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瓊 龔友梅 陳燕燕
?
頸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護理方法
鐘玉瓊龔友梅陳燕燕
福建省廈門中醫院骨科(廈門 36100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頸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0年12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間,經我院診斷并治療的頸肩綜合癥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治療組和中醫治療組,各100例。常規治療組給予床邊針灸、拔罐及活血止痛膏外用,中醫治療組配合給予頸椎牽引、穴位敷貼治療,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情況,以及治療一個月后隨訪復發情況,并比較。結果中醫治療組有要效率為96.00%,常規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00%,中醫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并且中醫治療組復發率為6.10%,常規治療組復發率為42.28%,中醫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p值均<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根據上述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勁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頸肩綜合癥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結論勁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方法對頸肩綜合癥的治療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頸椎病;頸椎牽引;穴位治療;臨床效果
頸椎病是一種以頸椎骨質出現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是我國常見疾病之一,隨著社會發展,頸椎病患病率有逐漸呈增高的趨勢[1]。患者常常表現為頭暈,眼花,惡心,嘔吐,運動受限,上臂麻木,無力,胸悶氣短,嗜睡等臨床癥狀,這些癥狀會導致患者出現因脊髓受壓引起的癱瘓,大小便失禁,高血壓,顱內疾病等并發癥[2]。現代臨床采用頸部托扶方法以及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并護理頸椎病,可以減輕患者頸前過大壓力,使頸部突出部位可以融合椎體,減輕疼痛情況,緩解四肢麻木無力[3]。但是采用頸部托扶方法以及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會給患者造成頸椎椎管不穩以及藥物依賴性強等不良發應。作者采用頸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并護理頸椎病,臨床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2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間,經我院診斷并治療的頸肩綜合癥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表格法將上述患者分為常規治療組和中醫治療組,各100例。其中常規治療組男患者38例,女患者62例,最大年齡69歲,最小年齡43歲,平均年齡(56.35±12.56)歲,中醫治療組男患者36例,女患者64例,最大年齡70歲,最小年齡42歲,平均年齡(57.64±13.2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以及頸肩部病變情況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并給與相關護理;囑其臥床休養,避免劇烈運動。常規治療組給予床邊針灸、拔罐及活血止痛膏外用,中醫治療組給予配合頸椎牽引每日1次,每次30分鐘,穴位敷貼治療(風池、大椎、肩髃、懸鐘、后溪)每日1次,24小時更換一次,并予糾正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加強患者對頸椎病的認識,進行康復鍛煉,增強患者對頸椎的保護意識等。連續治療一個月后,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及出院一個月后隨訪復發情況,并比較。
1.3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4療效標準[4]痊愈:頸肩部癥狀消失,頸項強直檢查無疼痛;顯效:頸肩部癥狀基本消失,頸項強直檢查疼痛明顯減輕,有效:頸肩部癥狀明顯減輕,頸項強直檢查疼痛有所減輕;無效:頸肩部癥狀及頸項強直檢查無改善。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的總和。
2.1治療情況比較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后,記錄兩組患者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等治療情況,并比較,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P均<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 (例,%)
2.2隨訪中復發情況兩組患者出院一個月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組復發情況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P均<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隨訪中復發情況 (例,%)
頸椎病是指一種以頸椎骨質出現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是我國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機理是由于頭部受到嚴重的外力損傷和胸部肌肉牽拉壓力過大,造成患者椎體內發生局限化或是廣泛的向四周突起,使椎管內壓力增大,引起頸部血管出現狹窄,關節錯位以及滑落出椎管外,或者是由于頸部骨質發生改變導致頸椎韌帶出現血腫,隨著血腫在機體內發生骨化或是鈣鹽沉積最后形成頸椎椎管或是椎體前緣出現骨贅肉引起頸椎疾病[5,6]。頸椎病主要原因是長期的坐臥姿勢不正,長期伏案工作,先天性頸椎椎管內狹窄以及頸椎畸形,不正確的體育鍛煉,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不適當的頸部按摩等,其主要癥狀為頸部強直,僵硬,麻木,胸悶氣短,頭昏,眼花,惡心,嘔吐,聽力下降,上臂肢體酸脹,行走困難,無力,麻木,受傷部位疼痛,運動時活動受到阻礙等臨床癥狀[7]。嚴重的會引起患者出現高血壓型頸椎病,神經系統損傷,顱內疾病,心律失常,胸部劇烈疼痛,吞咽功能改變以及植物神經紊亂等并發癥,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患者出現下肢癱瘓,給患者以及家屬帶來嚴重的后果。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工作、學習等壓力越來越大,頸椎病的發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也呈現年輕化趨勢[8]。
