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冬輝邢臺市人民醫院超聲科,河北邢臺 054000
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的診斷作用研究
姬冬輝
邢臺市人民醫院超聲科,河北邢臺054000
目的 觀察評價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的診斷作用與意義。方法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間心血管內科疑似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50例。分別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以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以頭顱CT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比檢驗結果。結果 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7.62%(41/42),特異度為87.50%(7/8);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3.02%(40/43),特異度為74.13%(5/7);兩種檢查方法下對腦梗死的診斷結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診斷有確切價值,可有效掌握檢查對象病變血管血流動力學以及斑塊形成情況,對腦梗死發病因素判斷有參考意義,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腦梗死;頸部血管超聲;診斷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for diagnosis of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In this study,in our hospital unit in February 2015~January 201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uspected in January during the study,a total of 50 cases.They were applied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vascular ultrasound and neck.In head CT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comparative test results.Results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cerebral lesions sensitivity was 97.62%(41/42),specificity was 87.50%(7/8);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cerebral lesions sensitivity was 93.02%(40/43),specificity was 74.13%(5/7);diagnostic results under the two method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ntra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exact value,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spection target lesion hemodynamics and plaque formation,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reference value,it can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Neck vascular ultrasound;Diagnosis
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不斷加劇,老年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導致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1]。腦梗死為常見心腦血管病變之一,對患者的主要危害體現在腦部供血障礙方面,進而可能導致患者腦組織進入缺血、缺氧狀態下,后期會導致患者腦組織發生軟化、壞死癥狀,并發神經系統功能缺損問題,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如何對腦梗死疾病進行早期、有效診斷,已成為心血管內科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之一,早期準確診斷腦梗死對改善患者預后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4]。為觀察評價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的診斷作用與意義,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間心血管內科疑似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50例。對50例患者分別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與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結果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住院部在 2015年 2月—2016年1月期間心血管內科疑似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50例。研究內容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50例入選患者中,男性患者共38例,女性患者共12例?;颊吣挲g區間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60.2±1.8)歲,排除有明確心房顫動以及心臟瓣膜病變患者。
1.2 方法
1.2.1 經顱多普勒檢查應用DWL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取坐位以及仰臥體位,分別經顳窗、枕窗、眼窗對患者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以及頸內動脈終末段的流速、頻譜進行監測觀察。
1.2.2 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應用西門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檢查范圍為患者雙側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脈、以及椎動脈。檢查過程中患者取仰臥體位,指導患者頭部適當后仰,將頸部充分暴露于檢查視野下,工作探頭置于患者頸部,檢查時患者稍向對側外斜,盡量使工作探頭方向與血管長軸保持平行狀態。先對患者血管內徑、內中膜厚度進行觀察,觀察是否存在內徑狹窄、內膜增厚、或頸動脈斑塊癥狀,注意對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球部、以及椎動脈起始位置的準確定位。分別于受檢對象頸總動脈球部、球部近心端1.5 cm位置、以及頸內動脈起始距離1.5 cm位置對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近心測量。
1.3 診斷標準[5]
經顱多普勒檢查診斷腦梗死病變參考《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手冊》相關標準;頸部血管超聲診斷腦梗死標準為:①顱內前循環狹窄診斷標準為中膜厚度>0.9 mm;②頸部血管狹窄診斷標準為收縮期峰值流速>120.0 cm/s,舒張末期流速<40.0 cm/s;③斑塊形成診斷標準為斑塊表面纖維帽與血管外膜前緣間距離>1.5 mm。以最終經頭顱CT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以及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下的診斷結果以及靈敏度、特異度進行對比檢驗。
1.4 統計方法
