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8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解放軍變得更巧(更大、更快、更強) 中國俗語稱,“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但這種情況在變。解放軍經歷了一場大規模改革,打造受過良好教育的士兵,而且奏效了。
解放軍曾由學歷不高于中學的新兵構成。但在2001年,解放軍開始征募具有大學學歷的新兵。到2014年,解放軍每年40萬新兵有將近15萬是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留住人仍是挑戰,新兵的最大兵源仍是高中畢業生,但中國的武裝部隊已走上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道路。
提高軍隊的受教育水平,是中國武裝部隊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國軍隊如今擁有先進的彈道導彈、各種巡航導彈、核潛艇、現代化水面艦艇和航母,并且在太空、網絡和電磁等新領域處于領先。問題是,是否有受教育水平足夠的人來操作新裝備。
2011年之前,中國兵役法要求新兵2/3來自農村地區,這個群體當兵只需要初中學歷即可;其余的1/3則是來自城鎮的高中畢業生。2011年10月,當局修改了兵役法,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在校生入伍提供一系列激勵舉措,包括助學貸款代償、服完兵役后復學享受學費補償、考研究生加分以及成績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可直接提拔為軍官。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服完兵役后,如果創業能享受減稅,在公務員考試、鄉鎮干部選拔及國企工作競爭中也能得到優待。
這些改革措施得到了積極回應。在社交媒體平臺“知乎”上,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熱議現在當兵的新機遇。中國的經濟大環境可能也有助于征兵。在高等教育改革和經濟減速的雙重作用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變窄。這大大增加了當兵入伍的吸引力。
解放軍吸收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的努力似乎達到了預期效果。比如,作為現代化焦點的解放軍海軍,如今變得日益專業。中國海軍能在反海盜中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和訓練。今年4月,美國海軍少將馬爾克斯·希區柯克高度稱贊在南海的解放軍海軍“非常專業”。▲
(作者布萊恩·R·摩爾、雷納托·R·巴雷達,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