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曉
?
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療效觀察
吳紅曉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人民醫院針灸推拿科(洛陽 471002)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方法68例原發性痛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4例,對照組予布洛芬緩釋片治療;觀察組予針灸治療。結果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結論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顯著。
關鍵詞:原發性痛經;針灸;療效
痛經是婦科常見的癥狀之一,指患者在經前、月經期期間或經后出現的以下腹部疼痛、墜脹及腰酸不適等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痛經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原發性痛經約占痛經的90%以上,臨床治療多以對癥治療,但效果差強人意,而中醫針灸根據辨證論治、標本同治理論治療原發性痛經已取得顯著療效,并已得到多年的臨床證實[1],筆者將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經驗分享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發性痛經患者68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34例,年齡18~42歲,平均年齡(28.43±3.61)歲,已婚17例,未婚17例,病程2月~1.5年,平均(0.54±2.78)年,觀察組34例,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9.03±3.36)歲,已婚18例,未婚16例,病程1月~2年,平均(0.60±2.3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婚姻史等一般資料比較,經χ2檢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中原發性痛經診斷標準,患者有隨月經周期出現規律性的發作性腹痛疼痛,以小腹疼痛為主,呈現繼發性、漸進性痛經的特點,可呈陣發性痙攣性或脹痛伴下墜感,嚴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門、陰道、股內側,甚至可見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發涼等暈厥之象。排除盆腔炎、腫瘤及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小腹痛者;精神性疾病患者;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患者[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規劃教材《中醫婦科臨床研究》中證屬寒凝血瘀證,癥狀:患者在月經前、月經期間及月經后出現小腹疼痛,疼痛劇烈或呈刺痛,得溫則痛減,遇冷痛甚,伴月經量少,有血塊,色紫暗,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細。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布洛芬緩釋片治療,在月經來之前3天開始口服,0.4 g/次,3次/d,口服,可根據患者疼痛癥狀調整劑量;觀察組予針灸治療,應用針灸中的溫針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對施針灸部位消毒,選擇合適的針灸針,取穴關元、三陰交、氣海、足三里,針刺得氣后留針,之后將2cm左右艾柱放置于針柄上點燃,進行溫針治療,要讓患者感覺到溫熱舒適為度,避免皮膚燙傷,30min/次,1次/d[3],兩組治療2周后觀察療效。
1.4評定標準疼痛評分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采用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制定的視覺模擬評分卡,卡長度為10cm,并刻有刻度,一端為0分(代表無痛),另一端為100分(代表劇烈疼痛),并有專業醫生進行評定。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患者小腹痛等癥狀完全消失,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半年內痛經未復發;顯效:患者小腹痛等癥狀明顯減輕,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患者小腹痛等癥狀減輕,在服用止痛藥的情況下可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無效:患者小腹痛等癥狀無顯著改善[4]。

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愈8例,顯效7例,有效1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3.5%,研究組治愈17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經χ2檢驗,χ2=5.31,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注:經t檢驗,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1)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2)P<0.05
原發性痛經中醫學又稱“經行腹痛”,最早見于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之后歷代醫家對經行腹痛的病因病機及其辨證論治有了進一步的論述,認為本病多由患者體質虛弱,勞傷氣血,氣滯血瘀;或者風寒之邪氣外襲,損傷沖任等經脈所致。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婦人規》中指出:“凡婦人經行作痛,夾虛者多,全實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經前經后辨虛實,固其大法也,然有氣血本虛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經前亦常有此證,此以氣虛血滯無以流通而然”,對痛經的虛實辨證有了更深入細致的認識[5]。筆者在臨床治療痛經經驗得出,寒凝血瘀證在臨床最為常見,究其根本為沖任氣血不調,故治療以活血祛瘀、溫經行氣、調經止痛為主。針灸是根據針灸學理論,應用針具通過在穴位上產生刺激經絡,采用提、插、捻、轉、刮、彈等手法,以平衡陰陽、調理臟腑、調和氣血,取得“深納而留之,以治頑疾”的效果,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關元穴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素問·舉痛論》中曰“沖脈起于關元”,關元穴還與沖脈相連通,針灸關元穴可溫經散寒、調理沖任[6];氣海、足三里可溫養沖任,溫經止痛[7]。本次研究顯示,應用針灸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痛經癥狀,并且效果持久,遠期效果顯著。但在應用針灸時要注意以下事項,實施針灸前需對針灸部位嚴格消毒,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把血糖控制穩定再施針灸;在餐后30分或者饑餓狀態下不宜針灸治療;針灸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變化,如有不適立即停止并進行處理;嚴格掌握針灸時間及療程,溫針時避免燙傷皮膚;忌食辛辣刺激、煎炸等食物。
參考文獻
[1]陶臘梅,周雪,陸瑾,等.采用電熱灸儀結合砭石治療原發性痛經35例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5):679-681.
[2]謝娟.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11):265.
[3]王培艷.針刺結合艾灸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28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4,6(6):309-310.
[4]段丹梅.針灸結合中藥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3,36(6):2022.
[5]張之毓.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45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5):42-43.
[6]盧金景,樓國平.溫針灸結合中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4):285.
[7]張素榮.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2):125-12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9.044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9-1295-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申善義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