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禮記》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是師生雙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長的最佳狀態。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提出:理想的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是師生平等互動、生成智慧火花,心靈對話的舞臺;更是師生惺惺相惜、教學相長的美好境界。
教育,是要讓每一顆心靈都得到智慧的滋潤,讓每一程人生都充滿燃燒的激情。課堂就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展示欲,創設條件,營造氛圍,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
清晰地記得我在教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時,孩子們在課堂迸濺的思維火花讓我眼前一亮:當我講到文本中“師生交往的七件小事可不可以調換順序”這個問題時,一般預設的答案是:不可以,這些事是按照由略到詳,由課內到課外,由平常到假期,學生對老師感情逐步加深的順序寫的??捎袀€孩子站起來就說:“可以調換次序,如把第七件事放在開頭,就可寫成一個倒敘,引起懸念:為什么作者會夢中尋師?然后再寫前幾件事也順理成章?!?/p>
學生的觀點讓我欣喜,更讓我感受到,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教師必須要轉換角色,由傳授者變成學習的促進者,做學生成長的推手;與學生一同學習,而不以自己固有的、狹隘的經驗去牽制學生的思維;教師只有在課堂上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樂趣,才能真正體驗到職業幸福感。
張德芬說:每一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涵著的豐盛美好,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去年九月中途接手的畢業班,對于我來說就是這樣一份包裹難看的禮物。連續墊底的月考成績,如從天而降的狂轟濫炸,讓我在輝煌從教20年的節點,竟一腳跌進了事業的最低谷,使我滿心抱怨、無比恐懼。
不服輸的性格,讓我開始了全面深刻的反省。在網絡上學習名師大家的做法,對照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常規管理,反思一再失敗的原因是學生的基礎不牢習慣不好,還是我管理過嚴思想急躁的原因?前思后想,我決定先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冷靜地去應對目前的局面。
我將原先試圖轉化學生的想法變為接納他們,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了一個現實:教育是一項慢的藝術,心急不得,要放下執念,并身體力行示范。當月考再次如約而至,我心靜如水地帶領著學生平常應對,沒有像前兩次那樣迫切的盼望著分數排名??墒抢咸鞝斁褪沁@樣喜歡開玩笑,班級語文竟然考了年級第一,排名也進步不小。中考時,我班學子絕地反彈,超常發揮書寫了神話,考出了他們歷次以來最好的成績。一年多來,由于自己不間斷的學習反思,養成了閱讀寫作的好習慣,陸續在省、市、縣各級報刊雜志上共發表了近二十篇文章。
我不再輕易懷疑自已了,而是從心態上去調整。平息了急功近利的好勝心,著眼于孩子們的長遠發展;看淡了名譽獎勵,坦然接納現實,真正體驗到了為人師者的成功和幸福。教學相長,彼此成全,這可能就是師生最美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