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宇
摘 要:建筑業中的新型綠色環保施工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根據實際施工中的經驗對兩種常見且重要的綠色施工技術的施工要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包括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施工過程水回收利用技術。
關鍵詞:建筑業;基坑封閉降水;水回收
一、本文的撰寫背景
中國申報奧運會時提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后,建筑施工領域的綠色概念開始逐漸形成。綠色施工研究在一些企業廣泛開展,綠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局部地區和部分企業確立和運行,指導綠色施工實施和評價的綠色施工標準編制工作陸續啟動。綠色施工技術是綠色施工的基礎,指在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傳統工程施工的既定目標只有工期、質量、安全和企業自身的成本控制目標等,因此承襲下來的傳統施工工藝、技術和方法往往對環境影響的考慮不夠,推進綠色施工技術必須摒棄造成嚴重污染排放的工藝方法,改造影響人身安全環境和居民身心健康的設備設施,保護資源和提升資源利用率等,是建筑業奉行國家節能減排和降耗方針政策的重要措施。本文的綠色施工技術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包括工程降水對施工安全及周邊環境影響及防治技術、施工降水回灌及循環利用技術;施工過程水回收利用技術,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術和現場生產廢水利用技術。
二、本文撰寫思路
新型綠色施工技術涵蓋的內容很多,本文主要是以考慮節水的角度而撰寫,從而體現綠色施工這一主題主題。因為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浪費在全國是巨大的,另外施工過程中廢水的回收利用和雨水利用技術是增加成本少、容易實現的技術,特提出封閉降水技術和施工過程廢水和雨水回收利用技術。
三、綠色環保施工技術的應用
(一)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
目前城市建設正向地下空間迅速發展,深層施工降水帶來的水資源浪費已經成為焦點問題。基坑封閉降水是指在基坑周邊增加滲透系數較小的封閉結構,從而有效阻止地下水向基坑內部滲流,再抽取開挖范圍內的少量地下水,從而減少地下水的浪費,因此2010 版綠色施工技術增加了該內容。
傳統基坑施工時,降水是用水泵連續抽排,地下水的浪費很大。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多采用基坑側壁帷幕或基坑側壁帷幕+ 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側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時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滲基坑開挖范圍內的現存地下水的降水方法;帷幕常采用深層攪拌樁防水帷幕、高壓擺噴墻、旋噴樁作止水帷幕、地下連續墻。其特點是:抽水量少,對周邊環境不影響,不污染周邊水源,止水系統配合支護體系一起設計降低造價。在使用時應根據土層性質和特點、水層性質、基坑開挖深度、封閉深度和基坑內井深度綜合考慮,尤其應注意公式的選取。本技術適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巖石地層的基坑工程。
(二)施工過程水回收利用技術
施工過程水的回收利用技術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技術與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術。施工過程水的回收利用包含整個工程施工期間除飲用水外的消防、降塵、車輛沖洗、廁所沖洗、結構施工養護( 主要為混凝土養護)、基坑支護用水( 如土釘墻支護用水)、土釘孔灌注水泥漿液用水、施工砌筑抹灰和裝修施工等所有用水;其特點是減少人工,節約抽水的用電量,降低工程成本,減少地下水的使用,節約水資源等內容。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術,包含兩項:
1.利用自滲效果將上層滯水引滲至下層潛水層中,可使大部分水資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術;
2.將降水所抽水集中存放,用于施工過程中用水等回收利用技術,適用于在地下水面埋藏較淺的地區。雨水回收利用技術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將雨水收集后,經過滲蓄、沉淀等處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現場過程中用水等回收利用技術。
現場施工時可將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和雨水回收利用共用一套蓄水池和沉淀池系統,并與沖洗池和雨水引水管相連;沖洗后的水應再次進入沉淀池,以重復使用。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術根據測算現場回收水量和現場實際情況,制作蓄水箱,箱頂制作收集水管入口,與現場降水水管連接,并將蓄水箱置于固定高度( 根據所需水壓計算),回收水體通過水泵抽到蓄水箱,水箱頂部設有溢流口,溢流口連接到馬桶等沖洗水箱入水管,溢水自然排到用戶水箱,水箱的底部設有水閘口,水閘口可以連接各種用水管(施工用水水管等),用于現場部分施工用水。
四、結語
綠色施工作為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體現、實現建筑領域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的關鍵環節。綠色施工技術是以“四節一環保”為目標,深化《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 /T50640—2010的技術內容,多數技術是國內領先乃至國際先進,是可以實現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引導性,應因地制宜地選擇,在示范工程中應用后在全國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