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遠熙
2015年8月20日,美國第39任總統、91歲高齡的吉米·卡特被報道不幸患上了惡性黑素瘤,進一步的檢查表明腫瘤已經擴散到他的大腦。消息一出,不少人都為這位長期致力于中美關系發展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捏了一把汗,畢竟惡性黑素瘤是一種十分可怕、有著極高死亡率(晚期的五年生存率<10%)的癌癥,更何況他的病情已經發展到這一地步。
不過在4個月之后,吉米·卡特宣布,他腦部的惡性黑素瘤病灶經過治療已經完全消退,而幫助他抗擊腫瘤的,正是醫生們的最新武器——免疫治療。
什么是免疫系統?
今天的我們,對“免疫力”這個詞一定不會陌生——電視中各種保健品的廣告,都在強調自己能“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親人在推薦你吃某種蔬菜水果的時候,總不忘加上一句“這個能提高免疫力”;就連新聞報道在提及寒冷天氣的時候,也會有“寒冷天氣降低了人的免疫力”之類的字樣。
那么,這種看不見、摸不到,卻又真實存在的“免疫力”,究竟有著多么強大的力量呢?
我們都知道,地球并非如表面上那樣“潔凈”,而事實上,能夠導致人類患病的微生物的數量是遠遠超過人類的。不過在大多數時候,人們并沒有患上由致病微生物(病原體)引起的疾病,也不必為預防這類疾病而對微生物“趕盡殺絕”。這種人類和微生物之間所產生的微妙平衡,便要歸功于人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對人體的保護,可以簡要概括成“三道防線”:
患癌癥,是因為免疫系統“生了病”?
這一套結構精密的免疫系統不僅僅能夠對抗入侵的病原體,還對防止癌細胞在體內肆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癌細胞來源于那些增殖(通過分裂形成大量細胞的過程)、分化(在基因調控下向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這一方向發展的過程)機制出現異常的細胞。人體每天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量的此類細胞,但癌癥的發病率卻并不高,這就要歸功于免疫系統的另一作用——監視、清除增殖分化出現異常的細胞。然而盡管如此,仍然有不少人患上癌癥,這一方面是因為癌細胞的生存能力實在是太強悍,另一方面,癌細胞也會為免疫系統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使免疫系統難以發動對癌細胞的攻擊,或是根本無法識別體內癌細胞的“蹤跡”。
抗擊腫瘤的“T細胞大軍”
“這是一種不同于以往任何藥物的藥,因為它不是在對抗癌癥,而是治療(異常的)免疫系統。”
—吉姆·艾利遜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腫瘤免疫學項目主任)
前面已經提到過,癌細胞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監視,是通過阻礙免疫細胞發動的攻擊,或讓自身的活動變得難以被識別而實現的。那既然癌細胞能夠通過種種人體天然存在的機制來躲避免疫系統,有沒有一種療法,可以讓免疫系統成功“破解”掉癌細胞設置的障礙,從而治療癌癥呢?
幸運的是,人類已經找到了這樣的治療手段,也就是癌癥的免疫治療。這種前沿療法正是通過恢復免疫系統抗擊癌癥的自然能力,來治療各種傳統療法難以應對的癌癥的。目前在臨床上取得成功的免疫治療,可以分為兩類:
抑制“免疫檢查點”: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是指人體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一類物質,它們能夠在免疫系統發動了針對正常細胞和組織的不恰當攻擊時,充當“哨卡”攔截免疫系統的攻擊信號和行為。然而,癌細胞也會利用免疫檢查點的這一特性,在免疫系統發動對癌細胞的攻擊時,激活免疫檢查點,進而使相關的免疫過程中止。負向調節免疫治療便是通過藥物(基本為能夠中和免疫檢查點的抗體)抑制免疫檢查點的活性,消除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障礙,來間接治療癌癥的。
幫助免疫系統“定位”癌細胞:能夠殺傷癌細胞的免疫反應屬于特異性免疫,而特異性免疫只有在免疫系統的“眼睛”——抗原呈遞細胞發現攻擊對象之后才能啟動,因此部分癌細胞可以通過基因突變獲得難以被免疫系統識別的“標記”(抗原),來躲避免疫系統監察。在這種情況下,幫助免疫系統“定位”癌細胞的療法,可以有效激活針對癌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從而治療癌癥。此類療法的代表是主要用于治療白血病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該療法將患者的T淋巴細胞在體外輸入針對癌細胞抗原的抗體相關基因并培養后,回輸入患者體內,這種被改造的T淋巴細胞可以產生識別癌細胞抗原的抗體,從而幫助免疫系統“定位”體內的癌細胞。初步研究顯示,CAR-T對于某些傳統療法難以治療的白血病(如兒童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一些實體腫瘤(如卵巢癌)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療效,甚至可以在不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情況下治愈部分ALL患者。關于這種療法的研究目前已經初步克服一些缺點,預計有望于2017年左右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