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媛媛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實力和對外經濟貿易都在快速發展,我國進口貿易額逐年遞增,為我國經濟的增長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選取我國1985~2014年進口總額數據,并將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匯率水平、實際利用外資額和出口總額設定為解釋變量,通過E-Views軟件建立計量模型,得出出口總額和匯率水平是影響中國進口額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對多元回歸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依據所得模型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進口總額 國內生產總值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匯率水平 實際利用外資額 出口總額
一、引言
近些年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進口額大幅上升,拉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口額的增長與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可以互相促進,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率的制度,擴大國內需求,刺激國內消費,使經濟效用達到最大化,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進口貿易不僅能增加國內供給,而且能實現經濟發展供給約束的突破,并由此產生技術外溢和知識外溢。但是如果對對外貿易發展不加以控制,則會出現經濟發展失衡的狀況,使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因此,對于中國進口額影響因素的分析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利于我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更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伴隨著中國開放經濟的發展,中國商品進口額在不斷增加,國內對進口額影響因素的研究正在逐漸增多。不同學者通過對中國進口額影響因素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韓德光(2001)通過選取國民收入和匯率作為影響因素,發現國民收入是影響進口額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匯率對進口額的影響較為微弱。因此,用國民收入的改變去控制進口額被視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李蓬勃(2009)在構建計量模型的基礎上,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匯率、消費者價格指數等數據,研究這些指標對進口的影響并進行實證分析,得出進口的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價格指數、匯率有密切關系的結論。原博(2012)針對對外貿易雙順差的經濟現象,通過引入國內生產總值、匯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性支出總額等變量建立模型,研究分析得出通貨膨脹結合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及其進出口結構影響較大。劉柳(2014)通過線性關系,在眾多影響進口額的因素中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消費總額、儲蓄年終余額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并建立模型,對現實中進口總額的預測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李曉琳(2015)將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設定為解釋變量,得出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中國進口額的主要因素。
二、影響因素的確定與整理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是綜合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能夠展現國民經濟發展的全貌,是分析中國對外貿易進口額的基礎數據。
(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度量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家庭購買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同時,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增減會導致居民消費的國內外傾向發生變化,進而對進口總額產生影響。
(三)匯率水平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口貿易額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當本國貨幣升值,外國貨幣貶值,本國居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就會增加,而外國居民對本國產品的需求就會減少,這樣就會導致本國進口額的增加,相對的出口額就會減少;反之當本幣貶值,外幣升值時,就會造成本國進口額的減少和出口額的增加。
(四)實際利用外資額
外資企業的發展對我國商品進口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使得我國商品進口增加。另一方面,外資企業的產品對進口商品又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外商在我國投資,生產的產品在國內銷售,會替代某些進口商品,從而減少了商品進口,因此把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作為影響進口額的一個因素。
(五)出口總額
出口一方面通過增加國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從而間接地造成進口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造成中間產品需求的增加從而直接促進進口的增加。
三、模型的建立
從國家統計局查找數據,并用以下字母代表變量:
Y:進口總額
X1:國內生產總值
X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X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水平
X4:實際利用外資額
X5:出口總額
在Eviews軟件中分別作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X1,X2,X3,X4,X5)的散點圖,由散點圖可以看出各變量間線性關系不顯著,不能建立簡單線性回歸模型,因此依據數學原理,對模型取對數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指數影響,所以為了使變量之間保持線性關系,采用對數形式建立模型,即
對數據用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的結果:
四、模型的檢驗與修正
(一)經濟意義上的檢驗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相對增加1%,中國進口總額相對增加0.159758%,符合經濟意義上的檢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對增加1%,中國進口總額相對增加0.524882%,符合經濟意義上的檢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相對增加1%,即人民幣相對升值1%,中國進口總額相對減少0.194197%,符合經濟意義上的檢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實際利用外資額相對增加1%,中國進口總額相對減少0.033949%,因為外資企業的發展對我國商品進口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促進一方面遏制,在這里系數為負我們也可以說它符合預期。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出口總額相對增加1%,中國進口總額相對增加0.853998%,符合經濟意義上的檢驗。
(二)統計意義上的檢驗
第一,多重共線性的檢驗與修正。簡單相關系數檢驗。我們習慣把0.8作為參考值,在相關系數表中可以看到LNX1與LNX4,LNX1與LNX5,LNX3與LNX4相互之間的相關系數很大,大于了0.8,故可以推測模型里存在多重共線性。其中LNY與LNX5之間的相關系數最大,所以以LNX5為基礎進行逐步回歸,因此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
第二,異方差性的檢驗與修正。用White檢驗。取顯著水平α=0.10,由于,(5)=9.23635<=9.543925所以存在異方差性。用加權最小二乘法修正異方差性。
依次賦予權重W1=1/ABS(e),W2=1/e,W3=1/e^2,利用加權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我們對修正過異方差性的模型再進行White檢驗, 它們所對應的White檢驗顯示,P值較大,都很好的修正了異方差性。其中在權重W3=1/e^2時,方程的擬合優度最高。
第三,自相關性的檢驗與修正。使用DW檢驗。因為n=30,k=2,取顯著性水平α=0.05時,查表得=1.284,=1.567,而<1.771316=DW<4-,所以不存在自相關性。
所以本文的最終模型估計結果: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中國商品的進口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出口總額和匯率水平。由回歸方程=1.929141-0.2582371+0.9667081可知,出口總額和匯率水平對進口總額具有顯著性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相對升值1%,進口總額相對減少0.2582%;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出口總額相對增加1%,進口總額相對增加0.9667%。針對已構建的模型,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政府要實行戰略資源進口多元化,在保持與現有貿易伙伴良好關系的同時要注意拓展新的進口市場,不能將進口市場局限于一定范圍。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與出口國的貿易協商機制,加強同出口國的聯系與合作,共同建立協商機制來解決貿易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動世界貿易發展的和諧穩定。我國政府應當在現有的經濟基礎之上,充分發揮本國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活動。在努力調節進口貿易的同時,也著眼于出口貿易,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第二,盡管匯率對進口額的影響相對于出口總額來說相對較弱。但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沿海地區的經濟對外依存度比較高,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比較大。沿海地區經濟一旦受到影響,整個中國國內經濟就會遭受很大的波動,由此也會影響本國進口額的數量。因此,我國政府應該合理調控我國人民幣匯率,維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第三,我國政府在加速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應該進一步完善對外貿易機制。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我國應當在現有的經濟基礎之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繼續挖掘自身獨有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實行國際戰略轉移政策。同時,對國內企業實施激勵和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自主創新水平,防止外部經濟的沖擊。同時政府要建立貿易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的預警機制,加強非關稅壁壘的實施,實現對國際貿易的前置化保護,保持較高的信息敏感度,依據國際市場變化定期或不定期發布預警信息,從而使國內經營者及時掌握國際市場某些貿易壁壘的動態。
(作者單位為安徽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韓德光.中國對外貿易中影響進口額的因素分析[J].北方經貿,2001.
[2]李蓬勃.中國進口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4):88-89.
[3]劉柳.基于計量模型的中國進口總額預測[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學科),2014,28(6):132-134.
[4]原博.中國進口總額影響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21):161.
[5]李曉琳.基于計量模型的中國進口額影響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3):271-273.
[6]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7]肖長華.問題與出路——我國當前對外貿易中面臨的國際貿易壁壘與對策分析[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8.
[8]陳文玲,王檢貴.關于我國進出口不平衡問題的認識及政策建議[J].財貿經濟,2006(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