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巍
摘 要:我國高校于2012年9月啟動“營改增”試點改革。高校作為提供現代服務業的主體,對于這一政策的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也不同。在“營改增”試點之初,高校普遍都申請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在后“營改增”時代,絕大多數高校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本文從一般納稅人角度,分別從會計核算基礎、稅負的影響、涉稅業務的處理、發票的管理、科研工作等方面產生的影響,提出后“營改增”時代高校財務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營改增;高校財務管理;淺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稅收政策的完善及工作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已成為當今社會熱門的話題。2013年8月1日,營改增已擴展至全國范圍。營改增的全面開展,對當今中國經濟及稅收改革體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現代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高校“營改增”試點改革成為必然的趨勢。由于高校涉及的會計核算處理及稅收經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會產生變革的一些問題。
一、“營改增”稅制改革
(一)概念
營改增指的是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變。2011年,財政部與國家部門下發營改增的試點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2012年8月1日,試點改革城市已分布十省。2013年8月1日,已達到全國試行的情況。2014年1月交通運輸業、服務業被納入試點范圍,6月電信業被納入試點范圍。截止2016年,減稅規模已初具成效,總規模達成近6000億元。2016年5月,營改增將全面實施,增值稅將完全代替營業稅出現,增值稅制度與體系日趨規范與完善[1]。
(二)改革必然性
我國高校于2012年9月啟動“營改增”試點改革,“營改增”財稅體制的變革確保所有企業單位的稅負只減不增,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從20世紀90年代起出現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稅共存的狀態,到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全面變革,實現了高校減輕稅收負擔的現象,也實現了勞務方面的稅務方面銜接通暢,保證了增值稅鏈條的完整性,也避免了高校征稅重復扣繳問題。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對中國稅收改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隨著“營改增”在全國范圍的日益推廣,消除了高校納稅人重復征稅現象、減輕了高校稅務負擔、簡化了稅務征收體系、優化了稅務制度結構,從而促進高校發展升級,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營改增”政策已成為引導稅務改革的新潮流。由此可看出“營改增”的全面推廣及開展,必然對國家經濟及稅收體制、政府稅收征管都產生深遠的影響,營改增的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2]。
二、“營改增”時代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會計核算基礎
關于對核算基礎的影響。在營改增之前,高校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標準。這是因為營業稅與進項稅、銷項稅沒有關聯,所以可以依據實際收入來進行入賬處理,將成本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列支,稅收計算可以直接將收支差額或實際收入額乘以稅率。收付實現制核算相對簡單,與當時高校繳納營業稅的事實相符合。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后,收入的相關確認原則、法則發生了變化,不能簡單的入賬處理。按照國家納稅法規定,收入確認原則是以銷售款收訖憑據為依據來確認應稅勞務的完成。增值稅條例也說明,收入的確認需要按稅率除銷項稅額,成本也需要將進項稅額抵扣。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的實現時間點需要遵循全責發生制原則,因此會計核算基礎的影響在于高校由原收付實現制轉變為權責發生制。
關于對會計科目影響。改變前,營業稅在賬面處理科目是應交稅金-營業稅。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后,高校由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角色,賬面處理需要額外處理應交增值稅的確認環節、抵扣環節、轉出環節、繳納環節,因此在應交稅費的賬戶下除了設置應交增值稅子科目外,還需要另外開設未交增值稅的子科目,以便將應交與未交增值稅賬面處理明細化。在應交增值稅子科目內需要設置進項稅額、已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轉出、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多交增值稅轉出等科目,使得財務會計科目明細賬滿足實際財務業務需求。因此會計科目的影響在于由單級科目向分級科目進一步細化演變。
關于納稅額計算影響。營業稅改增值稅不僅僅是稅種上發生了實質變化,也導致計稅依據有所改變。營業稅屬于價內稅,是對單位及個人應稅勞務、資產轉讓銷售的價款與費用征收的稅務。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是對單位及個人貨物銷售、加工勞務等增值稅征收的稅務。征收對象的不同決定著納稅額計算的方式不同,營業稅核算只需要營業全額與相應稅率相乘的數額,這個數額就是高校應交的營業稅。增值稅納稅額涉及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小規模納稅人計算方法,應交增值稅額等于銷售額與征收稅率相乘,其中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另一種是一般納稅人計算方法,需要不含稅價計算,同時還需要額外計算進項與銷項稅額,兩者相減得出應交的增值稅。因此納稅額計算影響在于高校角色的改變導致納稅額計算的方式不同,使得財務核算更加準確,具有參考價值[3]。
(二)稅負的影響
隨著營改增機制的變革,高校納稅角色由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稅負的變化是需要側重討論的問題。假設高校的應稅業務歸納為服務行業,那么稅率應當是6%。
