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莎 朱峪英 葉仿武
?
火針配合拔罐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石莎朱峪英葉仿武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三醫院中醫科(南寧 530021)
摘要:目的觀察火針配合拔罐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選擇我科住院及門診就診的85例膝骨關節炎的患者。按照火針火罐組為觀察組44例,普通針刺加電針對照組41例進行評測。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結果評分比較P<0.01,觀察組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總有效率85.3%,兩組比較P<0.05。結論火針配合拔罐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確切。
關鍵詞:膝骨關節炎;火針;拔罐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以膝關節疼痛、腫脹、骨摩擦感、晨僵、骨性膨大為主要表現的關節病變。本病為中老年(38歲以上)臨床常見病,其發病多與衰老、肥胖、炎癥、創傷、關節過度使用損傷、營養狀況、氣候以及患者職業等多種因素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三醫院中醫科近年來收集85例膝骨關節炎患者,火針配合拔罐治療44例與普通針刺加電針治療41例進行臨床對照觀察。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85例患者為2013年02月—2015年01月期間我院中醫科住院部及門診病人,其中男10例,女75例,年齡45~72歲,病程1個月~3年。按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字序列隨機分為觀察組(火針配合拔罐組)44例及對照組(普通針灸加電針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納入標準符合膝骨關節炎(KOA)診斷標準[1](排除嚴重關節畸形、強直性脊柱炎及排除合并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精神病患者,排除骨腫瘤骨結核者)。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毫針加電針取梁丘、血海、雙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合陽、太沖、阿是穴(均為患側)為主,辨證取穴:氣滯血瘀型加膈俞;寒濕痹阻型加三陰交、腰陽關;肝腎虧虛型加太溪、關元。每次選用4~6穴進行治療。加電針,連續波,每日1次,10次一療程,治療1~2療程。
1.3.2觀察組患者仰臥位,膝下墊一軟枕,根據病人年齡體質肌肉厚薄等選用不同型號火針,一般為中號單頭火針,采用伸直位或半屈半伸位進行定位,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分別選取髕骨內上角及內側壓痛點,外上角及外側壓痛點,內外側膝眼,內外側副韌帶起止點等進行定點。 用龍膽紫標明穴位,膝六穴(梁丘、血海、雙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及阿是穴,常規洗手消毒,戴無菌手套,碘伏消毒,點酒精燈,燒紅針體,待針尖針體由紅變白,迅速地刺入穴位及患處,氣罐留罐5分鐘左右,如果有瘀血刺出,說明瘀血沉積在患處,不通則痛,火針放血后邪有去路,效果更佳。 操作完畢后貼創可貼。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個療程,共治療1~2個療程。
1.4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1.4.1觀察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采用骨關節炎指數可視化量表(WOMAC)和SF-36調查表進行評分。WOMAC[2]:是國際上公認最佳的膝關節自評量表,包括疼痛、晨僵、進行日常活動的難度三方面。總積分最低0分,最高96分,總積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SF-36調查表[3]:分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總體健康等8個方面,將各項指標備有5個答案,界定出相應的分數值,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療程結束后對病人分別作問卷調查和評分。
1.4.2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002年)中骨性關節炎的相關標準制定[4]。 臨床治愈: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積分減少≥95%;顯效: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積分減少≥70%且<95%;有效:疼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關節活動輕度受限,積分減少≥30%且<70%;無效:疼痛等臨床癥狀與關節活動未見明顯改善,積分減少<30%。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OMAC、SF-36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OMAC、SF-36比較,積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兩組患者治療前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積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各項臨床癥候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OMAC、SF-36積分比較
注:①兩組患者治療前積分比較,P>0.05;②兩組自身治療前后比較,1)P<0.01;③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療程結束后,觀察治療組治愈30例,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治愈15例,顯效15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3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簡稱膝骨關節炎,是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中醫稱“膝痛”“骨痹”“膝痹”。本病內因是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外因為風寒濕熱之邪侵襲閉阻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或扭挫傷,勞作過度致經絡受損,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引起的膝關節疼痛、腫脹、功能失常。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機理為各種原因導致膝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改變或病理性損傷,軟骨的磨損和結構性破壞可使膝關節間隙變窄,關節應力的傳導失常,而這種退行性改變所致的關節周圍滑膜炎性反應、局部滲出、炎性介質的刺激等則可導致軟組織痙攣、纖維粘連而使膝關節周圍神經受到機械性卡壓或炎性損害,從而出現以疼痛、腫脹為主的臨床癥狀[5]。本病的痛點及觸及的異常條索狀結節多在膝關節外上方、內下方肌肉起止點、內側副韌帶、鵝足滑囊處等。治療的關鍵在于消除炎癥,提高關節功能活動度,預防復發。
目前對于本病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主要是減輕患者關節腫脹、疼痛,延緩疾病進展,緩解關節內壓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易反復發作;藥物治療多針對患者的疼痛、腫脹有較穩定的治療作用,但長期使用容易出現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而手術治療多適用于早中期KOA患者,可有效地提高關節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但費用高、存在手術風險,術后可能存在感染、翻修、假體脫位、松動等不良反應,未被廣大患者所接受[6]。因此尋求更便捷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臨床醫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火針配合拔罐治療膝骨關節炎。其中穴位常規加阿是穴取穴,做到“紅、準、快”,將燒至通紅發白的火針沿標記的地方快速準確進針,針尖直達骨面后迅速出針,火針匯聚了針、溫熱于一體的雙重作用,是針與灸的有機結合[7]。火針的熱力可達600℃,其溫通經脈,鼓舞人體之陽熱,達到驅寒除濕、脈絡調和、通絡止痛的功效[8]。火針借助溫和的熱力擴張患部的毛細血管,改善循環,加速穴位區組織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炎癥滲出物質的吸收、轉移和排泄,從而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9]。現代有關臨床報道[10]以火針直接刺激病灶的反應點,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水腫、充血、滲出、粘連、鈣化、痙攣、缺血等病理變化,從而加快循環,旺盛代謝,使受損組織和神經重新修復[11]。拔罐療法具有疏經通絡、行氣活血、溫經散寒、消腫止痛、通利關節等多種療效,從而可使充斥于體內、體表、經絡、筋骨關節的各種致病因素祛除,使失調的關節恢復平衡,最終使疾病痊愈。
參考文獻
[1]臨床診療指南—風濕病學分冊.骨關節炎[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2(8):18-21.
[2]張世民,李世峰.骨折分類與功能評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02.
[3]Ware JE.SF-36Health Survey Man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J].Boston.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349 -352.
[5]鄭泉鑫.小針刀配合參麥注射液治療肝腎虧虛型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6]馬雷.小針刀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影響因素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2.
[7]曠秋和,火針治療膝骨性關節炎50例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5):19-20.
[8]賀普仁,火針的機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4,2(10):21-23.
[9]陳美仁,王萍,成鋼,等.溫針灸對坐骨神經痛患者痛閾值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5,25(12):831-833.
[10]林陵.火針治療頸椎病28例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3,9(4):34.
[11]高仰來,姚軍漢,郭軍雄.火針刺骨法配合拔罐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3,33(8):697-699.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9.039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9-1285-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李秀麗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