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玉 劉麗華
?
耳穴埋豆預防乳腺癌化療嘔吐療效觀察
陸愛玉1劉麗華2
福建省廈門市中醫院護理部(廈門 361009)
摘要:目的觀察耳穴埋豆預防乳腺癌化療嘔吐的效果。方法選擇廈門市某中醫院2012年01月—2014年08月胸外乳腺科乳腺癌需行化療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昂丹司瓊+NS4ml靜推預防順鉑化療嘔吐,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耳穴埋豆法預防嘔吐。結果急性嘔吐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遲發性嘔吐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85%,對照組遲的總有效率為52.5%。經χ2檢驗,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嘔吐和遲發性嘔吐發生率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耳穴埋豆能有效降低化療嘔吐率。耳穴埋豆法為中醫技術操作,不損傷皮膚,刺激強度可自行掌握,一般沒有絕對禁忌癥,無不良作用,是臨床預防嘔吐的良好方法。
關鍵詞:耳穴埋豆;乳腺癌;化療;嘔吐
目前,化療已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乳腺癌治療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嘔吐是化療患者中最常見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85%,用順鉑治療則幾乎達100%[1]。嘔吐可導致化療患者厭食、脫水、營養不良、代謝紊亂、精神不佳等,給化療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甚至因為嘔吐過度胃腸道反應過大而中途中止化療,致使不能順利完成療程,導致療效降低,病情惡化。因此有效地防治嘔吐的發生已成為惡性腫瘤化療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筆者觀察到耳穴埋豆對于防治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有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廈門市某中醫院胸外乳腺科2012年01月—2014年08月的乳腺癌化療患者80例,并均符合下列條件:病理學診斷均為惡性腫瘤者;化療方案中醫囑均有開順鉑;首次化療對嘔吐分級為I級或以上者;本次化療為第二次(或再次)化療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均為女性,平均年齡年齡24~75歲。對照組40例,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3~7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化療后遵醫囑予昂丹司瓊+NS4ml靜脈推注,靜脈推注每隔4小時一次,每天共3次,連用3天。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遵醫囑在化療前后予耳穴埋豆,75%酒精常規消毒耳朵后,將王不留行籽貼于耳部穴位,耳穴取大腸穴、小腸穴、胃穴、脾穴、肺穴、交感穴、內分泌、三焦穴,用手指輕輕按壓,使耳廓血管充盈并產生發熱、疼痛等反應,按壓3 min,連用3天。
1.3療效判斷標準按WHO標準[2],嘔吐分為0-Ⅳ級。治療效果可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0級和I級為顯效,Ⅱ級為有效,Ⅲ級和Ⅳ級為無效。
1.4嘔吐觀察指標(1)急性嘔吐主要觀察患者應用化療藥后第1個24 h內的惡心、嘔吐緩解情況。(2)遲發性嘔吐主要觀察患者應用化療藥后超過24 h及化療結束后5d內的惡心、嘔吐緩解情況。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急性嘔吐實驗組急性嘔吐總有效率為90%,其中顯效21例(52.5%),有效15例(37.5%),無效4例(10%);對照組急性嘔吐總有效率65%,其中顯效13例(32.5%),有效13例(32.5%),無效14例(35%)。經χ2檢驗,P=0.013,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分級的急性嘔吐的比較 (例)
注:兩組急性嘔吐總有效率比較,P<0.05
2.2遲發性嘔吐實驗組遲發性嘔吐總有效率為85%,其中顯效28例(70%),有效6例(15%),無效6例(15%);對照組遲發型嘔吐總有效率52.5%,其中顯效17例(42.5%),有效4例(10%),無效19例(47.5%)。經χ2檢驗,P=0.029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分級的遲發性嘔吐的比較 (例)
注:兩組遲發性嘔吐總有效率比較,P<0.05
3.1化療嘔吐發生機制大多數細胞毒性藥物均可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黏膜損傷,導致黏膜尤其是從胃到回腸黏膜上的嗜鉻細胞釋放5-羥色胺3(5-HT3),與5-羥色胺3(5-HT3)受體結合產生神經沖動由迷走神經傳入嘔吐中樞導致嘔吐,化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刺激,興奮嘔吐中樞而產生嘔吐[4]。
3.2昂丹司瓊預防嘔吐原理鹽酸昂丹司瓊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為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是一種新型強效止嘔藥,通過拮抗外周、消化道黏膜的迷走神經傳入末梢和中樞化學感受器中的5-HT3受體,從而阻滯因化療所致的人消化道嗜鉻細胞中游離出來的5-HT3與迷走神經傳入末梢中的5-HT3受體的結合而發揮止嘔作用,藥代動力學表明本藥的半衰期為3H,絕對生物利率為60%[5]。
