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斌,劉振峰
(1.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0;2.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甘肅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學生健商及健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
郭斌1,劉振峰2
(1.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0;2.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隨機抽取甘肅省4所普通高校部分在校大學生,對健商的生活方式、精神狀態、自我保健、人生技能、健康知識5個維度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甘肅省高校大學生健商5個維度的平均分在59.32~70.79分之間,其中4個維度的得分處于值得警惕狀態,健康知識維度得分最低,僅為59.32分。針對甘肅省高校大學生健商偏低這一現狀,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著重加強對他們的健康知識教育,鼓勵并督促他們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并堅持不懈,以提高他們的健商水平。
甘肅省;高校;大學生;健商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作為國家和民族的高素質人才,其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未來[1]。然而目前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健康思想和健康意識比較薄弱,高校的教育指導思想應把學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想真正讓高校大學生保持身心健康,就要讓他們學會自己管理健康,了解自己的健商。健商是健康商數的簡寫,是用指數來評估一個人的健康水平,它是由著名醫學專家、加拿大籍華人謝華真教授首次提出并運用的。健商從宏觀上來說是指一個人已具備和應具備的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和健康能力,這3個方面缺一不可。健商包括自我保健、健康知識、人生技能、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五大要素[2]。像智商和情商一樣,健商也是個人特征之一,每個人都不同。健商不僅提供了科學的健康理念和全新的健康知識,而且為我們設計了個人健康程度的測試標準,并對怎樣提高健商提出了全方位的指南[3]。通過對甘肅省在校大學生健商水平的調查,可以掌握甘肅省在校大學生在自我保健、健康知識、生活方式、精神狀態和人生技能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從而為提高甘肅省大學生健商水平提供理論支持,現將相關研究介紹如下。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800名甘肅省4所(西北師范大學、蘭州城市學院、天水師范學院、隴東學院)高校2014年在冊的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和期刊網以及其他互聯網搜索和查閱大量有關健康與健商的文獻資料,從而對本研究有較全面的了解。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條件對謝華真教授健商問卷中的個別問題進行必要修改。該問卷包含生活方式、精神狀態、自我保健、人生技能和健康知識5個維度,每個維度有20道題,共100道題。健商滿分為100分,分為4個分數段:90.00~100.00分為理想的健商,說明受試者已經認識到健商對健康的重要性,并將健商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70.00~89.99分為較為理想的健商,說明受試者基本認識到健商對健康的重要性,并將部分健商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50.00~69.99分為值得警惕的健商,說明受試者需要對所面臨的健康問題有更多的了解,或其健康可能要出現問題;50.00分以下為糟糕的健商,說明受試者的健康正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或其健康已經出現問題,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加以改善。本次調查共發放8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78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7.8%;其中一年級460份,二年級111份,三年級114份,四年級97份。
1.2.3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獲得的相關數據依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進行了分類,按照統計學和社會調查統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甘肅省高校學生健商總體水平(見表1)

表1 甘肅省高校學生健商總體水平
由表1可以看出,甘肅省高校學生健商得分都不高。在5個維度中,健商平均分在59.32~70.79分之間,沒有人達到理想狀態;只有生活方式的健商平均分處于較為理想的分數段,在較為理想狀態的學生占85.68%;精神狀態值得警惕的學生占28.13%;自我保健值得警惕的學生占33.89%;人生技能值得警惕的學生占30.05%;健康知識方面值得警惕的學生占46.80%。從健商5個維度的平均分來看,甘肅省高校學生健商4個維度都處于值得警惕的狀態,這說明甘肅省高校學生在健康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對面臨的健康問題有更多的了解,或其健康可能出現問題。同時,也說明許多不利因素正在影響甘肅省高校學生的健康,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健康不夠關心,沒有科學系統的健康知識體系,沒有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影響了整體健商水平。現階段,大學生不僅缺乏健康方面的知識與方法,更缺乏自覺性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能力。因此,加強對甘肅省高校學生的健康知識教育,使其在原有健康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的健康知識,從而使自身的健康知識更加豐富,并不斷加強關注自身健康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積極向上的健康習慣,以真正提高自己的健商水平。
2.2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生活方式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見表2)表2顯示:從不同年級學生健商生活方式維度人數分布的統計可以看出,4個年級的學生在生活方式維度上沒有人達到理想狀態。但是4個年級的學生中達到較為理想狀態的人數比例還是較高的,其中四年級的人數比例最高,達到64.95%,其余年級的人數比例也都在50%以上。四年級的學生在平時養成了比較好的生活習慣,很少吸煙、喝酒,在飲食方面也比較有規律,比較了解合理膳食的知識,基本不挑食、不偏食,注重維生素的攝取,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三年級處于在校學習的最后階段,作業實驗比較多,生活沒有規律,休息時間較少,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少;而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相對年齡較小,平時不注意收集健康方面的知識,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太重視,還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可能就是四年級生活方式維度較為理想狀態的人數比例更高的原因。

