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敏(南京商業學校)
中職數學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的研究
王利敏
(南京商業學校)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數學教學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尤其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加上學生的思維方式千差萬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好這些錯誤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以此來幫助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逐步培養學生“知錯、防錯”的良好習慣,進而增強學生對錯誤的免疫力,使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中職數學;有效教學;錯誤資源
對于中職數學教學來說,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因此教師要先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及時引導學生,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從課堂實際著手,帶領學生正確認識錯誤,有效地利用好這些錯誤,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且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也會受到相應的限制,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存在片面的認識,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使錯題不斷出現。在講解兩個集合的并集時,總會有學生直接將兩個集合中的元素寫在一起,并且不會去思考有重復的部分,出現這一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加法產生了定勢認識,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去分析結果中錯誤的原因,引導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主動糾正,利用學生的錯誤去突破學生的傳統思維限制,促進學生進步。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職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樣也就造成了學生錯題的不斷出現。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發現中職學生在解分式不等式時,對“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兩邊同乘以一個負數不等式方向要反向”等問題是一錯再錯。因此,我在教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中,故意設計“陷阱”,讓學生辨錯。
錯解:去分母,得:x+5-1<3x+2
移項、合并同類項,得-2x<-2
兩邊同除以-2,得x<1
這道題目的解題過程是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典型錯誤,第一處錯誤:不等式兩邊都乘以2時,而-1忘記乘以2;第二處錯誤:兩邊同除以-2時不等式的方向沒有改變。究其原因,第一處錯誤屬于馬虎大意,第二處錯誤屬于沒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教師不急著告訴學生錯在何處,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錯誤并改正錯誤,當學生找錯、改錯有難度時,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本題正確的解法應為:去分母,得x+5-2<3x+2
移項、合并同類項,得-2x<-1
而造成這一錯誤的主要原因是中職生在小學與中學階段,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沒有掌握透徹,存在模棱兩可的現象,且在這種情況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的數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也就得不到發展,錯題不斷產生,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先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明確學生是在學習方法上存在問題還是在學習態度上存在問題,再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目前中職學校中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造成中職學校中生源的質量相對不足。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在出現錯題以后,也就難以做好總結與分析工作,在這種情況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對于錯題產生的原因也就沒有正確的認識,這樣就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在進行向量加法及幾何意義的教學中,利用三角形法則做兩個共線向量的時候,學生在黑板演示中,將兩個異向向量作為共同起點,并且和向量的模為原來兩個向量模的和。這時,教師并沒有立刻對學生糾錯,而是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發現錯誤并自行改正,這樣在學生分析討論中最終對錯誤有了認識,達成共識,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長此以往,通過對錯誤的長期探尋與思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中,教師要利用好錯誤資源,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沖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建立完善的糾錯機制,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舉一反三,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王婉芳.中職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2(4):125-127.
[2]葛茜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的實踐研究[J].科學導報,2014(9):36.
[3]王建桃.因錯誤而美麗:充分利用“錯誤”資源激活中職數學課堂[J].教師,2015(8):30-31.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