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
臨床路徑在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中的護理評價
王曉芳
山西省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腦病三區(長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臨床路徑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實施護理的效果。方法將12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按照制訂的臨床路徑表實施護理。對兩組患者及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住院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實驗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較對照組降低,患者的滿意度及醫生的滿意度較對照組提高。結論臨床路徑在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中的應用與實施能夠提高患者及醫生的滿意度,也夠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關鍵詞:臨床路徑;腦梗死;護理;評價
腦梗死恢復期的病人是已經控制病情進展,言語功能、肢體功能、吞咽功能等開始有好轉或明顯好轉的病人。臨床路徑是指定醫護人員對特定疾病的監測、治療、康復和護理制訂的一個有嚴格工作順序、有準確時間要求的治療及護理計劃,使患者獲得最佳服務。為探討臨床路徑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及住院天數、住院費用的影響,我科按照2011年制定的護理臨床路徑進行護理,具體效果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科室住院的12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37~78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9例,初中以上40例,初中以下41例。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癥狀輕重等方面比較均差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
1.2診斷標準患者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并經顱腦CT和(或)MRI檢查確診。
1.3納入標準發病在15天~6個月之內的患者,意識清楚,查體合作,無聽力及理解能力障礙。排除標準:(1)在恢復期內病情突然加重的患者。(2)因其他并發癥轉科或轉院的患者。
1.4方法
1.4.1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采用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法。內容包括:入院需知、檢查、治療相關注意事項、疾病的相關知識、出院指導(指導內容由護士自選掌握)。實驗組則按照護理臨床路徑計劃嚴格實施。①入院第1~7天進行入院評估,介紹住院環境、制度、主任、護士長、主治醫生,及責任護士自我介紹,告知住院須知、介紹病房設施及使用方法;及時評估患者情況,懸掛標識;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檢查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解釋各項治療、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辨證進行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正確服用中藥湯劑,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恐懼、焦慮心理,使其極積配合治療護理;講解疾病知識,使患者了解腦梗死再發的危險因素;向患者講解早期康復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②入院第8~27天,用藥宣教及安全教育;講解疾病知識,使患者掌握腦梗死再發的危險因素;平衡膳食,保持大便通暢,做好生活護理及飲食護理,使患者舒適;繼續康復訓練并進行效果評價。③入院第28天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宜低鹽低脂、清淡宜消化之品;遵醫囑用藥,詳細交待用藥注意事項,不可擅自停藥或增減藥量;堅持記錄片訓練,勞逸結合,循序漸進;定期門診復查,出現不適癥狀及時門診復查等,指導患者出院后以積極的心態適應生活,協助患者辦理出完手續。
1.4.2觀察指標①患者、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共發調查表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為100%。②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
1.4.3數據處理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對比情況 (例,%)
2.2兩組醫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對比實驗組醫生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對比情況 (例,%)
2.3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對比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比較 (例,±s)
3.1臨床路徑護理的意義按照衛生部的要求,臨床路徑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逐漸被推廣應用,是責任制整體護理的體現。通過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臨床路徑護理路徑的實施,使護士的護理活動程序化、嚴格化、標準化,使護士的服務變被動為主動,不再機械的執行醫囑,而是有目的、有針對性、有預見性的護理。通過這種護理模式,不僅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而且保證了醫療護理安全。
3.2按照臨床路徑實施護理,有利于提高滿意度首先通過對兩組病例護理,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臨床路徑護理的患者,在整個住院過程中,對自己的治療計劃、目的,護理計劃、目的都非常清楚,參與到了治療與護理過程中,體會到了護理人員的精心、熱情與周到,所以能夠完全配合治療和護理。與此同時,患者掌握了疾病相關知識、康復及自我護理等的知識,無形中增加了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減少了護患糾紛,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其次,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使醫護合作更為融洽,使護理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通過護士深入病房,詳盡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動態變化,為醫生診治提供了先機,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增進了醫護之間的溝通,提高了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3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有效的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同時降低了住院費用按照臨床路徑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各項檢查準備工作,實施了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抓住了有效的治療時間,使患者花最少錢達到了最好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羅祖明.神經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2]陸群,蓋鈉,孫海鋒,等.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2(2):68.
[3]李莉.臨床路徑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15-17.
[4]全國第四屇腦血管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62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1-0119-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劉言言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