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洋
兒女為啥不愿和老人一起住
文/高洋
兒女成人后,無論婚前還是婚后,是選擇和父母一起住還是搬出去過自己的小世界,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從老人方面講,人老了會感覺孤獨,當然希望兒女陪伴在左右,但從年輕人角度來說,因為生活觀念、生活習慣的不同以及各方面原因,都導致大部分年輕人不愿和老人一起住,當然常回去看看是必須的。
工作5年了,我終于在這個城市自己攢錢按揭了一套房子,回想起當初爸媽死活不同意我搬出來,后來他們又強烈要求給我交首付,我也沒答應,再后來我媽就每周末來我這里,說要給我做好吃的補充營養,我想我媽也是好意就沒阻止她,哪承想跑了和尚還是沒跑了廟。
工作一周了,到了周六周日,我就想舒舒服服地過一下,但到了老媽這個年紀覺少是肯定的,于是場景就變成了我想早上睡個懶覺,而我媽天沒亮就起來說是給我準備早飯,丁零當啷地吵得我睡意全無。我跟她解釋,我平時上班都是自己弄早飯的,但緊張地工作了一周,周末想好好休息放松放松,睡睡懶覺,早飯你就不要叫我了。可我媽說:“沒事,你睡,我弄好了叫你起來吃,吃完你再睡,不吃早飯怎么行,對身體不好,balabala又一堆……”我欲哭無淚,解釋說:“媽,我平時不是不吃早飯,只是周末我想睡懶覺,晚點起來,偶爾不吃早飯不會要命的。”我媽還是不愿意,我作為早已經濟獨立的成年人了,她怎么還像小時候對我那樣按照她自己的意志來對我“好”?我越來越覺得,她這種“好”對我來說就是災難。
除了早上睡覺這事,還有很多生活習慣方面我覺得真的很難跟她調和。后來只要到周末,我就不回自己房子住,我騙我媽說我參加了一個戶外運動團體,每周都出去,周末不在家,她才不來了。
其實開始的幾周我是去旅館住,她撲了幾次空后就不來了。當初盼著能夠經濟獨立成功逃離父母家,現在周末又要逃離自己的家,我真的很痛苦。
其實我們之間沒什么原則上的大分歧,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為了我的健康著想的,因為這些就不想和父母住一起,我都覺得自己很不孝,可如果硬要一起,我又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和父母在一起有太多問題,一條條說吧:
1.不管有事沒事,早上7點必須起床,晚上10點必須睡覺,超過一會兒就不停地催。
2.睡覺不許開空調,說會受風,半夜熱醒千百次,早上更加起不來,被罵。
3.不許喝可樂、咖啡,只能喝白開水。
4.不許吃辣,不許吃面包蛋糕以及一切零食。
5.不許無故出門,出門要報備,跟誰,去哪,做什么,不許總在外面吃飯,否則就不高興經常說“外面的東西有什么好吃”。
6.出門要坐公交車,不許打車,打車是浪費錢。開車?想都別想,多危險啊!出去旅游要坐火車,飛機?掉下來咋辦!輪船?沉下去一樣不知道咋辦。反正腳不沾地的東西都不安全。
7.我和朋友聊天,去了幾次咖啡店,回來就被說,咖啡有什么好喝,苦兮兮,還那么貴,掙兩個破錢了如果沒地方花給父母。
2016-04-19星期二 三月十三 丙申年【猴年】壬辰月 辛未日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8.每天要掃地拖地兩次,地上一根頭發都不能有,家具全部擦一次,看起來很潔癖,但是衛生間里全是大桶,裝各種剩下的水沖廁所。
9.他們特別信電視里說的,很多東西都不用不吃,某專家說海帶好,連續一周頓頓海帶。
10.家里的電視只在新聞聯播和健康講座時間打開,其余時間只要我開電視就會說,看那些有啥用啊。我玩手機,就說我要把眼睛玩瞎,我上網,就說我不看電視,不關心國家大事。