研究相關數據資料錄入SPSS 15.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表示為%,通過χ2檢驗,在檢驗P<0.05情況下認為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以最終經頭顱CT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顯示42例患者確診為腦梗死,另8例患者未見腦梗死征象。經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共41例患者檢出異常,其中15例患者為顱內前循環狹窄,18例患者為頸部血管狹窄,8例患者為斑塊形成;經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共40例患者檢出異常,其中15例患者為顱內血管狹窄,17例患者為頸內動脈狹窄,8例患者為腦動脈硬化。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7.62%(41/ 42),特異度為87.50%(7/8);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 93.02%(40/43),特異度為74.13%(5/7);兩種檢查方法下對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性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結果示意(n)

表2 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結果示意(n)
既往報道中顯示:動脈粥樣斑塊向腔內隆起引起管腔狹窄,斑塊碎片脫落或狹窄處形成血栓被血流沖擊到顱內動脈,造成遠端血管閉塞,從而致腦部供血減少而發生缺血性事件。在此基礎之上,斑塊內出血導致狹窄程度急劇增高,突然閉塞血管,側支建立不良從而導致腦灌注衰竭癥狀,最終成為誘發腦梗死的直接因素。因此,對腦梗死病變進行早期準確診斷,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早期治療干預,是挽救腦梗死患者生命的重要路徑之一[6]。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進行診斷能夠有效評估受檢對象頸部血管的解剖結構是否正常,了解相關血流動力學信息,直觀反映患者血管走向與形態是否正常,管腔是否存在擴張、受壓、或狹窄癥狀。同時,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的提示患者頸部是否存在內膜-終末增厚、斑塊形成等重要作用[7],且對動脈狹窄程度分級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已有相關報道中顯示:在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優勢體現在:能夠準確提供斑塊的特征、范圍、位置信息、以及損傷程度等,清楚顯示受檢對象的管腔狹窄程度以及血流情況,具有安全有效的特點。同時,診斷人員可以根據斑塊形態、大小、內部結構、以及回聲特點,對斑塊穩定性作出準確判斷。其中,不穩定性斑塊內部回聲多具有形態不規則,回聲不均勻,脂質細胞、炎性細胞多的特點,穩定性斑塊內部回聲多具有形態規則,回聲均勻,表面光滑、脂質細胞成分少的特點,診斷鑒別的難度低。
該研究中對比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這兩種方法在對腦梗死進行診斷方面的價值,對比數據顯示:應用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7.62%(41/42),特異度為87.50%(7/8);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梗死病變的靈敏度為93.02%(40/43),特異度為74.13%(5/7);兩種檢查方法下對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性數據對比,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趙亮等[8]人在《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動脈系統評價》一文中所得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結果為51例腦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檢測出患有頸動脈狹窄,參照NASECT計算SCTA和CVUS的頸動脈狹窄率分別為 (36.54%±15.64%)和 (33.42%± 14.72%),二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CTA斑塊檢出率為58.82%,明顯優于CVUS的2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SCTA和CVUS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主要集中在輕、中度狹窄,兩種方法檢測頸動脈狹窄程度的一致率為69.90%,兩種方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均提示兩種診斷方法均對腦梗死病變有確切的診斷效果。有既往報道認為,在應經顱多普勒超聲對腦梗死病變進行診斷時,在顳窗較小的情況下檢查結果存在一定局限,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能夠有效彌補這一局限,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顯示受檢對象顱外段血流有特定變化時,可作為推測顱內血管病變的基本依據。但單純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評價受檢對象頸內動脈狹窄情況時無無法了解其遠端血管內血流動力學的異常情況,而配合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則能夠解決這一問題,除對顱內血管自身病變進行判斷以外,還可提示頸部血管的狹窄、閉塞情況。這一研究結果提示,將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技術與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克服兩種檢查技術在診斷腦梗死方面存在的不確定性,全面反應患者顱內、外腦供血動脈的血管壁改變情況,對血流動力學參數的異常變化特征也有良好的提示價值。
綜合相關數據結果整理結論為:應用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腦梗死診斷有確切價值,可有效掌握檢查對象病變血管血流動力學以及斑塊形成情況,對腦梗死發病因素判斷有參考意義,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1]吳國訪.腦梗死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5):46-48.
[2]王艷玲.經顱多普勒超聲與頸部血管超聲診斷120例腦梗死患者的結果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6):85-86.
[3]孫景芝,王宏橋.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部血管超聲診斷腦梗死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22):49-50.
[4]王艷玲,王雪梅,談曉牧,等.頸部血管超聲及腦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 (6):1100-1102.
[5]寧海燕,王巖.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動脈系統檢查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23):86-87.
[6]呂康,劉斌,劉玉玲,等.CT血管成像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顱外段病變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藥,2014(9):1306-1308.
[7]張黎軍.超聲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頸部動脈斑塊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9):1007-1008,1026.
[8]趙亮,馮佩明,胡亞軍,等.螺旋CT血管造影和頸部血管超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動脈系統評價[J].重慶醫學,2014,43 (13):1628-1630.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tudy
JI Dong-hui
Xingtai City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Xingtai,Hebei Province,054000 China
R74
A
1674-0742(2016)07(a)-0196-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9.196
姬冬輝(1970.11-),女,河北威縣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超聲醫學。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