表2 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生活方式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
2.3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精神狀態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見表3)

表3 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精神狀態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
表3顯示:在一年級至四年級當中,一年級有63.91%的學生在健商精神狀態維度達到較為理想的狀態,占比最高,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分別有40.54%、43.86%、45.36%的學生在健商的精神狀態維度上處于值得警惕的狀態。一年級多數學生在精神狀態方面比較好,對生活和未來比較有信心,有積極的信仰,能在逆境中用信仰戰勝困難,能夠輕松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別人對其的評價也很好,幾乎不會感到自卑;其他3個年級的學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時會勉強應付,偶爾會有壓抑、憤怒、焦慮的情緒和自卑的心理。一些學生在面對各種競爭時,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不會釋放壓力和緩解各種不良情緒,導致不良情緒和壓力不斷累積,最后讓自己的精神狀態處于糟糕的狀態,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分別有1.52%、2.70% 和2.63%的學生處于糟糕的精神狀態,說明在精神狀態方面還有待改善。
2.4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自我保健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見表4)表4顯示:不同年級學生在健商自我保健維度沒有人達到理想狀態;4個年級學生自我保健處于值得警惕狀態的人數比例最高的是四年級,達56.70%,最低的是一年級,為19.13%。這說明大四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亟待提高,他們即將畢業,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等,認為自我保健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基本不大,身體不適也不會馬上就醫,或者從來不就醫;很少有人注意通過自我保健來預防疾病;偶爾會進行一些自我保健;有些大四學生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習慣對健康沒什么影響,等忙過這一陣再說。在這樣的狀態下,多數大四學生在健商的自我保健方面很弱。

表4 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自我保健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
2.5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人生技能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見表5)

表5 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人生技能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
表5顯示:在健商的人生技能維度上,沒有人達到理想狀態;四年級處于值得警惕狀態的學生占71.13%,占比最高,其余3個年級的學生占比也在40%以上。這表明甘肅省高校學生在健商的人生技能方面很薄弱,對于自己目前的學習環境并不滿意,對自己目前的知識結構也不滿意;很少或幾乎沒有掌握解決自己健康問題方面的技能、處理情緒及緩解壓力方面的技能和處理人際關系與溝通方面的技能;對于自己的社交能力、對在學習中自己如何贏得贊同與支持的能力、自己如何抵御社會不良風氣(諸如賭博、酗酒)影響方面的能力和對自己的自律與克制方面的能力感到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3];面對挫折的能力以及適應新環境、新工作的能力較低。
2.6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健康知識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見表6)

