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青 上官紅
?
【針灸探驪】
電員針運動療法聯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對肩周炎患者療效觀察
肖雪青1上官紅2△
1.河南省平頂山市解放軍第152醫院護理部(平頂山 467099);2.河南省平頂山市解放軍第152醫院康復理療科(平頂山 467099)
摘要:目的探討電員針運動療法聯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對肩周炎患者療效觀察。方法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5例。對照組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治療,治療組在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加用電員針運動療法。結果治療組治愈20例,顯效18例,有效7例,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治愈3例,顯效17例,有效18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84.4%。兩組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電員針運動療法聯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對肩周炎患者療效肯定。
關鍵詞:電員針;運動療法;超短波;肩周炎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廣泛性無菌性炎癥,又稱五十肩、凍結肩等,是中老年常見病。臨床表現為肩部疼痛,且疼痛向頸背部放射,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病情反反復復,患者往往痛苦不堪。我科采用電員針運動療法聯合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在肩周炎住院患者中隨機選取 9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行CT或X線檢查為陰性,并經臨床醫生確認且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肩周炎的診斷標準[1]。90例患者中,男39例,女51例,年齡最大69歲,年齡最小29歲,平均年齡48.3歲,病程1個月~1年不等。將9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45例,治療組4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疼痛癥狀等情況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超短波配合功能鍛煉。超短波采用的是汕頭市醫用設備廠有限公司生產的DL-C-B型超短波電療機,治療時將患者的肩部介于超短波電療機兩片電極板中間,轉動“輸出調諧”,觀察“電流表”,找出諧振點,治療時在諧振點上進行,治療時間為15min,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功能鍛煉采用的是我科自創的肩關節功,其步驟為:(1)前轉角。①準備: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手指交叉,掌心向內雙手交于腹前。②動作:伸肘扣手,上肢作順時針旋轉3或4周,然后再逆時針旋轉3或4周。前半周吸氣,后半周呼氣。作4~6次。(2)上拖天。①準備:兩腳站立與肩同寬,手指交叉,掌心向外。②動作:反掌上舉,掌心向上,同時抬頭,眼看手掌;然后還原。上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作4~6次。(3)后摩背。①準備:兩腳站立與肩同寬,使患者手臂放在身后,然后讓健側手握住患側手。②動作:作順時針旋轉3或4周,然后再逆時針旋轉3或4周。前半周吸氣,后半周呼氣。作4~6次。⑷大旋肩①準備: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健側手叉腰,患側手握拳。②動作:患側肩關節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各8~12周。每日早晚各做1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1.2.2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電員針運動療法治療,電員針為我科自行研制的專利針具DYZ—1型。由卵圓形的針體、圓筒型針身等組成,針身使用同芯電極,芯極接脈沖電負極,外環極接脈沖電正極。針身內裝有脈沖發生器,普通電池槽,針身尾部設置調頻調幅旋鈕,顯示二極管及電源插口。低頻頻率5~18HZ,峰值電壓20~100V,波寬大于等于250mS。我科采用的是肩關節三維環轉法,其具體操作步驟為:(1)松6區:持電員針松解喙突、肱骨小結節、肱骨大結節、肩峰下、岡下粗隆和結節間溝。(2)三維環轉:①牽臂前屈環轉:患者平臥,以整個上肢為半徑,牽其腕作前屈上舉。復合小幅度順鐘向和逆鐘向環轉運動。環轉半徑15cm,每分鐘30圈左右。②牽臂外展環轉:患者平臥,牽其腕作外展上舉,復合小幅度環轉運動。③牽肘旋轉擺動,A:患者平臥,屈肘、肩外展位,牽其肘部作內旋、外旋擺動,屈肘角由30°逐漸增至90°;B:患者健側臥,屈肘、上臂外展后伸位,作內旋擺動,屈肘角由30°逐漸增至100°,盡量使患肢手指達背。(3)牽抖大旋轉:坐姿位,牽其腕作肩關節順鐘向和逆鐘向大環轉,復合小幅度抖動。以上6步,每步5min,共30min。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1.3療效標準痊愈:肩周炎疼痛消失,肩周活動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肩周炎疼痛基本消失,肩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肩周炎疼痛基本消失,壓痛明顯減輕,肩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或運動稍有障礙;無效:肩周炎疼痛減輕,肩周活動功能無明顯好轉。
三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組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有效率為84.4%。兩組患者療效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由中老年退行性變及外傷、勞損等因素,引起肩關節周圍的無菌性炎癥,稱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主要表現為慢性肩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甚至有肩部肌肉萎縮,患者往往怕痛,不敢活動肩關節,以致造成患者進入越痛越粘連,越粘連越痛的惡性循環怪圈中,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在CT及X線片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我科采用電員針運動療法治療,電員針運動療法是將電脈沖、手法、三維運動聯合施治,具有鎮痛、復位、松瘢、伸筋4大功能。電員針尖端輸出脈沖電,起鎮痛、電麻醉作用;握住針柄作分筋、順筋手法,作用力較深,可以松解組織粘連;三維運動可松動關節,促進關節錯移復位,并可牽伸韌帶、肌腱攣縮,使其蠕變,起伸筋作用;三者聯合施治,具有鎮痛(通經活絡)、復位、松瘢、伸筋四大功能,簡言之即“通”“復”“松”“伸”,還可以根據肩部疼痛、錯縫、瘢痕、攣縮具體情況作針對性治療,治療重點在于松解粘連、瘢痕、凍結點,促進肩肌彈性和關節功能的恢復。超短波的作用是利用高頻震蕩電路產生的射頻功率,通過輸出線、電容式電極板傳送至患者肩關節部,在高頻電場作用下,機體表面和深層組織產生熱效應并均勻受熱,從而起到了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效果。肩關節功的作用在于松動肩部軟組織瘢痕和攣縮,擴大肩關節活動范圍、緩解疼痛、加強肩肌功能。只有在肩部軟組織瘢痕松解后,關節活動范圍才能擴大,疼痛也就隨之緩解。通過以上三種的綜合作用,改善了肩部肌肉的血液循環,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局部營養供應豐富,促進了炎性物質吸收,解除了肌肉痙攣癥狀,使疼痛麻木的肌肉組織得到了充分的松解,使疼痛癥狀減輕或消失;又使肩部組織氣血通暢,肌肉張力降低,改變了肌肉、韌帶、筋膜、肌腱的伸展性和可塑性,使肩部組織松弛,從而達到了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平衡陰陽、消炎止痛以及肩部生理功能得到了全方位恢復的功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187.
通訊作者△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43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2-024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張新寬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