通過命題假設,A代表含稅收入,B代表不含稅的成本費用,可以進行抵扣,抵扣的稅率為17%,其他城建稅、教育附加費用分別7%及3%。通過機制變革前后的計算方法,機制前稅負等于5%XAX(1+7%+3%),也就是0.055A。機制后稅負等于[A/(1+6%)X6%-17%XB]X(1+7%+3%)。假設A無變化,B/A等于0.038,說明機制前后稅負相等。B/A大于0.038,說明機制改變后稅負減少。稅負的大小與可抵扣的成本費用比例有關。通過命題實例可以看出,成本費用可抵扣與進項稅額之間稅率越大,稅負越小。反之則稅負越大。目前來看,所有的行業均實現稅負減少的目標。
高校營改增前,按5%繳納相應營業稅,在改變納稅角色后,符合一般納稅人的高校改為繳納6%增值稅,綜合考慮高校固定資產、易耗品及材料的進項稅額可以使得銷項稅額進行抵扣,整體上還是降低了高校的稅務負擔,使得高校可以實現長遠發展。
(三)涉稅業務的處理
在稅制改革前,由于兩稅并存的現狀,一般納稅人需要在納稅申報業務過程中,區分增值稅的非應稅及應稅部分,以便將混合銷售、兼營經營行為進行區分。而增值稅取代營業稅后,所有的納稅征收一律是增值稅,通常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正常抵扣。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申報業務僅僅需要將總發票開具金額扣除減免稅開具發票的金額即可。涉稅業務處理流程的大大簡化,使得納稅申報工作得以優化,減輕納稅人財務處理工作的繁瑣負擔[4]。
(四)發票的管理
營改增改變前,高校的發票是營業稅地稅的普通發票。營改增機制變化后,增值稅發票的主要形式有普通發票及專用發票兩種形式。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特殊性在于可以進行進項抵扣,因此存在行政及刑事上的風險。稅務部門對發票的稽查及流程相當嚴格,增值稅的系統稅控配備也比較完善。我國刑事法律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虛開現象、偽造現象、出售非法、非法使用等違規違法行為都有明確的條文進行遏制。因此對于發票的管理,高校應當引起警覺,避免觸碰到法律的界限。
(五)科研工作
以科研項目為例,機制變革前兩稅并存,科研項目首先需要繳納印花稅,其次對于勞務提供需要依據合同內容進行營業稅及附加稅款的繳納。對于實物提供需要繳納增值稅。實物及勞務行為都涉及到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在機制變革后,營業稅取消,高校不再涉及到營業稅及附加稅款的繳納,使得稅收征管流程進一步優化,高校納稅人稅負水平得以減輕。
三、“營改增”在高校財務管理的推行對策
(一)提升會計核算
營業稅制度下,會計核算相對簡單。營改增后,機制的變革使得稅種產生變化,會計賬務處理也發生了改變。為了滿足業務及核算抵扣體系的多方面需求,會計賬目需要涉及多種會計科目,因此會計核算趨于復雜化、明細化。針對此現狀,高校應當合理加強財務會計人員隊伍建設,使得會計各崗位職責得以明確,避免一人多崗的沖突風險,使得會計核算制度可以依據國家政策、稅法、會計法來調整,避免稅務風險的發生[5]。
(二)加強發票規范管理
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發票由原來的營業稅地稅普通發票變成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普通發票。營業稅制度下發票只需要開具即可,但在營改增制度下增值稅發票由于涉及到刑事范圍,稅務機關定期會采取稽查征收等嚴格措施,稅務相關系統的完善都對增值稅發票提出了高要求。因此高校應當加強對發票的規范管理,包括對開具發票環節、領用發票環節、使用發票環節、核銷發票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發票的相關制度執行。對于作廢的發票也要及時進行處理,避免發票不規范造成后期稅務的稽查風險、核定征收風險[6]。
(三)關注國家政策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出臺一系列營業稅優惠減免政策。在具體稅務征收業務中,與營業稅相關的優惠稅收、差額征收、征管等措施慢慢取消,使得營業稅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完全替代營業稅的存在。高校應當做好機制變革的適應措施,面對機制變革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應當注意關注國家出臺的政策、方針,使得自身的發展可以相應國家號召,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使得高校的稅務負擔有效降低。
(四)相關專業培訓
營改增機制的變革,要求財務人員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做到熟悉稅務法、會計法,因此高校非常有必要針對機制變革情況進行專業人員素質培訓及宣傳推廣活動,包括涉及出納崗位、會計崗位、采購人員等等部門都需要對稅制特性及含義進行深度了解。只有知識的專業培訓才能達成業務上對稅制的認識,從而為高校節稅做出貢獻。
(五)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要加強財務管理的制度管理,將責任制落實到部門及人,使得財務人員可以依照國家政策法規、會計準則規范行為,并嚴格按照稅務法、會計法進行財務會計賬面處理操作,確保信息的真實錄入。同時財務會計人員要熟悉增值稅業務的計算方法,對日常工作的收入支出往來進行有效的記錄管理,這對增值稅進項、銷項稅額、應納稅額的核算精準度有著直接性的影響。除此之外,財務會計人員需要依照實際財政經營情況編制會計相關報表,使得高校的財務收支情況得以真實反饋[7]。
四、結語
營改增機制的變革,改善了以往營業稅與增值稅兩稅并存時產生的問題隱患,使得高校稅負得以減少,減輕學校的一定壓力,使得學校的資金可以有效運營,促進高校自身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汝.“營改增”稅制改革對高校科研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45-48.
[2]葉昭華.“營改增”稅制的深入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5,06:94-95.
[3]韓東海.“營改增”對高校財務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46-49.
[4]何莉.關于“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管理影響的思考[J].甘肅科技,2013,03:100-104.
[5]董嬌.淺析“營改增”對高校稅負及其財務管理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3,20:92-93.
[6]嚴狄.探析“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會計師,2014,14:47-48.
[7]李超,王凱.“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4,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