第一個黃了的男朋友是我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之后我們交往了半年左右,他比我大4歲,人品不錯,我自己想好好走下去,往婚姻的方向發展。
可我媽怎么都覺得我找的男朋友條件不是很好,她列舉了幾條:1.學歷不高,大專,我是本科,但不是一流大學的那種,所以我老媽希望找個研究生。2.工作性質不滿意,男方是從最底層的營銷做到管理中層,我媽很不滿意這種工作性質,說沒有技術含量還不穩定,不像醫生、律師、公務員之類的。3.男方家里是媽媽比爸爸強很多,不管是工作還是賺錢上面。我媽就覺得很不滿意,說正常的家庭都是男的比女的強,而且男方老爸是開棋牌室的,我媽就更加不同意了。
總體來說我的那個男友是個有上進心的人,對我也挺好,但我媽就是覺得他條件沒有達到期望值,所以老是勸我和他分手。我當時小,挺聽媽媽的話,忍痛分了。
第二個黃了的男友是我媽找人介紹的,是我高中老師家的親戚。我們處了一段時間后她又不滿意了,她覺得那男孩心計多,而且他有兩個姐姐,我跟了他以后生活瑣事太多。雖然我不太贊同我媽說的,他的兩個姐姐我都見過,人挺好的,但我也和閨蜜討論過,以我的智商確實不太適合復雜一點的家庭情況,于是又忍痛分了。
終于到了我28歲了,我媽著急了,開始不斷地給我相親,遇到的那些極品我就不提了,但此時的我媽已經變臉了。之前她挑剔的所有東西都可以換個角度看了,原來看是負面,現在看就成了正面,而且演變成只要是我說出見面的對方哪一點不滿意,她就說我挑剔,不知道自己咋回事,似乎只要是個男的她基本就同意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那個家我實在呆不下去了,每天只要不是睡覺,環繞在我四周的聲音就是找對象這點事。終于鼓足勇氣,我搬到了單位里關系不錯的女孩租的房子里。再在家住下去,不是我瘋就是我媽瘋,但最終應該是我倆都瘋。
其實我特理解我媽,我知道,在她眼里,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最完美的女孩,誰也配不上,她不忍心我受一點點傷害,但是人生是靠體驗和經歷來領悟的,再往嚴重點說,在我找對象這件事上,我媽她自己可能都立場不太堅定,究竟想要啥都不知道,而且自身經驗也不豐富,導致她對我的教導除了給出世界觀,根本沒有方法論。我需要自己理清一下思路,好好整理一下情緒和心境,然后再出發。我當然不會對自己不負責任,我也知道自己值得擁有一個好的另一半,希望媽媽能理解并相信我。
想當年,我和婆婆挺投緣的。剛結婚時,婆婆給我織毛衣,逢年過節去她家,會變著法子做我愛吃的菜。可是,“偶爾相處”和“朝夕相對”有著天壤之別。
矛盾是從婆婆給我帶孩子起開始的。我跟老公結婚第三年才要的小孩,休完產假后,我本來是準備讓我媽過來幫我帶孩子的,但當時我媽正在幫我大哥帶,婆婆一聽二話沒說撇下公公就過來了。
按理說,有這樣的婆婆我是應該高興的,但從婆婆到的那天起,我的每一天,幾乎都是在郁悶中開始,又在郁悶中結束。
最開始,孩子小,婆婆很關注吃喝拉撒,我們之間的沖突我倒也能忍則忍。每天,婆婆都會主動喂孩子吃飯,哪怕孩子一邊吃一邊玩玩具,如果孩子不吃,婆婆就端著碗滿屋子追著喂。我跟婆婆溝通過多次,首先要讓孩子鍛煉自己吃,其次只要她不吃,就立刻把碗端走,餓了自然會知道按點吃飯。但婆婆根本不聽,在我洗澡的間隙,把端走的飯用微波爐熱一下,追著喂完,然后說:“大了自己自然會吃。”孩子本來很安靜地在看書,婆婆卻在旁邊一會兒喂她水果,一會兒喂她雞蛋,我說這不利于培養孩子專注力,婆婆說我沒事找事。孩子稍有感冒,就自作主張去藥店買藥給她吃,孩子發燒時,本來體溫就高,可無論我怎么講道理,婆婆總會以“就因為穿得少才會感冒”為由,給她穿很多衣服……
