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智庫專家張平(不執著):
面對人民幣匯率近期創下近六年來新低,筆者建議,中國央行還需要加強人民幣匯率的預期管理,扭轉當前金融市場看跌人民幣匯率的不良情緒。如果央行能為一籃子匯率指數設定一個區間,一旦人民幣匯率跌至到區間底部就可適當采取一些干預措施。
其一,市場預期亞洲各國央行將會采取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7月13日,馬來西亞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這也是馬來西亞央行自2009年以來五度加息后的首次降息。現在大家都預期,中國、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央行接下來都可能跟隨降息。
其二,針對英國脫歐與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風險,不少專注新興市場投資的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也將新興市場貨幣的投資占比從20%大幅縮減至5%以內,這令他們不得不被動拋售人民幣以滿足新的大類資產配置要求。現在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認為,人民幣匯率跌破6.7%,是中國央行引導的人民幣策略性貶值。
其三,這邊是中國央行為了穩經濟,或將進行新一輪貨幣寬松(包括降準、降息),所以預期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在上升。那邊是,美元非農就業數據向好,引發8月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升溫。如果是這樣,中美兩國的利差馬上將會收窄。更是由于美股創新高帶來的賺錢效應,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從亞洲回流美國。那么隨著新一輪人民幣貶值趨勢的到來,將會對哪些群體產生深遠的影響呢?
首先,對于留學生和出境游、海淘族換匯成本將大幅上升,這意味著同樣的人民幣,所換取的外匯比以前會少很多。假如某留學生需要身在國內的母親匯款1萬美元,若按現在6.69元的中間價計算,母親則需匯人民幣6690元。
同樣,對于出境游的人,人民幣貶值,意味著赴美、日的旅行成本將會上升,旅行團將會調整價目表。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代購市場火熱,價格是關鍵因素。因為,境外海淘的商品價格一般會比在國內專柜購買的便宜30%左右,有的甚至能便宜一半,這也是不少海淘族舍近求遠的原因。不過,人民幣若貶值,很多海淘族會感覺“虧了”,因為他們購買的部分境外商品價格也會上漲。
再者,人民幣貶值對于大型出口企業是災難。人民幣貶值從理論上來說有利于出口,一些即時結匯的小型出口企業可能由此獲益,但交易量較大的外貿企業,會難以感受到此輪貶值帶來的積極影響。
因為之前出于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擔憂,大型出口公司今年很早就與銀行鎖定了匯率,如果升值,則由銀行操作消化風險,但如果人民幣出現貶值,就必須改為實時結匯,這就享受不到此次貶值的額外福利。
再次,人民幣貶值不利于手握大量外債的中國企業,特別會給航空、房地產行業帶來沉重負擔。因為,國內航空和房地產業近年來都在海外發行過債券(都是以美元計價),債務成本的上升,是中國企業不堪承受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