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關鍵詞】 小班;幼兒;韻律活動;興趣;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113—01
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泛指所有伴隨音樂進行的身體藝術表現活動。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設計趣味性強的活動,可以讓幼兒形成濃厚的興趣,由模仿到自主表現,動起來、想起來、編起來,敢于大膽表現。
幼兒韻律活動可以調節幼兒的情緒,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音樂活動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教師應從培養幼兒興趣出發,經常組織一些韻律活動,讓幼兒在這種活動中發展動作協調性、鍛煉身體、學到知識并獲得快樂。
一、創設良好情境是激發幼兒興趣的前提
著名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經過數十年的潛心研究認為:“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且在加深情感體驗中陶冶情操。”由此不難發現,優化的教育情境可以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幫助幼兒自主、投入地參與活動,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一次《公園里》的韻律活動中,我將平面的情境用立體的樹、花朵創設成了優美的立體情境,使幼兒猶如身臨其境,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音樂。幼兒對在公園里發生的事充滿期待,自然就會想知道音樂帶來的故事,也愿意用動作表現出來。就像在這次活動中,大家一進活動室就被漂亮的樹和花吸引了,還討論了樹和花的造型并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孩子們積極的表現證明了興趣是他們參與活動的關鍵。
二、積極鼓勵是鞏固幼兒興趣的重要手段
幼兒的活動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會無比的興奮與投入,并感受到無比的享受和快樂。但由于幼兒年齡特點具有特殊性,他們的情緒是易波動而且不穩定的,尤其是當幼兒面臨挫折、困難時,他們對原本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就會失去興趣,因而鞏固幼兒的活動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還是在《公園里》的韻律活動中,開始時幼兒僅能用手的動作來表現花和樹的造型,經過老師的語言提醒,有不少幼兒還做出了花開的、含苞的,樹高的、低的等動作。活動結束了,孩子們仍然意猶未盡,紛紛說:“老師,你看我變了這樣的花。”韻律活動是一種身體隨著音樂旋律有節奏地運動的活動,但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我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一邊鼓勵,一邊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幼兒逐漸在游戲中敢于大膽表現,獲得快樂。
三、趣味性的設計是幼兒大膽表現的重要途徑
《綱要》的藝術領域中提出: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表達的同時,幫助幼兒提高技巧技能。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現、創造是和諧統一的,兩者不可偏頗。
例如,在小班下學期末組織的韻律活動《小戲迷》中,我用以故事的形式作為主線來貫穿音樂。《小戲迷》是一首京劇風格的樂曲,主題反映一群小朋友們聽到唱京劇特別想表演的情景。我將此活動分為三個課時進行,在活動進行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有些較難的地方變為個別幼兒表演,其余幼兒欣賞,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將有些地方情景化,加入鑼鼓點子、京劇的調嗓子、叫好以及一些練功的把勢等,提高了趣味性,增強了節奏感,又加強了孩子們對京劇的認識。通過這樣一改編,給音樂一下賦予了活力,幼兒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表演起來積極性很高,再加上以故事的線索指導并提示幼兒,他們都跳得活潑可愛,活象一個個可愛的小戲迷。此后每次當幼兒一聽到類似的音樂,他們就情不自禁地能動起來,對此活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由于音樂是訴諸于情感的表演藝術,因此,韻律活動的組織設計應在分析教材內容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特點來設計。總之,韻律活動應具有多樣性,對于小班幼兒,更要設計和他們年齡相符的、趣味性強的活動,還應鼓勵幼兒大膽、創造性的表演,使幼兒感受到韻律的美。
韻律活動既能夠滿足幼兒對音樂的參與、探究的需要,獲得表現和交流的快樂體驗;更能夠促進幼兒身體運動能力和協調性的發展以及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通過創設良好情境,設計趣味性強的活動,讓幼兒形成濃厚的興趣,由模仿到自主表現,敢于大膽表現。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