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玉
在平時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對作文有恐懼心理。小學生如果沒有習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梢娂ぐl學生的寫作興趣尤為重要。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中年級學生的習作興趣。
一、貼近生活,降低習作的難度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所以從一開始就應該少一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多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敞開心扉,放開手腳大膽地寫,這是培養學生起步習作興趣的第一要務。如果留心每一位學生,就會發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語。因此,我們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動情點,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培植自主實踐的土壤,搭建自由表達的平臺,讓學生樂于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所說的話無拘無束地寫下來,說寫訓練就自然而然地開展起來。
如平時有學生過生日,我讓這位學生說一說親朋好友為他慶祝生日的歡樂場面;在學生“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后,我會讓他們說一說“老鷹”是怎么抓“小雞”的,“雞媽媽”是怎么保護孩子的……就在學生眉飛色舞、各抒己見時,我戛然而止,用同情的語氣說:“真遺憾,快要下課了,許多同學沒有機會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可是老師很想知道你們的見聞,怎么辦呀?”此時有的同學馬上想到寫下來,于是我抓住時機,引導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愛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啥就寫啥。寫好后,先帶回家讀給家長聽,再把家長說的話寫下來給老師看。這樣,學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雙向鼓勵,寫的勁頭就更足。
二、創設情境,提供習作的素材
針對小學生喜愛活動的特點,我圍繞作文教學精心設計作文指導和相關的作文活動。如“有趣的周末比賽”,我和孩子一起玩“兩人三足”的游戲。在熱火朝天的游戲過程中,我提醒學生注意比賽的過程是怎樣的?在比賽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現場的氣氛如何?通過這樣的指點,學生寫作的興趣盎然,一些生動有趣的情節在作文中都有體現。教學中,多創設一些情境,學生親身體驗,有內容可寫,怎么會寫不出好的作文呢?
三、開展活動,體驗習作的樂趣
我經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臺放聲朗讀;有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在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作文的自信心。除了交流外,我還在班級創設《小荷尖尖》集,把作文優秀的學生作文編印到《小荷尖尖》里。一個月總結整理一次,并給入選的學生發放一些學習用品作為獎勵,同時給家長發喜報或發短信,表示祝賀,讓家長也參與到這項活動中,關注孩子的習作。
四、高分賞識,獲得成功的喜悅
鼓勵適當,往往能使學生增強信心,提高作文積極性。因此,我們在作文批改時要發現每個學生習作中的優點,加上表揚性的符號并寫上評語。一篇文章不管怎樣糟糕,總有可取之處,即使是一個詞用得妥當,一句話說得中肯,也要給予鼓勵。很多老師往往吝嗇賞識,對作文要求嚴格,打的等第很低,久而久之,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實,我們不妨試一試高等第政策以求實效,加幾顆星又何妨?
我曾教過一個班,學生基礎差,大多喪失學習信心。一次我出了《我的一家》作文題,只提三條要求:題目寫在中間,分段,每段開頭空兩格。我在批改時只看這三條,凡符合這三條的,就得“優秀”。學生看到“優秀”很高興,我對他們說,你的“優秀”是你的努力,根據老師的要求,你經過努力,達到要求,那你就應該得“優秀”。第二次作文,我又提出幾條要求,學生寫得很認真,同時越來越喜歡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習作產生興趣,就會視習作為一種快樂,一種需要。在作文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樂于寫作,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至此,習作神秘的面紗已經揭開。原來,習作是簡單的,習作是自然的,習作是隨心的,它沒有什么模式,沒有什么框框。只有這樣看待習作,才會真正視習作為需要,而不是負擔。習作,想說愛你也容易。
參考文獻:
[1]馮金花.淺析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學周刊,2013(27).
[2]徐楊靜.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語文天地,2009(23).
[3]王娟.點燃學生習作的激情[J].科學大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