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育
阜新廣播電視臺,遼寧阜新 123000
?
傳統媒體怎樣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實現和諧共生
宋紅育
阜新廣播電視臺,遼寧阜新 123000
摘 要隨著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迅速崛起,給以報刊、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在新媒體的挑戰下,傳統媒體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拓展思路,找準定位,使二者在相互促進中實現和諧共生。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生存危機;深度融合
何謂傳統媒體?所謂傳統媒體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視、報紙、收音機等有著時間和空間局限的媒體,例如報刊、廣播、電視等等,這些傳統媒體曾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承擔著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媒介作用,并一度牢牢占據著媒體傳播的主導地位,甚至掌握著人們生活的話語權,控制著新聞信息傳播。因此,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傳統媒體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主導地位。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來勢洶洶,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帶給傳統媒體的既是機遇也是沖擊和挑戰。眾多的傳統媒體開始出現了受眾慢慢變少,收視率、發行量逐漸萎縮,一些媒體甚至入不敷出,生存出現危機,盡管眾多的傳統媒體為了突破“瓶頸”而嘗試改變,努力提高收視率、擴大發行量來吸引更多的廣告客戶,甚至增加播出時間、擴大版面,但一些媒體的運營狀況仍不容樂觀,面臨著危機;傳統的廣播也逐漸地消失,并被廣大受眾淡忘,現在只有交通廣播因為其獨特的優勢而一枝獨秀;電視一直以來是普及率最高的傳播媒介,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更多的受眾更愿意去網絡上尋找信息和資源,電視觀眾的數量隨之下降;報紙的讀者也明顯減少。
在新的形勢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狀態都發生了改變,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的局限性凸顯,傳統媒體到了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時候,應該重新探詢自己的發展之路。信息發布快捷方便、信息內容豐富,受時間地點限制小等特點是現代新媒體的優勢,這些優勢沖擊了傳統媒介,也吸引了廣大群眾的目光。與此同時,新媒體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不具備在受眾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因此,優化資源配置,讓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能夠發揮各自優勢,彌補彼此的短板,這樣就能使我們的新聞傳播效果達到最佳的狀態。筆者認為,在融合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是傳統媒體最重要的優勢所在,要盡力發揮這一優勢?;ヂ摼W時代盡管需要快捷、方便的信息,但是人們同樣關注新聞背后的新聞,于是傳統媒體優勢就逐漸展現出來了,通過系列報道、跟蹤報道等形式的后續報道,對新聞事件進行挖掘真相,詮釋細節、解讀權威,通過這些連續性的報道,受眾了解更多的新聞實事和新聞真相。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受眾是喜歡參與和互動的,他們有極高的參與熱情,這就要求傳統媒體要通過重大新聞事件和深入報道來發揮適應新媒體時代自己的特點,通過自己深入掌握一些的權威信息來開拓視野,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增強自身輿論引導力量。
其次,品牌是傳統媒體幾十年運作經營的資本,應該充分發揮其優勢和影響。用生動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引導正確的輿論,形成品牌效應,繼續保持住自己的傳統品牌和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新聞傳播中的即時性與互動是新興媒體的優勢,同時也是傳統媒體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內容,新興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能夠得到受眾廣泛參與,并且其發布的信息也能迅速快捷傳播。盡管傳統媒體目前尚未具備新媒體遍布最廣泛的網民、先進的
網絡終端和迅捷發布的特點,傳統媒體仍然需要充分發揮自己所獨有的品牌和權威的特點,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積極的與新興媒體盡快融合,傳統媒體將兼有既時和快速的特征,受眾將能以最快的速度盡快獲取到最新的信息,這樣我們的新聞事業就能夠得到新的發展和推進。
傳統媒體要積極的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同時要注重導向性、生動性。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要對收到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然后才能通過自己的平臺發布出去,面對成千上萬的信息要進行篩選和提煉,媒體的編輯要把每天接觸到的浩如煙海的信息進行加工,提高新聞編輯的業務素質和能力迫在眉睫,新聞編輯依據新聞規律來處理新聞信息,同時還要在新聞輿論的導向上把好關,編輯整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和內容,從而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只有通過這樣的程序編發的新聞才是真實、生動和鮮活的。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有話筒?,F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以開發和應用為代表的新的傳播形式日新月異,新的傳播形態層出不窮,他們推動著互聯網這個龐然大物不斷創新平臺、研發產品、擴大內容和改善終端,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同樣面臨者在新的技術的挑戰,需要不斷地向網絡化、平臺化、多元化發展。在融合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發揮自己的傳媒優勢,盡可能地“接地氣”,用老百姓喜愛的語言和站在平民視角做新聞。為構建和諧社會、化解社會矛盾發揮自己的作用。要發揮輿論引導才能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面對著更多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都要兼容并蓄,在融合的過程中,傳統媒體要為新興媒體提供更多的、詳實的內容。新興媒體盡管尚無采播權,但是新興媒體快速的傳播能力和極高的技術平臺是與傳統媒體的最好合作媒介。二者的融合,還存在著互聯網思維和跨界的問題,如果能夠既好又快地改變傳統媒體發展方式,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避免簡單的單向融合和簡單的“一致”融合,就能保障高質量的、高融恰的融合的質量,實現更好宣傳。
參考文獻
[1]石楊雪.廣播電視媒體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分析[J].科技視界,2014(3):320.
[2]吳超.互聯網環境下廣播電視媒體的轉型和建設策略[J].新聞傳播,2014(3).
[3]劉華.淺談構建廣播新平臺迎接新媒體的挑戰[J].電聲技術,2012(11):66-68.
作者簡介:宋紅育,工作單位為阜新廣播電視臺。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