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蘭翠+呂丹丹
【摘要】 目的 評定生長抑素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臨床治療中配合展開護理干預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83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 隨機分成干預組 (42例)和對照組(41例)。干預組實施生長抑素治療+護理干預方案, 對照組實施生長抑素治療+常規護理方案。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中用藥觀察、用藥效果、用藥技術、心理指導水平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有6例(14.29%)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1例腹脹, 3例上腹異常疼痛, 2例惡心嘔吐;對照組有18例(43.90%)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3例腹脹, 5例上腹異常疼痛, 10例惡心嘔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中, 推行生長抑素治療+護理干預方案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常規護理;護理干預;急性重癥胰腺炎;滿意率;生長抑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64
為有效控制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病情, 使其預后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文選擇威海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收治的83例
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研究, 將其隨機分成干預組及對照組, 并對兩組施行不同護理模式, 探究兩組療效及預后情況?,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威海市中心醫院普外科2015年3月~ 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 隨機分成干預組(42例)和對照組(41例)。干預組女19例, 男23例;年齡最小25.1歲, 最大66.4歲, 平均年齡(32.5±11.3)歲。對照組女18例, 男23例;年齡最小25.3歲, 最大65.9歲, 平均年齡(33.3±10.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生長抑素治療, 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 包括病情監測、用藥指引、心理指導等方面的服務內容,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行護理干預方案, 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 2. 1 用藥前干預方案 ①客觀評估患者病情。用藥前,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以客觀判斷其病情, 及時排除哺乳期女性、低血糖患者、過敏患者以及妊娠婦女等。②心理指導。由于患者發病較急, 而且病情十分嚴重, 因此患者大多會出現緊張情緒, 甚至排斥治療, 所以在用藥前, 護理人員要加強心理指導, 向患者介紹其疾病專業知識及防治知識, 以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度, 從而取得其信任與配合。此外, 護理人員還要理解患者、同情患者, 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 認真聆聽患者心理, 并滿足患者正常需求, 幫助患者提高治愈信心。③加強基礎護理。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需要相對安靜、溫度適宜的環境進行治療, 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優化患者治療環境的條件, 保持室內潔凈、安靜, 定期開窗通風, 并嚴格控制探視時間, 提升患者睡眠質量。
1. 2. 2 用藥干預 由于生長抑素半衰期較短, 因此在用藥時, 需要嚴格控制用藥時間、用藥濃度及連續性。用藥時, 為了防止輸液管道受堵, 護理人員還要定期觀察患者, 查看輸液管路的完整性、順暢性, 并嚴密監控給藥速度, 防止用藥時出現異?,F象。
1. 2. 3 不良反應防護 患者應用生長抑素后, 其胰島素分泌, 胰高血糖素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因此極易出現短暫性低血糖癥狀, 影響患者療效。鑒于此, 在治療中,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血糖值的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監測, 查看患者是否有頭暈目眩、惡心嘔吐以及胸悶腹脹等傾向, 一旦患者出現不良癥狀, 護理人員要對其給藥濃度、給藥速度進行合理調整, 并配合醫師進行對癥處理。
1. 3 觀察指標 采取問卷方式對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與評定, 包括4個項目:用藥觀察、用藥效果、用藥技術、心理指導水平。4個項目均為25分, 總分100分, 且患者得分與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1]。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用藥觀察(23.7±1.3)分, 用藥效果為(23.6±1.4)分, 用藥技術為(23.0±1.9)分, 心理指導水平為(22.8±2.1)分;對照組分別為(19.3±1.8)、(18.8±2.1)、(18.6±2.1)、(18.5±1.8)分;兩組各項目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有6例(14.29%)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1例腹脹, 3例上腹異常疼痛, 2例惡心嘔吐;對照組有18例(43.90%)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3例腹脹, 5例上腹異常疼痛, 10例惡心嘔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重癥胰腺炎屬于普外科多見病, 具有發病急、發病率高等特征, 臨床上多以生長抑素方案進行治療, 不僅能防止患者體內胰酶大量分泌, 還能避免胰酶合成, 使患者腹痛癥狀得到改善, 從而提升患者生存質量[2]。盡管生長抑素方案可改善患者臨床指征, 但是為了提升患者配合度及依從性, 還需配合展開護理干預方案, 通過落實病情評估、心理指導、基礎護理、不良反應防護以及用藥護理, 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療效, 進一步改善其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 所有入選患者均已配合完成治療、護理工作, 干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 低于對照組的43.90%(P<0.05), 該研究結果與陳海青[3]觀點有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 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中, 推行生長抑素治療+護理干預方案效果顯著, 可進一步提升患者療效,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諸葛瑋瑋, 黃秀芹, 黃愛香. 中西醫治療聯合護理干預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臨床癥狀影響. 遼寧中醫雜志, 2015(8):1470-1472.
[2] 王麗娜, 宋敏, 柏玲, 等.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急性重癥胰腺炎腸內營養中的應用.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9):1534-1536.
[3] 陳海青. 護理干預對生長抑素治療急性胰腺炎臨床效果的影響. 中國藥業, 2013, 22(11):54-55.
[收稿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