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亮
(四川省雅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四川 雅安 625000)
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途徑
趙方亮
(四川省雅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四川 雅安 625000)
我們不得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學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就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他們就會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文學修養和語文素養自然地上一個臺階,終身受益。
小學生;閱讀方法;閱讀能力;途徑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由于學生年齡小,閱讀量少,并且缺乏生活體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量。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產生極大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就會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欲望。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我們不得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效果較好。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用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一)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經常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蘇軾、杜甫、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二)以身作則。課內課外,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尤其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氣氛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進行閱讀活動。我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學習情況,講目前正在閱讀的書,給學生明確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這種做法,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勵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起來,不僅眼前收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
(三)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范,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歷史知識、科普知識時,教師及時激勵表揚,指出這就是熱愛讀書的好處。如此,漸漸地在學生中營造讀書的良好氛圍。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不同,題材豐富,文章的內容深淺不一,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節,忽視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一)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斷、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二)指導學生用讀書方法。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就是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驗以后,三種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三)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如閱讀介紹有關花文章,有關樹的文章等,可引導學生為各種花、樹編寫標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內容的“空白”處作擴充、填補,不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訓練和培養。
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致昏昏欲睡。鑒于此,應該巧妙地使用各種方式方法,寓教于活動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們讀好書。
1.講,我班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介紹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
2.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小報的內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保教育、科學世界等。學生根據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
3.賽,為了使孩子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節日定期舉辦故事會、故事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4.另外,我們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在閱讀的全過程中,鼓勵學生相互之間質疑、交流、提問。由此引入創新的理念,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擴展性閱讀方法,進行直接的再造想象,進行延伸對比,進行開放式立體型、甚至是甄別對與錯的思考,進行體現個人風格的自由想象和聯想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運用研究性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評、質疑……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創見。
教師要靈活地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實踐中合理運用。學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就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他們就會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文學修養和語文素養自然地上一個臺階,終身受益。
[1]范文瑚,鐘仕倫.大學語文[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2]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
G623.23
A
1671-864X(2016)08-0111-01
趙方亮(1966.3.),女,四川省雅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作文教學、經典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