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霞
(貴州省務川縣黃都鎮黃都完小,貴州 務川 564309)
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魯霞
(貴州省務川縣黃都鎮黃都完小,貴州 務川 564309)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作為基礎教育之基礎的小學教育,如何進行學法指導成為我國小學教學改革的熱點課題。本文結合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闡明了培養小學生熱愛閱讀的重要性,并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做了簡單的闡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指導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師所寫《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紅遍網絡。他說:或許不應過分苛責。但我只是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在一輛公交車上,一位朋友對我說:“為什么人們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 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打電話(大聲談話)、低頭發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唯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一個萬多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參與到麻將、美容、保健,青年人上網,少年兒童看電視。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不管是在網吧,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都在玩游戲,少部分在聊天,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再看看一些領導,一天忙于應付各種檢查、應酬、飯局。讀書似乎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也許一些學者也不看書了。這確實讓人擔憂。
中國人不愛讀書的原因主要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再就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加之好書越來越少。學習應從娃娃抓起,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也要從小學生抓起。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技能,而且有利于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展。但現階段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必要關注與投入,忽視對閱讀教材的研讀,不善于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加上小學生還未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重任。
情緒是影響興趣的主要因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閱讀情緒非常重要。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應該鼓勵他們敢于閱讀,培養他們先說后問再議,積極參與學習。《一定要爭氣》一文中,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在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才45分,校長很生氣,決定要讓他退學,后來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一個學期。童第周基礎差,卻不灰心,半年后,經過努力,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考了100分,最后成為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說到這里,教師應結合實際讓學習力不從心的學生得到啟發,激勵學生敢于閱讀,敢于發言,學生沒有了緊張、畏懼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閱讀學習中,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學習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閱讀興趣和閱讀愿望,體現了人文精神。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小學生不愛閱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閱讀不感興趣,常常是被動閱讀。針對被動學習的學生,我們應激發學習興趣并重視基礎知識鞏固。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結構和教學目標設定多與“閱讀回答問題”有關,久而久之會使教師和學生形成“解題慣性”而忽視閱讀本身的樂趣,這也是被動學習的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為了使被動學習的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相匹配,使原本語文閱讀基礎差、學習被動的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改變,從而對語文閱讀產生信心,其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例知,教師可以將閱讀賞析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針對課文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找出很多以前課文中出現的類似的閱讀材料,將這些閱讀材料連同將要閱讀的材料一同出示給學生,請學生尋找這些材料中的共
同點,對相同的修辭手法進行賞析,通過這種多材料、多角度、組合式的教學內容的展示,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更加牢固,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使他們能夠感受到閱讀本身的樂趣,而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
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促使小學生喜歡閱讀的推動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能微笑面對學生,創造輕松學習氛圍。課下多輔導,多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的距離,多一點溝通,關心關愛學生,學生自然會從學習中獲得情感的滿足,這種滿足來源于“老師對我的期望”、“老師對我的關心”。另外,教師和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我們在閑暇時能抓緊時間進行閱讀,并讀的津津有味,表情愉悅,孩子們也會因我們的感染而逐漸喜歡上閱讀。
埃及人阿巴斯卡說:“閱讀——而不是其他,可以給我比一個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的閱讀作為一個個體的生命延長。事實上,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如果有一個精神家園需要堅持下去,那就是讀更多的書。讀書,應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1]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OL].逍遙人生869;2013.
[2]“住”在手機里的國人[Z].記者觀察;2014-05-05.
[3]陳虹志、趙爍.構建和諧語文課堂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J].網友世界;2014-02-15.
G623.23
A
1671-864X(2016)08-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