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享譽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與自己的兩個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國文學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稱。今年是夏洛蒂·勃朗特200周年誕辰,英國各地都在舉辦紀念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她的兩個妹妹的活動。她們的故鄉更是訪客絡繹不絕。《環球時報》記者日前來到三姐妹的故鄉、英國北部約克郡山區霍沃斯小鎮。
霍沃斯實在太偏僻了,相當于中國小縣城下面的小鎮或者村。大片的草地、荒野、沼澤、呼嘯的風是這里的特色。《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離霍沃斯很遠的地方,便開始出現以夏洛蒂命名的酒吧、飯店、旅店或者體育中心等,越接近霍沃斯,這樣的名字就越多。
“夏洛蒂飯店”的大堂經理尼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的生意很不錯,很多人直接在網上預訂房間,尤其是夏天,客人更多,“他們都是沖著夏洛蒂三姐妹來的”。
公共汽車可以直通三姐妹的故居,有一站叫“夏洛蒂·勃朗特博物館站”。這是一幢兩層的石頭建筑,建于1778年,一共有9個大小不等的房間,一層是三姐妹的父親帕特里克·勃朗特牧師的書房兼餐廳,還有一個小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年,在當地頗有影響的勃朗特牧師,就是在這里給村民們布道并傳授文化知識;而圖書館則是全家,尤其是三姐妹平時讀書的地方。
在圖書館里,陳列著夏洛蒂三姐妹的作品以及有關她們的研究著作、各類主題紀念品等,供參觀者選購。“在那個時代,女孩子學習和接受知識還不多見,一般家庭很少讓女孩子學習,而夏洛蒂三姐妹有幸生在一個開化的家族,勃朗特牧師在她們小時候就鼓勵她們不斷接受知識”。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二樓的幾個房間,便是勃朗特三姐妹的住處。大姐夏洛蒂的臥室,布置得很簡潔、樸素、雅致,室內還擺放著她當年使用過的一些舊物,如小扇子、帽子、首飾盒、木頭套鞋等等。室內的玻璃陳列柜中,還有她穿過的一件白底小黃花老式長裙,顯得素凈而高雅。
三姐妹幼年時,母親去世。知識淵博的父親教她們讀書看報。三姐妹還經常寫詩歌和故事,并自辦手抄刊物:《年輕人的雜志》。這為她們日后文學上的建樹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8歲時,夏洛蒂被送進專收神職人員孤女的慈善性機構——柯文橋女子寄宿學校,冬天,約克郡山區潮濕陰冷,寒風呼號,氣候惡劣,這些都成為她創作《簡·愛》的真實素材。妹妹艾米莉把狂野、沼澤和呼嘯的風如實寫進了《呼嘯山莊》。今天,評論家甚至認為它的藝術性比《簡·愛》還高。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艾格妮絲·格雷》,被愛爾蘭著名詩人、評論家喬治·莫爾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完美的散文體小說”。▲
環球時報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