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靜
美工是一種靈活又美妙的造型藝術,獨特的創造力是美工活動必不可少的,因此,幼兒美工教育是培養創造精神的課程。如何讓每個幼兒都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呈現作品,在美工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認為:“培養創造力,必須把幼兒的頭腦、雙手、嘴、空間都解放出來。”因此,本文將從解放幼兒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這幾個角度出發,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一、解放幼兒的頭腦,激發幼兒自主創新意識
陶行知先生認為,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就必須先把兒童的頭腦從那些世俗的東西中解放出來。傳統美工教學一般都是教師先示范,總結步驟,隨后幼兒操作。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保證幼兒作品的成功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幼兒的創新能力。怎樣才能讓幼兒在美工活動中充滿激情地自由創作,首先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自由想象和創造,有一些教學模式值得借鑒。
1.借形想象
在大班創意美工活動《磚頭魚》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些造型各異的石頭,請幼兒自行想象。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能結合外形合理想象,于是生成了這個活動。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魚的動畫短片,發現魚的不同之處,了解魚的基本外形特征。通過觀察各種不同形狀、顏色、花紋、大小的魚,為孩子們的借形想象與創作做好鋪墊。而后過程中,我只是簡單介紹材料及操作中的注意點,幼兒便開始活躍起來。這樣的教學模式避免了思維定式,開啟了幼兒的創作之路,材料有限,但創意無限。
2.自主發現
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幼兒思維的獨立性、自主性、探索性,鼓勵幼兒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美工活動《大嘴巴玩偶》中,我讓幼兒猜測,為什么大嘴巴玩偶的嘴巴可以一開一合?這個問題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于是我為每一組幼兒分發了一個玩偶,幼兒觀察后發現原來大嘴巴玩偶的后面有一個大夾子,夾子一開一合,看上去就像嘴巴一張一合。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了本次美工活動需要的主材料與輔料。我趁熱打鐵,請幼兒繼續思考,運用這些材料時,我們需要解決哪些難題?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發現原來動物頭像粘貼的時候要注意嘴巴張開的方向和夾子張開的方向是一致的;我們需要畫一個側面的頭像……像這樣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活動,對頭腦是最好的鍛煉。
二、解放幼兒的雙手,提高幼兒自主創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讓幼兒手和腦并用,是培養創造力必要的途徑。”因此,美工活動中我們應積極為幼兒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
1.巧妙把握動手操作時機
在美工活動“橙子的暢想”中,我出示一張范例讓幼兒觀察,這時小朋友會問:“咦,為什么有些橙子切開以后像個輪胎,有些橙子卻是兩個半圓呢?”這時,我讓幼兒自己切開試試看,幼兒動手之后發現,原來大家切橙子的方法不一樣,有的人是豎切的,有的人是橫切的。“對呀!你的發現真不錯”,于是我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切橙子進行創作。
2.提供豐富的美工形式
美工形式豐富多樣,有泥工、紙工、布貼、編織、刺繡、自然剪貼、自制玩具等。我們可以根據幼兒自身需求和年齡特點,逐步豐富幼兒的美工活動。多讓幼兒動手動腦,獨出心裁地創造,感受美工創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我表現力。
三、解放幼兒的嘴巴,提高幼兒自我表達能力
陶行知認為:“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在美工活動中,言論自由可以為幼兒提供自由的創造空間。這個自由不僅是鼓勵孩子不懂就提問,還應該提供平臺讓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引導幼兒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1.給孩子問的自由
問題是發現的源頭,是幼兒成長的階梯。具備可以操作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是美工活動特有的屬性,這樣的活動最容易激發幼兒產生問題。教師首先要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通過關注幼兒需要、提供支持,延續和促進幼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尋找更多有價值的問題。使幼兒善于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尋求答案。
2.給孩子介紹的平臺
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利于教師讀“懂”孩子的作品,引導孩子繼續創造。如在紙工“帽子小人”活動中,發現一位小朋友的小人只有鼻子、嘴巴,沒有看到眼睛。我問:“為什么不給小人添上眼睛呢?”他笑著說:“這是他的睡帽,他睡著了,用帽子把眼睛遮住了。”這樣的解釋既合理又可愛。看,孩子的創造力不是在講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了嗎?
3.給孩子評價的權利
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教學模式受到很多老師的推崇,幼兒在自評和互評中欣賞同伴創作的作品。幼兒完成作品后,說說自己的創造好在哪里?為什么好?哪里還可以做得更好?讓每個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成功之處,不僅可以增強創作的自信,而且做到了啟發幼兒的思維,達到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目的。
四、解放幼兒的空間,提供幼兒美術創造條件
陶行知先生認為: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眼界,以發揮其內在創造力。
1.拓展幼兒學習場地
教學中,經常帶領幼兒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去觀察、去體驗,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創作靈感,從而使幼兒受到情感的、藝術的、綜合的、直觀形象的教育。
(1)社區。我們可以帶領幼兒走進社區,觀察民居的造型美,小區的園藝、家居裝飾,形成對美的理解,激起創作靈感。作品《我居住的地方》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孩子們興趣濃厚,專心投入創作,呈現的作品非常多樣化。
(2)名勝古跡。千燈是一個充滿歷史風情的水鄉小鎮。如顧炎武故居里,古韻濃濃的涼亭,形態各異的假山怪石,人工小池塘里游著一群群快樂的小金魚,長而曲折的走廊總給我們曲徑通幽的豁然開朗;古老又雄偉的秦峰塔,每當我們朝東仰望,便會看見他的雄姿,塔邊四角翹起,一個個精致的小風鈴隨風而響。
(3)自然風景。春天我們走在田野邊、小溪邊,捕捉春的氣息,與小螞蟻一起在草地上打個滾,與蝴蝶一起捉迷藏;夏天雨過天晴,天邊出現道道五彩光環,孩子們是那么興奮;秋天的田野一片豐收景色,秋高氣爽,秋游是他們最高興的一件事;冬天啟發幼兒觀察自然中的不同景物,找出體現“冬”的特征。
2.拓展幼兒創作材料
一張宣傳廣告紙,一張舊報紙,都是孩子們美工活動的材料,他們用廢紙做成兔子小船、紙飛機、各種各樣的房子或撕貼畫;用廢舊的毛線粘貼成各色花朵;牙膏盒做成各種小車。
自然界中有許多豐富的美工活動材料,只要你做一個有心人,一定可以從中發現和利用。如用浴帽做媽媽的假發;用廢棄的磚石塊做小魚;用柚子皮做各種小動物……生活中的材料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綜上所述,陶行知先生創造教育思想在美工教育中有著很高的借鑒價值。只要我們能認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理論思想,結合課堂教學和幼兒發展實際靈活運用,一定能提高幼兒在美工活動中的創新能力。