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秀
摘 要 “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是我國商事制度的顛覆性變革,對稅收征管工作的影響意義深遠。隨著登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但登記制度改革不可避免地給稅源管理工作帶來一些影響。本文主要針對“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稅源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提出如何加強稅源控管,減少稅收流失的建議。
關鍵詞 “三證合一” 稅源管理 漏征漏管
一、“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2014年3月1日起我國實施了注冊資本制度改革,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同時2015年10月起全國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是指企業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不可否認,“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有效堵塞了稅收征管的漏洞,有利于強化戶籍管理,同時打破了部門各自管理的界限,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減輕了稅務機關的前臺壓力、有利于征管工作的重心轉向后臺服務。與其他新生事物一樣,在推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新增納稅戶大量增加,營改增全面推進,“人少戶多”的矛盾更加突出,稅收管理風險不斷增加,稅源后續管理困難增多,稅務機關如何適應變革帶來的影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后稅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稅源質量降低
改革后新增登記戶數雖快速增長,但很多新增登記戶無實際經營場所,也未開展經營活動,基本是空殼企業;或有些登記戶辦理完“三證合一”證照后并未到稅務機關辦理涉稅事項,基本屬于“無效戶”;或雖有生產經營,但往往財務制度不健全,未正常核算收入和成本,不能按期申報或長期零申報;新增登記戶中非正常戶和注銷戶數量也在增加,新增稅源總體質量不高。
(二)稅源監管難度加大
改革后“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一人多照”情況的涌現為稅源監控帶來難度。納稅人注冊的隨意性,經營地與注冊地不符、聯系方式不全等現象,導致稅源管理部門在管戶多、任務重,以及當前的“營改增”工作量大的情況下,難以進行調查核實,補錄采集涉稅信息。尤其對一些辦證戶地址不明或假地址而無法查找,只能制作《非正常戶認定書》,導致“非正常戶”也隨之增多。這些“非正常戶”因欠稅或發票虛開等行為發生后,往往一走了之,對發票管理和稅款流失是一個很大隱患。
(三)漏征漏管戶增多
新登記戶在首次辦理納稅申報或領用(代開)發票時,主管稅務機關需要對其進行稅種核定。一部分雖不需要領用發票但生產經營達到一定規模的正常戶不履行按期申報的義務,成為漏征漏管戶。
(四)發票管理問題嚴重
“三證合一”后,一是出現納稅人多頭注冊公司,利用小微企業的優惠條件虛開發票,逃避稅款的新趨勢;二是出現一些以申請項目、套取國家資金的空掛戶、開票后不申報走逃戶屢有發生,存在極大的稅收管理風險;三是納稅人注冊的隨意性,使得稅務機關無法在經營地進行有效監管,對可能存在的違規套購發票現象監管難度增大。此外在申領發票、發票增量等環節都由辦稅服務廳工作人員辦理,但是他們是無法核實企業真實的經營規模、購銷情況,加劇了發票管理的風險。
(五)信息管稅難度加大
一是基礎登記信息不完善。工商對納稅人基礎信息采集的范圍與稅務機關要求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工商部門對股東信息、投資比例、總機構信息等數據錄入要求不高,信息不全,且出現基礎登記信息失真、涉稅信息不準、不全等問題,影響后續稅源管理工作。二是二次采集涉稅信息難度加大。由于納稅人在工商登記的基礎信息不準或不實,稅務人員很難找到企業法人,補充采集涉稅信息都成了問題。三是相關職能部門之間受信息化程度的影響,納稅人信息難以實時傳遞與共享,深化信息管稅面臨新的挑戰。
三、加強對改革后稅源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為了“讓新登記企業活下來、活得好”,針對改革后帶來稅源管理方面的新變化,稅務機關應積極應對,創新管理方式,強化信息管稅,不斷提高稅源管理質量,減少稅收流失。
(一)完善崗責體系,強化稅法遵從
改革后稅源管理工作重心由日常管理向實地巡查轉移。這就需要完善后續管理規定。例如,調查巡查管理規定、后續涉稅事項告知辦法、登記事項變更管理規定、登記注銷管理辦法、非正常戶認定及管理制度等,加強對新登記企業監管。一是定期清理戶籍信息。將長期未申報、未經營、零申報企業篩選出來,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對連續三個月零申報戶制作《零申報戶籍冊》,并開展納稅輔導,對構成逃稅的,依據《稅收征管法》移交稽查處理,對虛開后走逃的企業、查無下落且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的企業,及時認定為非正常戶處理。二是完善調查、巡查制度,加強“無效戶”管理。督促達到經營規模的正常經營戶按時申報,及時辦理涉稅事項,減少漏征漏管戶。三是建立辦稅事項事后核查制度。對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和購票后未申報的新登記企業適時進行實地核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降低執法風險。
(二)分類嚴查細管,加強發票管理
細化發票領購、使用、驗舊各環節的管理,加強發票開具的后續管理,對開票金額與其經營情況、申報信息進行分析比對,切實對違法違章使用發票行為及時查處。一是針對多頭戶和小微企業,不定期地進行發票檢查,抽查納稅人是否存在違規使用發票。二是對于無經營場所、無經營資金、無經營人員的“三無”空殼公司進行動態監控和清查,防范虛開發票。三是細化發票風險管理。在領票環節,要求由領票人員到場辦理;在申請臨時發票增版增量環節,嚴格按文件規定把關;并加大對接收虛抵進項稅發票行為的打擊力度,阻止虛開發票的不法行為的發生。
(三)強化信息管稅,切實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確保信息真實、及時、準確。
第一,強化信息數據入口管理。首先加強登記入口基礎信息的審核和比對,增強信息的準確性。例如,增加對身份、地址、通訊等真實性的信息監控。其次工商建立提醒機制,提醒辦證后納稅人需到稅務機關及時補充信息,以提高信息補充的及時性,防止漏征漏管。
第二,強化登記信息后續審查。要加強與工商數據之間的比對,減少信息傳遞中的失誤,對聯系人、聯系方式不準確、注冊地址模糊及經營范圍廣的企業開展實地核查,補充基礎信息,做好稅種認定。
第三,完善數據信息交換機制。加強各部門間的配合,及時更新納稅人基礎信息,做好相關信息的整合補充和修正。擴展信息共享范圍,建議建立統一的“三證合一”登記信息補錄聯合工作機制,實現信息及時共享。強化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協稅護稅職責,形成協稅護稅網絡,有效提高改革新形勢下納稅人遵從度,提升征管質效。
(作者單位為廣西稅務干部學校)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落實“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S].稅總函〔2015〕482號.
[2]熊九洲,李琳,谷寒梅.“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對基層稅務管理的影響分析[J].稅收經濟研究,2016(02).
[3]龐鳳喜,符裔.“三證合一”對稅收管理的影響[N].中國稅務報,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