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15歲上大學,22歲碩士畢業,26歲被聘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研究員,28歲成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劉清惓的彪悍青春,讓無數年輕人驚呼、羨慕、膜拜。
劉清惓出生于江蘇省淮安市,5歲那年就纏著父母學習負數。由于上完幼兒園的時候,劉清惓就已經學完小學三年級之前的全部課程,于是通過跳級考試,直接邁進四年級。
從讀到愛迪生的故事起,劉清惓就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科學家、發明家。對發明創造的濃厚興趣,讓他舍不得拿零用錢買東西吃,他的錢幾乎都用來買科技書籍和雜志,口渴或者饑餓的時候,就喝自來水。
劉清惓從小就清楚,如果不把課程學習好,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就很難有機會實現自己當發明家的夢想。因此,為了夢想而努力,無論如何吃苦,他也心甘情愿。
升入高中,知道美國武器的先進關鍵在于微電子技術,劉清惓下定決心以后要從事微電子領域的研究,并且要去美國讀博士。只要到寒暑假,他就找來大學微電子專業的資料埋頭學習,還兩次獲得“江蘇省青少年發明獎”。
高二暑假,劉清惓在家里背托福單詞,以為自己的英語成績會比其他同學優秀。但讓劉清惓沒有想到的是,開學后他的英語成績竟然是全班最差的。發現自己落后的時候,沉重的壓力讓他從小到大的優越感瞬間蕩然無存。
可貴的是,劉清惓并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提醒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怨天尤人,需要杜絕失敗者心態,朝著目標繼續努力,才會取得勝利。接下來的日子,劉清惓咬緊牙關、耐住寂寞刻苦學習,兩個月之后,他的成績終于取得了進步。
從清江中學畢業,劉清惓考入東南大學強化班。從進入大學開始,差不多每天晚上熄燈以后,劉清惓就和班上很多同學從教室搬著板凳,來到樓梯間的路燈下學習。他們不僅學習GRE、背俞敏洪的“紅寶書”,還會背字典。
經過兩年鍥而不舍的堅持,劉清惓不知不覺中就超越了自己當初的目標,尤其是他的英語口語,竟然能夠以假亂真,很多外國人都以為,他肯定在美國生活過。
大二的時候,面對來強化班宣傳吸引優秀學生的東南大學無線電系教授,劉清惓好奇地問道,你們研究的這些微波、通信系統,里面的芯片是從哪里得來的?
教授回答,是進口的。這個回答深深地刺痛了劉清惓,在中國電子信息領域實力最強的院系里,連最優秀的教授都要依賴進口芯片來搭建系統!因此他決定選擇學習電子工程系的微電子專業,期望將來研制出給中國人爭氣的芯片。
在讀碩士期間,劉清惓設計出幾種芯片,并發表10多篇論文,其中部分論文被幾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專利引用。從東南大學碩士畢業后,劉清惓獲得全額獎學金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盡管在傳感器大家族里,氣象傳感器微乎其微,但是對氣象監測來說非常重要。不過,中國的高端氣象傳感器,大部分依賴進口,亟待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
因而,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拋來橄欖枝時,從事氣象傳感器研發的劉清惓毫不猶豫地接過,并踏上回國的路,到南京擔任教授。他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填補中國氣象傳感器研發的空白。
學校的優越條件,讓劉清惓如魚得水。他每天帶著研究團隊,在2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里奮戰,經常工作到深夜。他們研發的氣象傳感器芯片,性能達到甚至于超過國外的最高端產品。
從劉清惓奮發圖強的經歷中,我們可以輕楚看出,人不但要有夢想,而且要展開夢想的翅膀,風雨無阻地盡力騰飛,才能快速取得成功。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4年第23期,有刪改)
制訂夢想容易,實現夢想很難,需要我們在歲月的風霜中執著如一地追逐和堅守!夢想不需要寫在紙上,需要我們刻在心里,內化到具體的行動中。
1.在通過夢想高地的路上,我們需要哪些美好品質護航?以劉清惓為例,加以闡釋。
2.作者在文章中多處敘述了劉清惓的愛國情,請找出一處,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