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軻名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學工作必須立足于實際情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教學目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過程中,課堂實踐教學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來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從當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來看,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國際貿易課程對于解決實際問題來說,起到的作用越顯突出。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國際貿易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問題研究,注重把握現今國際貿易發展形勢,提出有效地課堂實踐教學改革方法,以期更好地滿足現實需要。
關鍵詞:國際貿易課程;課堂實踐教學;改革
從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出口總額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加強對國際貿易問題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國際貿易課程的開設,針對于現階段國際貿易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對于指導實踐活動來說,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國際貿易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課堂實踐教學的影響,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了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效果,對于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來說,十分不利。在對國際貿易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問題分析過程中,要切實把握國際貿易實際情況,加強教學模式改革,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并保證人才培養具有實踐意義。
一、國際貿易課程的主要內容及課程特點
(一)國際貿易課程的內容
國際貿易課程涉及到的主要內容有國際貿易的發展歷史、國際貿易的相關理論、國際貿易的相關政策、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這四個部分當中,國際貿易的歷史主要涉及到了二戰后,各國之間的競爭與聯系,這是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國際貿易的相關理論主要涉及到了成本、產業、貿易等相關理論內容,該理論部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國際貿易的本質和發展特征[1]。國際貿易的政策涉及到了自由貿易、保護貿易以及管理貿易等相關政策,國際貿易的政策,對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相關問題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主要涉及到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等問題,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對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把握,從而保證參與國際貿易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握國際貿易風險,促進國際貿易的平穩發展和進步。
(二)國際貿易課程的特點
國際貿易課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了以下兩點內容,一是關聯性較強;二是聯系密切。關聯性較強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以經濟學為主其他學科為輔[2]。在學習國際貿易課程過程中,需要立足于整體角度,并能夠對影響國際貿易的部分進行把握和分析,從而對國際貿易問題進行有效地了解。實際聯系密切這一特點主要是指國際貿易在發展過程中,與當下時代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并且理論更新速度較快,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堅持與時俱進,更好地對國際貿易的現實問題進行把握。
二、現階段國際貿易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興趣缺失
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國際貿易內容了解較少,加上國際貿易這一概念較為龐大,學習較為困難,從而導致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再者,國際貿易課程安排的學時相對較少,并且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為主,這樣一來,由于課程自身的問題以及學生主觀意識問題,從而導致國際貿易課程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問題[3]。
(二)教材與實際聯系較差
國際貿易課程需要利用教材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但是教材在設計過程中,過多地強調于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較少。學生在學習課程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利用教材內容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從現階段高校國際貿易課程情況來看,理論性教學占據較大的部分,并且教材內容更新不能夠與現階段國際貿易發展情況保持一致性,這就導致相關內容與實際情況脫軌,學習到的相關知識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實際發展需要。例如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關稅變化最為明顯,各國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較大,教材對這一方面的改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4]。
(三)教學方法較差
國際貿易課程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了最終的教學效果。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教學為主,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枯燥的教學內容很難被學生接受,這就導致課堂實踐教學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和取得預期的效果[5]。同時,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考慮,教師的主導作用未能夠得到有效發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際貿易課程的發展和進步。
(四)缺乏實踐指導
在進行國際貿易課程講解過程中,理論教學不能夠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結合,缺乏實踐指導。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弄清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但現階段教學過程中,忽略這一問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低下這一問題存在。
三、國際貿易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結合上述分析來看,國際貿易課程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因此,加強課堂實踐教學改革顯得十分必要。在進行改革過程中,要注重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分析中看出:
(一)保證課程設計科學化、合理化
在進行國際貿易課程課堂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對課程進行合理安排,保證課程安排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能夠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同時,在對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分清主次,保證學生能夠對國際貿易課程重要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實際學習當中[6]。
(二)加強教材與實際的聯系
教材選擇以及設計過程中,要注重把握教材與國際貿易實際發展情況之間的聯系,保證教材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在這一過程中,要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貿易實踐進行結合,對國際貿易發展的最近信息進行把握,將其編入教材,從而使學生對國際貿易發展情況進行較好的理解和把握。
(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應用,對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此,采取有效地教學方法,成為國際貿易課程課堂實踐教學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內容。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國際貿易課程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例如利用項目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使學生能夠更好投入到學習當中,對國際貿易課程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7]。
(四)加強實踐指導
國際貿易課程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實踐指導對于提升教學效果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實踐指導要立足于理論教學發展情況而言,能夠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進行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理論知識進行問題解決,提升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將國際貿易課程理論進行更好的利用。加強實踐指導,要結合社會發展需要進行,將課堂實踐教學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在進行國際貿易課程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握現階段國際貿易發展實際情況,能夠立足于經濟全球化發展環境,切實保證國際貿易課程的發展能夠幫助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更好地解決。因此,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保證相關對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對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宋勤華. 淺談國際貿易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改革[J]. 知識經濟,2015,20:141-142.
[2]蘇廣實.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1:103-105.
[3]張超. 淺談《國際貿易》課程中“國際服務貿易”部分教學內容改革[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9:282.
[4]林莎. 淺談跨國經營與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革[J]. 群文天地,2012,21:201.
[5]陸改紅. 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73-78.
[6]金巧蘭. 淺談《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J]. 經濟研究導刊,2011,16:233-235.
[7]傅海霞. 基于案例教學的國際貿易課程改革研究[J]. 對外經貿,2015,1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