3.3耳穴埋豆預防嘔吐原理耳在中醫理論中,與經絡和臟腑均有著密切的關系。《靈樞·經脈》篇講“小腸手太陽之脈——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三焦手少陽之脈——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膽足少陽之脈——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胃足陽明之脈——上耳前”;“膀胱足太陽之脈——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手陽明之別——入耳,會于宗脈”。此6條陰經雖不似手足三陽經直接入耳,卻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由此可見十二經都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就如《素問·繆刺論》篇所講“手足少陰、太陰、陽明之絡,此五者皆會于耳中”,是故《靈樞·口問》篇講“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并且,中醫講究“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是一個整體,心、肝、脾、肺、腎五臟精氣都是通過經絡上注于耳,耳和臟腑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鹅`樞·五閱五使》篇講“耳者,腎之官也”,《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講“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雜病源流犀燭》篇講“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故清·張振鏊《厘正按摩要術》在總結了前人論述耳與五臟的關系后,將耳按五臟劃分為:“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縷屬肝”?!饵S帝內經》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庇衷唬骸笆浢},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血而走空穴——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表明耳與經絡臟腑均有著密切的聯系。耳與人體的整體觀,采用耳穴埋豆刺激耳穴能起到調整人體功能的作用。肺與大腸相表里,脾主運化,脾與胃相表里,辨證選肺穴、脾穴、胃穴,以疏通臟腑經絡,通達氣機,和胃降逆,下氣寬腸,通暢臟腑氣機[3],諸穴配合,預防嘔吐。耳穴埋豆就是根據以上的理論,用質硬而光滑的植物種子如王不留行籽或具有一定形狀和質地的藥物及制品貼在耳廓表面的耳穴上,并施加一定的壓力刺激耳穴,通過經絡傳導,調整臟腑功能和人體內分泌系統,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6,7]。
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急性嘔吐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遲發性嘔吐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2.5%,急性嘔吐和遲發型嘔吐療效對比,P均<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耳穴埋豆法為中醫技術操作,不損傷皮膚,刺激強度可自行掌握,一般沒有絕對禁忌癥,無不良作用,是臨床預防嘔吐的良好方法。
參考文獻
[1]王肇炎,韓銳.腫瘤藥物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35.
[2]李鷹.耳穴壓籽合止吐藥防治化療嘔吐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2):237-239.
[3]李宗武.保健針灸與按摩(耳針部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195.
[4]Bhatia A, Tripathi KD, Sharma M. Comparison of ondansetron with metoclopramide in prevention of acute emesis associate with low dose & high dose cisplatin chemotherapy[J]. India J MedRes,2003,118:33-41.
[5]Lindley C, Coodin S, Mc Cune J, et al, Prevention of delayed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moderately high to high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 comparison of ondansetron, prochlorperazine, and dexamethasone[J]. Am J Clin Oncol, 2005,28(3):270-276.
[6]柴鐵劬.耳壓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
[7]袁欣,尚曉穎.耳穴埋豆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6,29(1):35.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9.045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9-1297-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許莉萍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