林觀賞價值,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對城市園林植物養護及保護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城市化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園林植物生存環境呈現復雜特點,尤其是受到大氣污染、水污染的影響,給城市園林植物生長帶來了消極影響,使得城市綜合癥普遍存在。當前,一些城市對園林綠化設計過度關注景觀效果,忽略了對生物生長習性、條件等因素的考慮,導致病蟲害現象常常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植物養護與保護難度。詳細來說,對于城市園林植物養護與保護尚未得到全民重視,主要是受到養護管理工作宣傳力度不大,影響植物養護有序開展。另外,專業人才較為匱乏,缺少完善的管理機制,且忽略了對外來物種的照顧,導致園林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大打折扣。園林植物豐富多樣,而針對其病蟲害的防治卻較為單一,部分養護人員專業知識及技能較低,難以在養護與保護工作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導致園林植物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被削弱。
綠化養護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應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基礎之上,最大限度上提高養護水平,確保植物生長能夠達到預期景觀效果。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2.1 加強垂直分布養護
對于園林造景而言,垂直方向植物對陽光需求較大,其次是溫度、水分等。喬木(如圖1)、灌木是常見的城市林緣線、植物立體層次主體,常常與花卉、地被草坪互相搭配,形成立體景觀效果。因此在養護工作中,應重視對前灌木的水肥、樹形管理。如大樹在冠幅內地面開挖地穴、施肥較多,可以將復合肥作為主要肥料,針對花卉、果木等,需要適當增加磷鉀肥,并加強對雜草的處理,對樹形進行相應的修理。另外,針對花卉植物來說,養護人員應控制好澆水、施肥等細節,如球根花卉較為敏感,不能夠使用沒有經過腐熟的有機肥,以此來避免爛根問題的出現。針對地被植物養護,應做好防范水土流失、增強土壤肥力等養護工作,以促使各類植物能夠互相映襯,共同生長,形成良好的園林景觀效果。

圖1 喬木
2.2 古樹名木植物養護
古樹名木作為城市園林景觀綠色瑰寶,對城市未來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重視對此類植物的養護非常之必要。針對植物接觸地表出現的外傷,可以運用硫酸銅溶液進行消毒處理后,涂抹天然桐油等保護劑,減少外傷面積繼續擴大。針對大風折斷的枝條,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樹形、樹勢進行相應的修正。如果處于風景區內的古樹,應設置避雷針,減少對游客的傷害[1]。對于地下部門的養護,除了要確保老根系的健康生長,還需要積極嫁接新根。如疏松土壤,促使古樹復壯,通過添加殺蟲殺菌劑、生根劑等,為名樹古木提供充足的養分,以此來提高植物生長、觀賞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城市建設中需要移栽大樹,應充分考慮天氣、樹木自身質量等多方面影響因素,以此來確保移栽后的成活率。如國光松而樹干保溫保濕帶、撒施型生根劑等,實現對大樹移栽的養護,更好地完善城市園林景觀。
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發展,促使園林植物保護經歷了單一保護朝著綜合防治、生態調控等多元防治方向發展。從城市園林管理來看,植物保護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因此在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優化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作為創造城市園林景觀的重要手段,在設計過程中,應加強對植物特點、生長習性等方面的考慮,采取多元化配置方式和方法,采取喬-灌-地被復合立體模式,以此來增強城市園林景觀穩定性、提高植物抗病蟲害能力,從而更好地呈現出良好的景觀效果。針對樹種的選擇,應結合植被分布規律,堅持科學、合理原則,做到適地適樹、將鄉土抗性較強的樹種作為主要植物。同時,還應設置合理的栽培密度、形式,充分結合植物材料季節性變化特點,減少配置病蟲轉主寄生植物,以此來豐富城市園林內部景觀,增強景觀觀賞價值。
3.2 重視植物檢疫
隨著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及發展,對苗木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重視植物檢疫成為園林植物保護措施的關鍵環節[2]。在實踐中,相關人員應嚴格按照法律制度規定,禁止將危險性病蟲傳入、傳出,針對已經傳入的苗木,應采取及時封鎖等措施,就地消滅,避免交叉感染,對其他健康苗木構成消極影響。另外,還應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對植物進行隔離處理,構建良好的保護屏障,從根本上防范危險性病蟲害的侵入。
3.3 人工保護措施
園林植物數量較多,我們可以采取人工保護措施,針對病蟲害發生特點、規定等,采取直接殺死害蟲、消除病菌等措施,及時對損害的樹木進行相應的治療、修復,延長園林植物存活壽命,提高人為防控水平。具體來說,針對病斑,可以采取刮治方法,涂抹殺菌劑,增強植物自身抵抗力;或者采用毛刷刷枝干,防止越冬害蟲,提高城市園林植物保護水平。
3.4 物理及化學措施
物理防治過程中,可以采取機械阻隔、熱處理及趨性誘殺等措施,減少病蟲害對植物的侵害。常見的化學措施是利用化學農藥防治,具有作用迅速、效果明顯,但是也會產生一定副作用,如殺死天敵等,長時間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害蟲的抗藥性[3]。因此為了提高植物保護效果,可以將物理與化學措施有機整合到一起,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根據病蟲害生長周期、習性等對害蟲進行捕殺或者誘殺。另外,為了提高化學農藥有效性,可以采取涂抹、根施、噴灑等措施,減少對天敵的殺傷。圖2為利用高壓噴霧器防治害蟲。
3.5 生物防治措施
所謂生物防治措施,是指利用一些生物及其代謝的產物,控制病蟲害種群數量,從而達到對植物的保護目標。常見的生物防范措施有利用昆蟲天敵鳥、蟲治蟲,利用病原微生物治蟲等。相比較物理、化學等保護措施,生物措施最大的優勢是對人、牲畜并不會產生危害,且不會污染環境,能夠有效抑制病蟲害,且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操作效果,能夠促進城市園林植物健康生長。

圖2 利用高壓噴霧器防治害蟲
根據上文所述,城市園林作為人們生存環境的前提和基礎,重視對園林植物的養護及保護,在增強園林積極功能、提升人們幸福感等方面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實踐中,園林工作者應樹立正確觀念,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采取多元養護及保護措施,逐漸構建害蟲-天敵-環境三者互相制約、依存的園林生態系統。不僅如此,還應加強對園林植物保護措施的研究力度,適當增加資金投入,注重對外來苗木的保護力度,整合養護與保護措施,不斷提高植物保護水平,從而促使城市園林生態景觀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郁春雷,耿士均,王波.城市園林植物的養護和保護措施[J].浙江農業科學,2015(02):230~233.
[2]陸群芳.園林工程施工及植物養護技術的運用實踐[J].科技風,2015(09):174.
[3]蘇麗.城市園林植物保護的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6(03):101~102.
S688
A
1004-7344(2016)16-0316-02
201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