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本刊記者
?
商車費改,影響幾何?
陳婷本刊記者

隨著第三批18個商車費改地區在2016 年6月底完成切換,全國范圍內持續一年的商車費改終于接近完滿。此次商車費率的全面改革,對消費者、險企和行業協會三個方面,到底都會產生哪些較大的影響呢?
事實上,自2015年6月我國啟動全面商車費改以來,每個批次、甚至每個地區的費改方案都各有特色,但是總的宗旨和方向是一致的,就是擴大車主的保障范圍,鼓勵車主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提升被保險人的服務體驗。
費率方面,按照改革方案,商業車險保費=基準保費×費率調整系數。費率調整系數是影響保費的關鍵因素之一,而費率調整系數又主要包括無賠款優待系數(NCD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等4個細分維度,即改革后的費率調整系數=無賠款優待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
對于不少車主擔心的保費上漲問題,專家表示,商車費改的目標是保費公平,將車險價格與個人風險相匹配,只有出險頻次高、經常違章的車主,才面臨保費上漲。總體來看,此次費改,在費率方面將達到兩個效果:一是費率水平更反映了風險水平,二是通過費率機制提升安全駕駛意識和遵守交通規則意識,與此同時在條款設計上更加人性化,充分考慮車主合理預期,簡化條款,減少糾紛。
進一步市場化的費率機制有明顯的獎優懲劣的作用,但是這個差距到底會有多大呢?以北京地區為例,若以基準保費3000元為例:①如果該車輛3年未發生理賠(系數0.6),上年度沒有交通違章記錄(系數0.9),且保險公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都給予0.85的優惠,費率調整系數可達到0.6× 0.9×0.85×0.85=0.39。對應保費為 3000× 0.39=1170元;②如果該車輛上年度發生5次及以上賠款(系數2.0);交通違章情況嚴重(最高系數設定為1.5);且保險公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都給予1.15,該車主的費率調整系數則為:2×1.5×1.15×1.15=3.97。對應保費為 3000×3.97=11910元。
“好司機”與“壞司機”的差別,最高竟然能超過10倍!當然,極端的例子總是比較少的,但在這個獎懲力度下,大家真的要好好開車了。
鼓勵車主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將車險費率與交通違章系數相掛鉤,這也有利于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讓保險服務于城市交通管理。
那么,保費上下浮動范圍大了,保障的范圍是不是縮水呢?答案是否定的,從新的行業統一示范性條款來看,商業車險的保障范圍不僅大大擴展和延伸,曾經被公眾所詬病的不少“車險潛規則”變透明了,對消費者而言,更安心了。
首先,主險責任范圍擴大。有3項09版條款的附加險責任并入了主險責任,倒車鏡、車燈單獨破碎險并入機動車損失險,車載貨物掉落責任險并入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租車人人車失蹤險并入機動車全車盜搶險。
同時,車上人員險對車上人員的定義進行了修改,按照新條款,發生意外事故的瞬間,車上人員被甩出車外的,仍屬于車上人員,在車上人員險責任范圍內。三責險中,被保險人家屬的人傷也屬于三責險的保險責任了,但是財產險的損失仍不能賠付。
其次,增加了比較重要的附加險。機動車損失保險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保險,被保險機動車損失應當由第三方負責賠償,但因無法找到第三方而增加的由被保險人自行承擔的免賠金額,保險人負責賠償。
第三,車險的保額確定方式和賠償方式有變化。按照投保時的實際價值確定,實際價值根據投保時的新車購置價減去折舊金額后的價格協商確定或其他市場公允價值協商確定。賠款計算公式不考慮事故責任比例,如發生車損險可申請代位求償,被保險人未從第三方獲得賠償的(含交強險、商業險),保險人可先賠后追,如果被保險人已從第三方取得賠償金額(含交強險、商業險),則需扣減。同時,將啟用代位求償,涉及車損險并應由第三方進行賠付的,可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先行賠付,由保險公司進行代位求償。
第四,因缺少要件免賠和責任免除的情況減少。比如,駕駛證的免除責任,示范條款中駕駛證丟失、損毀的、駕駛證過期,但駕駛證未被注銷的;記分達到12分,但駕駛證未被扣留或暫扣的都可以進行賠付。
從數據來看,前期已試點的兩批18個地區的結果顯示,消費者層面普遍受益。2016年一季度,在保障范圍明顯擴大的前提下,首批試點地區商業車險簽單件數同比增長20.20%,消費者支出的單均保費同比下降7.69%;第二批試點地區商業車險簽單件數同比增長19.47%,單均保費同比下降6.64%。
在車險改革試點地區消費者普遍受益、效果顯現的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小險企也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據“同花順”相關數據顯示,公布2015年度年報的62家非上市財險公司,2015年共實現盈利226.2億元,同比下滑8%,而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竟是車險虧損,且虧損比例高達90%以上,特別是對中小險企影響較大。
數據還顯示,2016年一季度,59家經營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中,有49家中小公司出現承保虧損,虧損面達到83%,其中,34家車險綜合成本率超過105%,27家超過110%。但3家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的車險綜合成本率都在96% 到99%之間,明顯好于其他絕大多數公司。
面對市場改革的重壓,中小財險應該如何突出重圍?
“車險改革應進一步提升科技含量,讓科技與車險改革在更深的層次上結合。比如費率定價,保險公司需要用不同車型、不同駕駛習慣、不同路況、天氣等多維因素來計算,這需要大量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定價與最先進的大數據手段相結合。而中小險企通過創新在這種結合和發展的過程中是有機會的,比如更精準地定位人群,推出更適合市場需求的車險產品和增值服務等。但如果中小險企還是用傳統的那套價格戰,是沒有出路的?!睂ν饨洕Q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
從地方保險行業協會層面來看,隨著監管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面對商業車險改革的全面推進和監管規則的調整,地方保險行業協會應盡快適應車險轉型升級的需要,加快創新,和保險主體以及消費者一起,共同實現車險改革的良好預期。
(一)市場自律方面,可聚焦車險定價之外的優惠和增值服務
隨著車險市場競爭加深,監管向后端轉移,如何達到最佳監管目標,實現車險改革后的市場有序發展,行業協會作為自律組織,應當發揮更突出的作用。面對不同的市場競爭格局,地方行業協會需要認真領會和善于利用監管部門的授權,確保行業數據真實性和定價合理性。同時,制止不求后果、不講代價的費用明補暗貼、不法的利益輸送和過度的增值服務。
(二)聚焦大數據時代的資源合理共享
在用好大數據方面,行業協會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以上海地區為例,今年6月1日,上海警方與上海保險業聯合推出的具有上海特色的“快處易賠”機動車物損交通事故線上快處機制,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以制度先行、科技保障、高效便利為原則,以治理擁堵、便民利民為目標,以“移動互聯+交通管理+保險服務”為手段,構筑了多部門信息互聯互通渠道,實現了保險行業與交警部門之間交管車輛數據和保險理賠數據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既為反保險欺詐打下扎實的數據基礎,也有助于提升保險業的大數據采集、分析和運用能力,為保險業深度參與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積累寶貴經驗。同時,還能為警方開展交通事故防范深度分析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礎資源。
今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明確、具體地指出:“支持銀行、證券、信托、融資租賃、擔保、保險等專業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商會運用大數據更加便捷高效地為企業提供服務,支持企業發展。支持和推動金融信息服務企業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新產品。”
新形勢下,如何加快完善保險行業數據提取對象,完善數據結構和關鍵詞,充實數據庫內容,進行數據分析、挖掘和數據展示,都是地方保險行業協會面臨的創新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