頸椎牽引是可以有效的解除神經、血管、脊髓壓迫并且快速緩解患者頸椎病癥。頸椎牽引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坐位牽引,主要適用于病情穩定,輕度損傷的患者,一般患者采取坐位,治療前應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頸部,避免肌肉緊張,然后采用枕頜帶來調整患者體位,具體情況應根據患者頸椎疾病的病情或者癥狀來決定牽引角度,牽引的重量應從小劑量開始,牽引重量由5 kg開始,根據患者情況可以每3天增加牽引重量1kg,最大牽引重量女性不可超過10kg,男性不可超過12kg,一般一次治療20分鐘,每天1~2次,一般14天為一個療程[9]。但是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加以考慮。第二種是臥位牽引,適用于頸椎病情加重患者不能自行活動或者是年老體弱的患者,最好選用小劑量牽引,患者取仰臥位,給患者調整適當的姿勢,讓患者的頭部略微后仰起,床頭滑輪高度與牽引繩一致,使頸部正中、 鼻尖、 牽引繩在一條水平線上。開始牽引的重量在3kg左右,根據患者情況增加至5kg,持續牽引 0.5小時,每天1~2次。一般14天為一個療程。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使患者了解病情,增加患者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以及進行功能性鍛煉。
頸椎牽引治療頸椎病有以下幾種護理方法:①治療前應詢問患者有無骨質疏松癥,肺結核,腫瘤等疾病,這些疾病應禁忌采用頸椎牽引治療。②不要在空腹或是剛進食后進行治療。③頸椎牽引前,在患者的下頜處應放置柔軟的布巾,這樣可避免患者下頜部位過硬,造成疼痛。④給患者綁定牽引繩時,要隨時詢問患者松緊度情況,防止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損傷或者是再次拉傷[10]。⑤牽引時,要將患者的頭部抬高,讓患者身體保持放松階段,使牽引效果更好。⑥治療期間隨時觀察患者情況,及時根據患者情況給與調整患者的體位,牽引重量以及牽引時間。每次治療時間應不超過30分鐘,減少患者出現頭疼,頭昏眼花,軀體麻木等臨床癥狀。⑦牽引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面色,詢問患者治療情況,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渾身冷汗無力,應立即停止牽引治療并報告醫生進行處理。⑧牽引治療后,讓患者患者休息片刻后,慢慢轉動頸部,然后才能站起來。
指導患者進行頸部功能鍛煉,減輕患者頸部疼痛,緩解患者出現的頭暈、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其功能鍛煉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患者采取仰位,將枕頭夾在小腿之間,做吸氣,雙腿向上抬高45度,每組做4次,可以改善患者脊椎彎曲情況。②患者取站位,雙肩自然提前起,同時頸部向下縮,停留3~5秒后,放松休息,每天做10次。患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和時間,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鍛煉[11]。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傷。③指導患者低枕臥位,選取的枕頭要透氣好,不可太硬或是太軟。④指導患者正確的生活方式,減少頸部肌肉緊張或是過度的勞損,不可太長時間的低頭或是仰頭等,經常站起來運動肩關節,活動頭部以及上肢運動。⑤乘車時不要低頭睡覺,避免造成患者頸部急性損傷。⑥天冷時給頸部用圍巾進行保暖,避免寒氣進入機體內,刺激頸部血管血液收縮,加重病情。⑦給予高蛋白、低脂、富含維生素和果膠成分且易消化的飲食攝入,多吃水果和蔬菜。⑧如需要家庭牽引治療,須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頸椎病主要是由于外傷、寒濕、瘀血等原因造成局部瘀阻,導致經絡不通,氣血在此部位受阻停滯,運行不暢,局部失于濡養,導致頸肩部肌肉痙攣疼痛。臨床主要以活血通經,疏通經絡,揉筋鎮痛為主要治療原則。頸椎牽引配合穴位貼服治療頸椎病可以放松頸肩部痙攣的肌肉,緩解疼痛,減輕緊張肌肉和骨骼之間的壓迫,從而減輕局部炎癥及水腫的。《黃帝內經》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說明矯正不正常骨骼,舒緩局部筋肉,可以使局部氣血通常,從而達到治療疼痛的目的[12]。而頸椎牽引可以有效的舒緩頸椎之間的壓力,矯正頸椎之間的位置,從而緩解局部肌肉緊張,再配合穴位貼敷,通暢氣血,可舒緩頸部肌肉緊張,有效的促進局部氣血流通,以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風池、大椎是頸部穴位,有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可祛除頸椎風寒,加速頸部氣血流動,以止頸部“不通之痛”,同時風池和大椎穴位于斜方肌與枕下三角肌上,可以刺激頸部肌肉,有效的緩解頸部肌肉緊張,減輕局部炎癥,緩解頸部壓迫,以達到“骨正筋柔,流通氣血”以止疼痛之功;懸鐘又名絕骨,是八脈交會穴之髓會,可有效的治療頸項強直及落枕,同時又有強健骨骼之功,從而鞏固頸椎治療效果;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與懸鐘一樣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治療頭痛項強,落枕的功效,此穴為治療頸椎病遠端取穴的特效穴之一;肩髃穴為肩部腧穴,位于三角肌上部中央,可刺激肩部肌肉,可治療肩周炎,及緩解肩部疼痛、麻木[13]。
頸椎牽引配合穴位貼敷療法不僅能夠緩解頸椎之間的壓力,糾正頸椎之間錯誤的位置關系,消除局部炎癥,同時還可以舒緩頸部肌肉,刺激頸部氣血流通,祛除頸部風寒及瘀血等病邪,為了切實證明頸椎牽引配合穴位貼敷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效果,作者選取2010年12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間,經我院診斷并治療的頸肩綜合癥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治療組和中醫治療組,各100例。常規治療組給予床邊針灸、拔罐及活血止痛膏外用,中醫治療組配合給予頸椎牽引、穴位敷貼治療,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情況,以及治療一個月后隨訪復發情況,并比較。結果顯示:中醫治療組總要效率為96.00%,常規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00%,中醫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并且中醫治療組復發率為6.10%,常規治療組復發率為42.28%,中醫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p值均<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根據上述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勁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頸肩綜合癥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
