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禹 秦棟梁
【摘要】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深度覆蓋場景的網絡建設難點及場景分類,其次重點闡述生活類建筑物深度覆蓋的建設策略,最后分析了多場景深度覆蓋問題并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 深度覆蓋 生活類建設場景 策略
一、深度覆蓋場景的網絡建設難點
4G網絡經過近年的規模建設,廣覆蓋基本有效解決,而如何解決4G網絡深度覆蓋,是目前各運營商面臨的主要問題,具體難點以下:
(1)精準識別困難。傳統的RSRP線型測試、單用戶投訴上報不能全面識別問題所在區域,同時現有的話務熱點評估不能精準到室內或室外話務。(2)場景多樣,方案要求高。深度覆蓋場景靈活多變,每個場景的特征、建設難點都不同。沒有一種方案具備通用性,需分場景制定多種覆蓋方案。(3)部署難,成本高。物業協調和準入、站點配套建設存在困難,建設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深度覆蓋建設還存在著覆蓋補盲的目標不清晰、傳輸解決難、室分成本太高、建站時間長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需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案來解決各場景建設難點。根據業務需求、無線覆蓋、工程建設等條件,可分為大型場館(公共場所)、商用建筑、中/大型居民區、交通樞紐等場景類型。
二、 生活類建筑場景深度覆蓋建設策略
2.1 場景特點
生活類建筑主要有中/大型居民樓、醫院樓宇、宿舍樓宇等類型。具有高端用戶多、數據流量高、內部隔斷多、建筑結構復雜和穿透覆蓋難度大等特點,周邊宏站難以滿足容量及覆蓋需求。
2.2 覆蓋原則
(1)方案選取總體原則:應結合具體場景細分類型,綜合考慮業務量大小、建設難易程度、投資規模、產生效益等因素,選擇合理建設方案。對于典型場景,優先采用多樣化的室內、室外基站協同的手段實現室內覆蓋。(2)投資及造價控制:在投資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多角度、緯度的分析和評估,應優先滿足數據業務熱點區域的4G網絡室內覆蓋需求,確保投資效益最大化。而對于同類型的場景,在解決覆蓋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成本低廉的建設方式;對于確實有容量需求或采取傳統建設方式難以實施的,再選取造價水平較高的建設方式。(3)配套建設與網絡協同:在上端站的傳輸資源、設備供電、機房空間足夠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拉遠站的建設方式,節省機房配套等費用。對于存在2G存在弱覆蓋的區域,應協同考慮2G建設,確保 CSFB用戶和2G用戶的語音體驗。(4)在通過室外覆蓋手段滿足室內覆蓋要求的情況下,則優先考慮室外覆蓋室內的信源直接覆蓋方式。若室外覆蓋手段無法滿足各系統要求,則需要進一步考慮室內分布系統、光纖分布系統、皮站、飛站等建設手段[3]。
2.3 覆蓋方案
根據生活建筑的人流量密度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場景解決方案。(1)小型建筑。此類物業點結構簡單、業務需求不高,例如小型辦公/寫字樓或酒店建議使用微站、皮站解決,或者采用分布系統+BBU+RRU方式解決。(2)中小型建筑。根據業務需求、建設難易度,業務需求低的區域可選用單路同軸電纜分布系統。對于業務需求高的區域,可優先選用光纖/五類線分布系統以支持MIMO。(3)大型建筑。CBD區域可優選五類線分布系統。業務量需求相對高的區域,可選擇雙路同軸電纜分布系統或光纖分布系統。(4)營業廳及商業街。營業廳:面積一般不超過1000平米,為提高演示效果與業務推廣,可用微站、皮站和或企業級飛基站等覆蓋方式解決。商業街底商:如果傳統宏基站無法滿足需求,可選用光纖分布系統、一體化基站或微RRU方式進行覆蓋。(5)其他特殊場景。其他場景有隧道、地鐵等場景。此類場景具有封閉性強、語音及數據業務需求量較高等特點。此類場景主要選用泄漏電纜線路覆蓋方式解決覆蓋,而在地鐵站廳等區域選用同軸電纜分布系統,根據場景容量選擇單路或者雙路方式[1]。
三、結語
由于存在頻段資源及站點建設規模受限等困難,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型室內覆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深度覆蓋效果,目前各廠家已經提供了諸多解決方案,但是在設備和技術沒有取得突破性成績的情況下,站址資源的獲取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并且投入過高,所以還需離覆蓋目標更近的位置獲取站址資源,為傳輸、電源配套等提供便利的建設條件,解決深度覆蓋問題依然任重道遠[2]。希望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除應用新技術、小基站以及提升室內覆蓋系統的深度覆蓋能力以外,還需要考慮與周邊宏基站系統的協同覆蓋,包括頻率應用策略,層間干擾協調、層間負荷均衡、層間移動性管理等問題。這些問題還需我們繼續探索及研究,力爭為有效解決4G網絡深度覆蓋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張立謙. 移動通信網絡深度覆蓋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 廈門大學. 2014年.
[2] 魯義軒. 四大策略加強TD-LTE深度覆蓋[J]. 通信世界. 2011年28期.3-8頁
[3] 劉晶. TD-LTE小基站:深度覆蓋受青睞[N]. 中國電子報. 2012年.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