表6 甘肅省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健商健康知識維度人數分布的比較
表6顯示:甘肅省高校4個年級學生在健商的健康知識方面,大多數處于值得警惕的狀態,沒有人達到理想狀態。在值得警惕狀態人數比例最高的是二年級學生,占87.39%,一年級占65.00%,三年級占86.84%,四年級占68.04%。可能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的健康意識薄弱,對運用自己已知的健康知識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的能力、對自己如何避免和預防疾病及損傷的能力感到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對于生活中有害健康的小習慣、最新的保健觀念和方法、生活環境與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和各種危害健康的因素知之甚少;對于自救與家庭急救知識、飲食及營養方面的知識和某些“健康”食品及藥物能導致疾病了解甚少;對于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保健知識及方法半信半疑。處于糟糕狀態的部分學生對健康知識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制訂一個有利于健康計劃的打算。
3.1健商總體水平
甘肅省高校大學生健商總體水平較低,健商5個維度中有4個維度處于值得警惕的狀態,尤其是健康知識維度的得分僅為59.32分,接近糟糕狀態。這充分說明甘肅省高校大學生健商普遍不高,健康意識淡薄,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關心不夠,缺乏對健康知識的學習、健身以及自我保健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說明受試者需要對所面臨的健康問題有更多的了解,或其健康可能要出現問題,必須立即行動起來。
3.2生活方式
學生健商生活方式維度的平均分為70.79分,處于較為理想的狀態。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大學生在生活方面總體較有規律,知道勞逸結合,對家庭、社會、生活都比較滿意,對未來也有信心,反映出受試者基本認識到健商對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將部分健商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3.3精神狀態
在精神狀態維度,只有一年級學生的人數比例在較為理想的狀態上超過60%,說明大部分一年級學生基本認識到健商對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將部分健商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其他3個年級超過40%的學生處于值得警惕的狀態,說明這3個年級學生需要對所面臨的健康問題有更多的了解,或其健康可能要出現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3.4自我保健
在自我保健維度,大四學生處于值得警惕和糟糕狀態的人數比例最高,他們即將畢業,忙于各種考試和就業,對自身的健康重視不夠,尤其在自我保健和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較差,解決自己健康問題方面、處理情緒及緩解壓力方面的技能一般,有些學生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自我保健意識很薄弱,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無所謂。我們應不斷提高和加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提高其健商和健康水平。
3.5人生技能和健康知識
在健商的人生技能和健康知識維度,甘肅省高校4個年級的學生情況相似,絕大部分(超過60%)處于值得警惕和糟糕狀態,說明4個年級學生的基本健康狀況正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或需要對健康所面臨的問題有更多的了解。健康意識是實現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證,大多數學生并不會因為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改變不明顯,而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也忽視了對學生健康知識的傳授。因此,體育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健康意識的滲透,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另外,應注重對學生健康理念等方面的培養,使之了解健康方面的知識,逐步形成健康意識。
4.1接受健康新理念,增強健康意識
讓甘肅省高校學生關注自己的健康,自覺學習心理、生理、衛生保健和預防等基本知識,并通過測試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增強健康的判斷能力,樹立新的健康理念,增強健康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商水平,促進身心健康。
4.2加強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
建議在普通高等院校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同時,學校應以健商理念為教學指導思想,從而增加學生的健康知識,使其掌握必要的自我保健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通過學校教育,加深學生對健康的認識,讓學生從理論的角度武裝自己,不斷強化他們的健康意識。
4.3加強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建設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學生健商能力的培養,根據HQ的理念、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高校體育課程的構建不僅要以學生對體育的需要而制訂,充分考慮學生獲得體育能力的長期效果和短期效果,精心選擇既有健身價值,又能滿足學生興趣、鍛煉價值大的體育項目[4],還要根據學校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選擇一些比較時尚的運動項目,盡量減少單調的體能項目,增加一些挖掘民族體育、鄉土體育和傳統養生健身活動中健身價值較高的運動項目,充實豐富體育內容[5]。
4.4養成良好的習慣
注重日常積累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條極重要的途徑。我們都懂得“知識在于積累”的道理,但很多人忽視了對日常生活保健知識的積累。按點吃飯很重要,應按時按量合理用餐,而且每天都要保證“一葷一素一谷”;煙要戒,酒能少喝就少喝,最好也戒掉[6]。
4.5堅持體育鍛煉,保持愉快心情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切都像是空中樓閣。體育鍛煉可以消除疲勞,使頭腦清醒,學習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選擇1~3種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以有氧運動為主,再配合1~2種柔韌性運動,每周鍛煉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另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勞逸結合,不必過分追求完美,要學會傾訴和發泄。
4.6充分運用健商理念,提高健康能力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健商作為人類最新的健康理念,對高校學生的健康價值、態度和獲得健康的信心及保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終身學習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學生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注意加強健康能力的培養,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1]蒲松泉,馬俊.提高學生“健商”——體育教改的一個新課題[J].上海體育科研,2003(2):72-73.
[2]謝華真.健商HQ[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1.
[3]戴迪.解讀健商:健康新概念[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王敬英.提高“健商”是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教改的新課題[J].體育教育,2009(3):71-73.
[5]沙滟.論體育教學中健康意識的滲透和培養[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S1):91.
[6]梁海建,石宏英.大學生生活方式與自我保健意識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7(16):135.■
G526.5
B
1671-1246(2016)16-00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