勁椎牽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方法對頸肩綜合癥的治療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妮娜,陳會君,左冬冬,等.運動療法配合穴位敷貼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7):10-11.
[2]章珍明,范志勇,黃威.腹部推拿配合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1):15-17.
[3]Wang YW,Fu WB,Ou AH,et al.Nursing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Treated by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J].JOURN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2014,35(1):94-95.
[4]裴金環,徐敏,孫瑞玲,等.針灸結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3):69-70.
[5]梁國偉.頸椎牽引聯合低頻電刺激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10):788-790.
[6]侯林娣.中藥離子導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光明中醫,2010,25(11):154-155.
[7]水根會.提旋手法治療眩暈性頸椎病的康復護理[J].光明中醫,2011,26(2):985-986.
[8]盧志明,唐占英,葉秀蘭,等.頸椎病的發病機理及傳統手法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1):61-64.
[9]裴金環,徐敏,孫瑞玲,等.針灸結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3):69-70.
[10]何菊佐.中藥熏蒸治療頸椎病及其護理[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4):59-60.
[11]安連生,韋堅,陳升旭,等.韋氏頸椎手法配合中藥燙療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14,26(6):35-38.
[12]謝天琦,郭麗新,康治臣,等.老年性頸椎病非手術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7):5014-5016.
[13]朱志強,呂春燕,程少威,等.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及其對血液流變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31(9):81-82.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62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4-0576-04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龔友梅2015-03-05)
Clinical Nursing Method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ZHONG YuqiongGONG YoumeiCHEN Yanyan
(Xiamen Hospital of TCM, Fujian,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Selecting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ck shoulder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1, 2010 to June 1, 2014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TCM treatment group, and each group had 100 cases.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upping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uoxue Zhitong ointment. The TCM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ction and acu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was recorded, and the following-up recurrence 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CM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was 96%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CM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CM treatment group was 6.1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1.03%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P <0.05, and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can be seen, the effect of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ck shoulder syndrome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The cervical trac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ck shoulder syndrome has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Cervical tract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Clinical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