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寧 王振


摘 要 本文以濱州市旅游業為研究對象,結合濱州市旅游業相關統計數據及實地調研成果,從濱州市旅游市場規模、就業效益、收入效益、創匯效益等四個角度對濱州市旅游經濟效益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嘗試性地總結了影響濱州市旅游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并就具體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改進措施,以期濱州市旅游經濟的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濱州市 旅游經濟 效益
一、旅游經濟效益的內涵
明確旅游經濟效益的內涵,首先應把握“效益”的內涵。效益,即效果與利益,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指的是某項目的投入與產出的比較。經濟效益,則側重于“經濟”二字,一是強調與經濟活動相關的效益比較,二是強調效益的積極方面,即以更小的投入帶來更大的產出。[1]旅游經濟效益,則把經濟效益的評價限定在旅游業范圍內,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大范疇。微觀經濟效益,即旅游經濟活動對各類旅游企業和相關企業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宏觀經濟效益,即旅游經濟活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2]其中包括對市場規模、國民經濟、就業等方面的影響。
二、濱州市旅游經濟效益分析
(一)濱州市旅游市場規模分析
在接待國外游客方面,如表1所示,濱州市近十年來接待國外游客人數增長趨勢明顯,由2005年的3519人迅速增長至2012年的45774人,年均增長率44.26%,后有微量回落,并穩定在43000人左右,單從接待國外游客人數來說,濱州市近年來旅游業發展是十分迅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濱州市促進旅游業對外發展的一系列措施。
如表2所示,濱州市接待國外游客主要來源于亞洲、歐洲和美洲。近年來,歐洲游客數量增長迅速,但亞洲游客人數下降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了濱州市接待國外游客人數的整體下滑。
在接待國內游客方面,如表1所示,濱州市近十年來接待國內外游客數量持續增長,由2005年的241.07萬人增長至2014年的1255.58萬人,年均增長率20.13%,增長趨勢向好,證明了濱州市近年來積極拓展國內旅游市場的行動和效果,因此應注重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旅游業跨越式發展指明道路。
(二)濱州市旅游就業效益分析
旅游業就業可分為直接就業和間接就業兩部分,直接就業即在旅游業直接相關的旅行社、旅游景區就業;間接就業即在旅游業間接相關的餐飲、住宿、零售、交通等行業就業。[3]鑒于與旅游業間接相關的行業受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難以從中剝離出僅受旅游業影響的部分,故選取與旅游業直接相關的旅行社就業為研究對象,做深入分析。
如表1所示,近十年來,濱州市旅行社總數整體呈上升趨勢,由2005年的35家增長至2014年的56家,年均增長2家。與此同時,濱州市旅行社職工總數由2005年的318人減少至2014年的268人,峰值為2008年的484人,總體呈下降趨勢。不難發現,旅行社職工總數并不與旅行社總數呈正相關關系,究其緣由,主要歸結于濱州市不斷優化旅游業從業人員結構,提高旅游行業進入門檻,完善旅游業淘汰機制,既增強了旅游業發展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濱州市各行業人員結構調整,對于改善就業環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濱州市旅游業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亟待提高。
(三)濱州市旅游收入效益分析
如表1所示,最近十年,濱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與旅游總收入均持續增長,旅游總收入由2005年的14.31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93.4億元,年均增長率23.18%。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667.27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2276.71億元,年均增長率14.61%,比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率低8.6個百分點,可見濱州市旅游產業發展迅速,總體發展趨勢向好。
為進一步探求旅游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還應結合濱州市旅游總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進行分析,由表1中數據可知,2005年,旅游總收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4%,后兩年連續下滑,2007年占比為2.02%,之后7年均呈現穩步上升態勢,至2014年占比達4.10%,較2005年翻了近1倍。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濱州市旅游業總收入占全市經濟生產總值的比重相對較小,但旅游業對經濟收入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體現了濱州市旅游業發展的經濟效益。
(四)濱州市旅游創匯效益分析
在旅游創匯方面,如表1所示,濱州市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總體走勢與濱州市接待國外游客人數總體走勢基本一致,可見接待游客人數是決定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2005年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為85.22萬美元,2012年達到峰值1344.99萬美元,之后穩定在1270萬美元左右,增長了近15倍,可見濱州市國際旅游發展速度空前,潛力巨大。但從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占全市外匯收入比重來看,2005年占比為0.07%,2014年占比為0.34%,占比峰值為2012年的0.48%,雖然占比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增長幅度不大。
再進一步結合表1中數據進行分析,不難看出,濱州市國際旅游收入與國內旅游收入差距巨大,國際旅游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不足1%。綜上可以得出結論,雖然濱州市國際旅游發展速度較快,但創匯效益并不明顯,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濱州市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業缺乏對外吸引力
對外吸引力,即對國外游客的吸引能力,通過上文對濱州市旅游市場的規模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國際旅游板塊是濱州市旅游業發展的短板,國外游客規模遠小于國內游客規模。從近兩年情況看,亞洲游客的流失是導致國際旅游業整體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如何挽回亞洲游客對濱州旅游的熱情,如何拓展歐洲、美洲、大洋洲旅游市場,如何深挖自身國際旅游潛力,都是濱州市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旅游業對就業的促進作用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