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教學目標要不要寫?寫了有沒有用?用處在哪里?這樣的思考想必一直伴隨著我們,究竟有沒有用?我談談對教學目標的認識。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既是語文教學活動的起點,又是教學最終的歸宿。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教學時間的調控,以及教學效果的強化。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因為教學目標指出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影響教學策略的選擇及教學的深廣度等,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并制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創新,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是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
縱觀當下的語文課堂,許多教學目標定位不準,體現不出年級的特點,一味地抄襲教參和教案書,只是作為應檢的內容,無法指導每一課的教學。有些目標制定得過于籠統,講述模糊不清,語言訓練點沒有切實有效的方法,拓展研究沒有依據文本特點,嚴重游離于文本之外,這樣的語文課堂是失敗的,歸結原因,就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出了問題。
語文教育研究專家王榮生教授指出:許多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不知道該教什么?怎樣教?目前正在教什么?這一現狀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把握不準。這讓我們更明確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它對于一課書的教學是否有效至關重要。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教學指導的方向。目標越清晰具體,實現目標的路徑越會變得明晰。
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具體地說,它有以下五大功能:
1.導向功能
教學活動追求什么目的,要達到什么結果,都會受到教學目標的指導和制約。可以說,整個教學過程都受教學目標的指導和支配;整個教學過程是為了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如果教學目標正確、合理,就會導出有效教學,否則就會導致無效的教學。所以,教學目標可以被看做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確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被認為是教學設計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環節。
2.控制功能
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對教學活動起著控制作用。它作為一種約束力量,把教學人員、行政人員和學生各個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為實現已定目標而共同奮斗。
3.激勵作用
教學目標確定以后,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產生要實現目標的愿望。在教學活動中,要使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激勵作用,教師就應當在研究學生的興趣、動機、意志、知識和能力水平及個別差異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4.中介功能
教學目標的中介功能,表現為教學目標是教學系統內部各個要素的聯結點。教學活動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師和學生等各個因素構成的動態過程。各個因素發生關系,主要通過教學目標。這是因為,正是教學目標才使教學活動的各個因素聯系起來,構成一個功能系統,并使各個因素為實現教學目標而發揮作用。
某種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種技術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為他們能夠為實現已定的教學目標服務。可以說,正是有了教學目標,才使教學活動的其他因素有機結合,構成教學系統并使之有效運行。
5.評價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既是師生雙方進行教學雙邊活動的依據、出發點和歸宿點,又是評定學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特定標準的客觀依據,還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果好壞的客觀尺度。評價語文教學質量的測評體系以教學目標體系為客觀依據,就能避免語文考核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使教學評價科學化。
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應該首先確立教學目標,然后才是為了實現目標而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擬定教學的程序,以及為實施目標所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過程。
目標是服務于教學的,只有精心地制定好教學目標,言語實踐的設計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在落實中環環相扣、步步落實,真正完成好所有的既定的語文教學目標任務,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改變課堂,才能在每一節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