到了孩子兩歲了,教育問題提上日程,我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愈發多了起來。
比如,有一天一早,我正在衛生間里洗臉刷牙,聽到女兒在臥室里哭。進去一看,婆婆正急著給剛睡醒的孩子穿衣服,孩子不配合,奶奶正強行拽住胳膊往袖子里塞,一老一小正上演一場穿衣大戰。女兒兩歲,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啥事都要自己做主。我就讓婆婆先停下來,問清楚了原因后把兩件不同款式的衣服放床上,問女兒想穿哪件?女兒安靜下來,指著其中一條連衣裙說:“我喜歡這個。”然后就配合地穿上了衣服。這事情本來就結束了,可是婆婆不高興了,她把手里的衣服往床上一扔:“這么點小
孩就挑衣服,將來長大愛臭美,學習能好嗎?”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細節沖突中,我和婆婆之間,最初的溫情只剩下現在例行公事般的尊重。其實,我知道,辛苦了一輩子的婆婆,完全可以在家享清福,能來幫忙帶孩子,從這一點上說,我沒有資格去抱怨她的養育方式,更不愿因為養育方式的沖突而導致婆媳矛盾。但回歸現實層面,目睹孩子受長輩影響而養成或可能養成某種不良習慣時,我又有著無比的焦慮:婆婆愛整天開著電視追看電視劇,孩子就跟著看,這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還會讓孩子早熟,可是剝奪老人僅有的一點樂趣,似乎又于心不忍。每當婆婆無原則地滿足女兒無理要求時,我告訴婆婆這其實不是愛而是害,婆婆卻十分生氣,說她把自己兒子培養得好好的,怎么帶個孫女還需要我成天指導……
面對婆婆一些明顯錯誤的養育方式,我沒辦法做到既顧及她的尊嚴又教育好女兒,每天一睜眼,我就開始為各種瑣碎的事情糾結。令我沮喪的是,生活就是瑣碎細節的組合,這些矛盾無處不在,還此起彼伏,而且說起來是小事,但如鯁在喉又沒法吐,實在消耗內心能量,消磨彼此之間的親情。
據調查統計,7成老年人表示不愿意和兒女住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文化程度越高、經濟條件越好的老人,越喜歡自己住,哪怕是由于喪偶等原因一個人的。他們認為,自己退休金足夠日常生活開銷,平時還可以旅游及參加老年人活動,如果和孩子們住在一起,不僅要做飯收拾家,還得掏錢貼補家用。
第二,飲食和思想觀念有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大,吃不到一起去,做飯經常做兩樣。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既操心又擔心還幫不上忙。
第三,照顧孩子方面極易產生摩擦。子女在孩子身上花錢太多老人看不慣,而老人溺愛孩子不讓說不讓打的行為,兒女也不服。大部分老人表示,不管是和兒女還是親朋好友之間,還是那句老話:“遠來香”。
作為家庭來講,孩子安家立業后承擔孝敬父母的責任,這是責無旁貸的。對老年人的孝敬和服侍是非常細致的工作,不只是簡單的送餐、沐浴、理發、洗衣被、居室打掃一類,還包括康復護理、讀報陪聊、緊急救助等,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心理需求。
專家說,老人有“四寶”心情才會好:要有老伴、要有老房子、要有養老錢、要有老朋友。做兒女的,幫助老人擁有這“四寶”,讓老人老后,真正為自己而活。
2016-04-20星期三 三月十四 丙申年【猴年】壬辰月 壬申日
把金錢奉為神明,它就會像魔鬼一樣降禍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